跨界逻辑下,我们如何玩好“失控”?
2014-06-29 08:41

这是一个急速变化的时代,这种变化打破了原有的管理进化的逻辑。你不用指望互联网思维和粉丝经济能给你带来什么新的框架与进化,因为互联网衍生出来的变化本身打破了系统和中心化的逻辑。这时候,没有任何人的经验体系能够保证确定性,你唯一能尝试的是失控与群体智慧。

作为一个做了十几年咨询的从业者,在过去一年我非常崩溃。这种崩溃来自于:商学院体系当中产生的经典管理学的管理办法,对今天的中国公司来说,至少有80%是不适用的。

过去,我们做决策的关键是要对环境有所理解。而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一个企业是否能可以做成一个完全基于互联网的管理组织的核心就变成了:我们是否理解了这些正在发生变化的要素。

总结下来,我们正在变化的环境要素中,最核心的有三组:跨越和跨界的变化,去中心化和脱媒,品牌从神格化走向人格化。

对三流人才进行一流管理

跨越简单理解下来就是在今天基于互联网的环境中,整个商业的逻辑不是线性逻辑,是非线性逻辑,不是加法,而是乘法。在互联网的游戏规则里面,企业是可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的。这就意味着,在这个环境中不一定要循序渐进才能获得成功,它有可能是跳跃的玩法。进一步来说,基于互联网,一个大型企业同样可能面临一个没有积累的企业的挑战,这就是跨越逻辑。

跨界的逻辑是指基于行业交汇领域产生创新的机会。以前我们的企业创新往往是进行了一项新创新之后,再慢慢放大,形成新领域。如果另外一个领域里也有人进行了创新,那么谁是最先的人谁就是制定规则的。就是说队伍里最后的人没有机会,你只能跟着队伍走。但是现在有一个新机会,你可能是在两个规则的交汇处产生新的领域进行的创业,这个领域同样能够产生最大的价值。

跨界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甚至会产生对行业的颠覆。比如说罗辑思维的普通会员是一个女孩子,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资深记者,她有一个特长就是会做饭,特别擅长烹饪。有一天她就发起小活动,就是众筹“家庭饭店”。500块钱一个人,集齐八个人就开店。结果这个活动引发了非常大的反响,她现在已经变成了圈子里的社交名媛。通过这个平台来获得收入,她的规模、管理方式肯定没有办法与海底捞比,但是他的感情方式肯定超过海底捞。

所以当这种机会越来越多的时候,跨界的游戏规则产生的跨界的改善,就是大家要有心理准备,一流的人才一定不会待在你的公司里,如果他非常聪明,他一定很容易找到一个跨界的点跑过去。所以今天你必须适应怎么用一堆三流的人才完成一个一流的管理,这可能是挑战。

别了,粉丝经济

第二组变量就是去中心化和脱媒,不要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的实质所有人是围绕着偶像聚在一起而形成的商业逻辑,初一看很好看。但是这个模式有很大的风险,就是一旦偶像倒下就会存在着巨大的风险,而且粉丝经济没有办法延展那么大。

去中心化,我给大家举个例子。6月1号罗振宇发神经,5月17号他给发了一个语音,说六一节马上到了,我们能不能玩一个儿童节?
这个语音出来以后团队所有的成员都疯了,因为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个事。我告诉大家结果,我们的能力只能列一个表单,如果要做儿童节的活动需要场地、志愿者、需要有人赞助等等,然后所有人如果你愿意参与你就去报名,我们就来跟你联系,一起把这个儿童节做出来。

这个表单发出来以后,第一天就三百个人回复,有人出钱有人出力。有一个大赞助商,第一个提出当天要出30万。然后发了一个志愿者的征集,第一个冒出来的是那个余英,她说我可以带一个医疗组。整个这个过程,我们的逻辑思维和面向小朋友讲故事的这三个团队,所有的其他的统筹、安保、医疗服务、小朋友的陪伴、引导、票务……

6月1号下午一共来了180个家庭,小朋友们玩的很开心,我后来算了一下,每个小朋友们拿走的礼物大概平均价值,不算抽奖获得的大礼包,每个人平均的礼包大概在2600元左右,全是筹来的。而我们所有的东西都是一个90后的姑娘做的,她所有的东西都是通过微信和QQ完成的,我们后来定义为失控的儿童节。

这次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以前我所有的经历都来自于严密的组织、长期的磨合,认为这样才可能做硬的任务,但是事实上我们发现在这个时代用失控的模型,可以完成过去我们认为非常硬的任务。

那么说完去中心化之后,我们再说说脱媒。这其实是说当信息对称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容易的时候,那么中介的价值出现降低。传统银行做的大量业务是利用了信息不对称,但是现在互联网金融把这些拿掉了,所以他们只能回头干这个最传统的业务。

塑造品牌:从神格化走向人格化

第三组变量中,第一个就是去媚的问题。过去我们塑造品牌,特别想塑造成神,是一个没有缺点的完美的遥远的形象,但现在则需要改变。

之前冯仑的女儿在我这实习,1991年的孩子。后来我让她找一帮小伙伴假装去买东西,去做一个评测报告。后来,他们给的评测报告让我傻眼了。 我给她的名单全都是已经做得很好的网站,但这些电商没有一个入了90后的法眼。比如一个花店的品牌是主张有爱,他们的评测就一句话,他们是在卖爱,而不是有爱。

后来,我说:你们给我看个单子,哪些比较好?他们就给我们开了单子,有英国的有美国的。这些网站中,没有一家能让我在上面待超过一分钟。接着我发现:对60后来说,我们对于品牌是有审美的需求的,要保持距离感,距离感是形成审美和崇尚的必要条件。但是对于90后来说,他们完全不要距离感。

要从神格走到人格化,第二就是客户到用户。什么是客户?什么是用户?二者的差异只不过在从客户到用户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个粉丝经济。粉丝应该是虚幻的妄想,粉丝之所以信任你,是因为你不把他当经济要素看,一旦你把他当经济要素看,粉丝对偶像的折旧就非常明显。

抛弃专家,尝试失控与群体智慧

今天,我们现在面临着全世界最复杂的问题,但是我们使用的管理理念全部来自于19世纪,管理理念全部来自于20世纪。传统管理学所形成的专家体系想要解释现在的问题,还远远不够。

过去我们走是过度信赖专家,现在我们转变到群体智慧了。这在行为学上已经证明了,如果每个人去预测一个结果,正确率是60到40的话,那么当人数达到70人的时候多数人正确的可能性就会达到98%。这就是群体智慧和民主价值。

在商业领域,以前你所有的经验都是为了解决确定性的问题。而今天面对互联网的影响,面对所有的影响,没有人的经验能够保证确定性,但我们能够看到的至少有两个可以尝试的方案:失控和群体智慧。

来源:B座12楼 作者:李天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