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印技术创始人张军:在不确定的路上奔跑
2014-07-05 08:00 创始人 技术

由天使客发起,天图资本和极地信天创投赞助场地,三方联合主办“寻找华为创业大军”活动继续分享干货。今天,天使客将要推出的是云印技术创始人张军的专访。


张军,华为公司前任高管,他创立的云印技术是用互联网思维去改造传统的印刷包装行业,“面对创业中的焦虑,我自己认准的方法是,在不确定的路上奔跑,用最快的速度去学习和尝试”。
 
再过两个月,就是张军离开华为两周年了。从一开始的焦虑,到如今的淡定自如,张军坦言“需要花两年的时间”。而在整个心态的调整过程,张军领悟出:创业拼的其实就是心态。
 
“比如如果项目失败,你能不能接受?从大的平台跳出来,那种自上而下的落差,你能不能接受?短期内没有收入或者收入很低,你和家人能不能承受?”张军饶有兴致地问道,引起台下观众强烈共鸣。自称“华为子弟兵”的张军自毕业就加入华为,而且工作以来一直非常顺利,如果继续呆在华为,还有往上的空间。当年到底要不要出来创业,张军纠结了两年。
 
如今仍然有很多华为人问张军自己要不要出来创业?听到这样的问题,张军大多会建议要慎重考虑,自己是否适合去过创业的生活。如果你只是认为华为里面不好,才会选择到外面创业,那就不要出来,其实外面环境和竞争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当时张军纠结了两年,到底走不走,至于35岁的时候才在太太的鼓励下尝试“追寻另一种生活方式”。
 
应对创业的焦虑,张军是这样想的,在不确定的世界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不停地奔跑。不确定的事情必然发生,但是以最快的速度去做,不怕尝试,不怕摔跤,这种方式是应对不确定事件的唯一方法。
 
对于创业领域,“有华为背景的人特别适合做O2O项目。”张军这样认为。因为O2O是对所有传统行业的颠覆和创新,需要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周期比较长,做起来也很苦。这恰恰是互联网企业不愿意做这些事情,而对于“坐得住冷板凳”的华为人来说却大有生存空间。
 
在创业前期,张军尝试过可穿戴设备领域,但发现这个市场都是伪需求,环境远不够成熟时就放弃了,最终选择了O2O领域。O2O是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据他观察,现在能够看到的任何一个垂直领域都有人做,比如装修、教育、医疗、家政,婚纱摄影等。
 
关于O2O,张军的核心观点主要有:
 
1、现在的O2O还只是1.0阶段,未来十年IT和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对各个垂直传统行业的改造将是革命性的,3.0阶段才是真正的O2O。
 
2、O2O最大的难点不在于资金、资源和技术,而是传统理念和新思维的冲撞,需要有参与人的胸怀和格局,以及合理的股份结构和治理架构的设计和执行。
 
3、与社交、游戏、工具、硬件不同,O2O是个周期较长的商业进化过程,需要干多年的苦活脏活累活;不焦虑、不冒进,改变自己,踏实做事,尊重商业的本质,这是任何行业任何阶段都需要切记的。
 
以下天使客将分享一篇张军的文章——《我亲历的O2O的那些坑
 
这年头,再不谈谈微信、小米、可穿戴、O2O、极致单品、产品为王、免费经济等概念名词都会被鄙视没有互联网思维了,吼吼。去年底参加钛媒体年会,简单的交流了下对创业方向的考虑,历经一段时间的摸索,不做不知道,做了才知晓,结论是“坑很多,而且有些坑是无法避免的”。从这篇开始写O2O,会逐步深入,伴随着我们自己的实践,记录下我们的实践收获。
 
Online To Offline,线下是传统业务,to可以是线上到线下、也是线下到线上,更是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所以O2O说的是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结合,毫无疑问,这是未来十年最大的发展趋势,就是大家说的红利和风口。
 
首先,左倾。左是保守,意指严重依赖传统资源,觉得传统资源越多越好,可以形成门槛和独特优势,很多摇旗呐喊做O2O的都号称自己拥有多少线下资源、背靠多大的靠山。对这个问题要分析对待,要看所在行业的Know-how的广度和深度,是不是会形成门槛。
 
比如对团购和订餐行业,整合的是信息资源,这时说自己拥有多少餐馆其实价值不大,自身餐馆能做的就是网上订餐了。但对于装修、房产、包装印刷、教育、智能硬件等领域,多年积累形成的行业高度垂直和深入,此时具备一定的传统资源是非常有价值的。左倾带来的问题是无法跳出三界外,用新的角度和思维去看待传统产业;同时,因为左倾会束缚管理团队的手脚,理念的冲撞引发的惨剧比比皆是。
 
其次,右进。极度冒进,觉得互联网思维解决一切,互联网无限伟大,就等着接管所有产业了。相比互联网的轻运营,传统行业都是苦活脏活,高大上的互联网公司很难落地去执行,设想下,如果调整下搜索引擎规则、多设计几套表情就能带来巨额的收益,谁会愿意换上工装,在装修工地、生产工厂、印刷车间、教室课堂挥汗如雨了。退一步,即使战略上确定要进入,也很难有这个基因去执行(关于“基因论”,军无戏言后续会写专文阐述)。近期碰到一些IT或互联网的朋友,有做O2O的冲动,但都下不了决心跳进去脏了自己的手。
 
再者,工具,而不是思维。在整个行业焦虑症的情况下,很多O2O停留在把互联网作为工具的层面,从微博营销到微信公众号、从PC网站到手机微站、从淘宝开店到微信商城、从平面广告到移动推广、从高大上TVC到小清新微视频、从兜售产品到社区运营和粉丝营销,传统行业都在紧跟步伐,从“看不懂”到“不会做”,再到“尝试做”,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但更多的还是把互联网作为工具,而不是深入到思维体系,当然,这种进化是个体主观上没法独立完成的。
 
最后,平台。一上来就是各种平台,号称线下整合全行业资源,线上做信息或交易平台,解决信息不对称,提高行业整体效率;但其实连基本的新创企业方法论还没有掌握,今天的阿里、腾讯不是一日建成的,何况当年的行业环境和现在大相径庭,在实际做法上要参考已经经过验证的道路去尝试。所有起初就号称做平台的消失的也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