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自由执业背景下的移动医疗畅想(2): 小泡沫时代来临!
2014-08-06 09:26 泡沫 背景 医生

由于受美国的移动医疗企业成功的诱导,国内各种各样模仿的团队越来越多。很多人只看到了成功的一面,但是下面那尸横遍野的残酷也是市场真实的写照。

i黑马注:本文是作者在i黑马发表的《医生自由执业背景下的移动医疗畅想》文章的第二篇。第一篇请见医生自由执业背景下的移动医疗畅想(一)。在本文中,作者根据移动医疗行业的现有缺陷,提出了自己的假设。文章根据Dr.2在方正证券中期策略会上的演讲整理,有删节。


三、移动医疗的行业研报忽略了什么?

2012年以前很少有机构,包括券商,基金会对移动医疗行业发表研究报告,但是自从2013年之后,大批的行业报告开始出现,主要是投资机构的行业研究员所写。Dr.2看过几乎所有的研报,而且我们自己每年会有80-100万左右的预算,六个专职人员做这个行业的投研和情报分析。我发现绝大多数券商研究员在行业分析中可能会遗漏以下八个地方,注意,因为你发表的是整个移动医疗的行业报告,而不是移动医疗二级市场研报,也不是只基于可见的网络信息,进行综述的移动医疗研报!涉及到整个行业的话,那些火热的医患问诊平台、可穿戴硬件、慢病管理和患者社区只是冰山几角,而且并非是那些网络上火热的公司才做的最好,我们行业内低调的大鳄很多。还有很多研究员,东抄西贴,每次都贴那几个公司,有一些公司的产品已经不再运营了,变成僵尸了,还在那里举例子,我想如果做行业分析的研究员,是不是应该把你所写的应用至少下载下来看一眼,因为产品会说话!

完全忽略或者一笔带过的8个方向如下所示:

1. 大型HIS厂商。

HIS市场每年都有200~300亿的份额,目前国内纯的上市公司只有金仕达卫宁一家,后面杭创也准备来了,但是非上市公司实力很强,也都没有闲着。他们也在走移动医疗的研发,主要方向是医院内的移动HIS,移动查房,移动护理,院长辅助决策等等,向前延伸可以连接到患者预约挂号,向后延伸可以连接到患者随访。

2. 大型医药企业。

很少会有人提到这些大型医药企业,比如说上海医药、天士力、云南白药等,他们每年可能销售额都在数十亿至几百亿以上。而这些企业的移动医疗方向主要是两个:

第一是患者健康教育(patient education),一直在进行持续性投入,还有一些公司是有大健康保健品或食品,对这块有长期规划。

第二是患者健康管理(patient management),可以进行数据随访,新药观察等。在这点上,有一个上市公司名字叫做泰格医药,是目前CRO行业内的第二或第三的企业,他们也在想进入移动医疗。医生需要患者的化验报告单数据,于是他们可以用智能终端将化验单拍下来,然后上传云端,系统可以进行结构化数据的转换、保存和分析,因为诊断属于医疗的项目之一,所以这是标准的移动医疗范畴。

3. 跨国药企的国内部分。

这些跨国药企一年销售额巨大,在很多细分子行业是冠军,我们不能当他们不存在。这批公司,包括类似武田制药和罗氏制药,很早就在用内部移动端管理系统,管理自己的业务人员,并且用宣传片进行患者教育,向医生宣传产品知识等。有些药企如赛诺菲,还建立了糖尿病、神经内科等的知识库,可以用手机查文献,服务医生,走长期学术营销路线。

4. 跨国药企的海外部分。

行业研究报告不能忽略的还有这些跨国药企的海外部分,他们拥有前瞻性技术,包括血糖心电自测仪器,心脏病、肿瘤诊疗的软硬件设备等,这些都是未来的技术储备和发展方向,有可能会潜在进入国内市场。

5. 移动医疗新媒体。

这里需要定义一个概念,what is mhealth?Dr.2认为:凡是利用移动互联技术,为医、药、患做连接的,尤其是直接或间接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都可以算作广义的移动医疗范畴。移动医疗新媒体可以做为第三方平台,连接医、药、患,同时可以做市场调查、信息收集、资讯推送,患者健康教育,有时还可以组织线上线下活动,为患者服务。这些都是标准的移动医疗模式,并且可以贯穿到整个行业其它子行业的运营中去。

6. 大型医院、连锁医疗和体检机构。

我们国家有几万家医院,一般的医院至少都有5个信息科人员,多的可能有几十个,全国医院有十万以上的信息科从业人员,他们很多都是具体实施的人,做行业分析的时候,我们怎能当他们不存在呢?事实上这些大型医院,像北医,301,哈医大,上海的一些三甲医院等——我们称之为航空母舰,都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要需求有需求。无论从学术,经济还是政绩的角度上,这些航空母舰们都在做移动医疗,并且投入是非常大的,这块没有行业研究报告会提到。

再比如,有些大型连锁体检机构,像美年大健康、爱康国宾和慈铭等,他们也在做用户的健康管理,准备和移动医疗的企业对接,进行数据挖掘,希望构建平台。

7. 中小医药厂商。

这些中小医院厂商一般都只有一个诉求——如何快速提高销量。他们不是大型药企,不能做大型策略性投入,但是他们都在行动。相对大型药企来说,由于没有足够的技术和人才支持,因此会偏功利一点,多数会以医药电商为主要方向,但是还是不可避免的会涉及患者健康教育这一块。

8. 移动护理等其他行业。

从诊疗到护理都是属于医疗的范畴,所以移动护理的软硬件开发也应该算广义的移动医疗,如杭州医惠。还有打疫苗的需求,因为在城市,我们一般都是自己带孩子去指定机构打疫苗,但是在农村、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是需要医生上门去打,这里就有一个天然的移动医疗需求,仔细思考一下,医生打疫苗的过程跟临床诊疗的过程是一样的。

还有一个公司Dr.2不得不提到,广州金域。他们是做第三方诊断的,现在开发移动端APP。他们可以上门去取(或委托其他机构上门)患者的标本,拿到公司做检测,然后通过移动端来向患者、医生推送检测结果,连接了医、患,并且诊断标准是包含在医疗范畴之内的,所以它也是移动医疗的范畴。

因此我们仔细关注一下曾经忽略的地方,还是有非常多的信息可以收集的。

四、移动医疗进入泡沫期

Dr.2认为移动医疗行业即将进入第一次泡沫期。事实上移动医疗四个较大的入口方向,有7~8个细分子行业,虽然每个子行业的生命周期都不相同,但行业整体来说还是大致同步前进的,因此在经过一个快速上升阶段后,我觉得可能将会快速步入行业的第一个小寒冬,如图1所示:我们处在A点,属于快速上升期,估计再过半年到一年将进入一个小寒冬,经过一个平台期后,行业可能会出现“剩者为王”的情况,继续快速增长。而且这个小寒冬阶段很难跳过。这是因为实业和资本市场一样,“多头不死,空头不补”!本身移动医疗行业的复合型人才非常少,如果很多低效率的企业不“吐出”这些人的话,整个行业将很难快速发展,资源很难聚合。

(图1)

同时Dr.2是基于以下几点判断的:

1. 行业内规模以上的公司获得了不可思议的估值。

现在的投资机构对很多移动医疗项目其实是有冲动与彪悍在里面的,我们行业内最近几家规模以上企业获得的估值,有些已经宣布,有些就要宣布,都让我觉得好像已经透支了未来3-5年左右的一种预期估值。当然了,这些公司也把整个行业的估值都拉动起来,从这点来看是好事。不过历史统计数据表明,一般泡沫期都会出现这种现象。

2. 2013年开始,全国各种移动医疗的会议层出不穷,突然之间爆发了,以前一年几场,现在一年几十场,小型沙龙更是不计其数!而且在这两年,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全国各地的所有企业,包括政府项目、风投机构的方向都朝向了移动医疗行业,很多科技园区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移动医疗项目的招商。我们二级市场有一个说法的叫做“分析师反向情绪指数”,就是说,如果出现了一边倒的热情,往往预示着风险不远了。

3. 有一些看上去不可思议,或者可以说是一团糟的团队都拿到了风险投资,这是标准的泡沫前期的节奏,说明这些机构已经开始焦虑,疯狂撒网了。因为我接触了非常多的移动医疗创业团队,有些团队是很荒谬的。有的团队只有几个人,产品还没有做出来,然后就急急忙忙的去拉了天使融资,等开发完了准备上线,忽然跑来问我:“二师兄,我们这个怎么做推广啊,怎么让医生去用啊,怎么让患者进入我们的平台啊,怎么让医药企业一起互动啊?”我不由一声叹息,早干嘛去了?然后我跟他说:“二师兄是没有办法的,你得去问一下猴哥大师兄,二师兄的意见就是现在应该散货分行李,我回我的高老庄,你回你的流沙河。”

我也碰到不少投资机构,他们会跟我说“我投了某某高大上的移动医疗项目,大家都在抢”。由于我们团队花了两年时间构建了国内最全的移动医疗APP数据库,所以我对各个产品的实际情况,大致都比较熟悉,还是因为“产品会说话”!看完他们投资的项目,我只能沉默,因为人艰不拆啊!

Dr.2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就经历过2000年网络股的大泡沫破裂,不要以为有融资的公司不会倒,几十亿美金的公司死的多了去了。很多人会说我融了多少钱,所以说我不会死,这是在扯淡!覆巢之下无完卵,历史总是循环的。还有很多移动医疗项目,没有太多的技术壁垒和技术门槛,他就想简单粗暴的复制,圈用户,获流量,卖广告,大数据,再耍一些流氓。实际上这些企业最终90%以上是要死的。

4. 身边的朋友都开始从事移动医疗。

由于受美国的移动医疗企业成功的诱导,国内各种各样模仿的团队越来越多。很多人只看到了成功的一面,但是下面那尸横遍野的残酷也是市场真实的写照。于是国内公司出现了大批的copy,一些创业者、风师“言必称大数据,行必称美国商业模式”,各类机构也非常的火热。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一天我亲戚的同学,在某传媒工作,我问他:“你在干嘛”,他说“我在做移动医疗”。前两天我原来认识的程序员很久没有联系,然后我问他“你在干嘛”,他说“我在做移动医疗”。我去外面玩的时候,在某个城市碰到之前的一些老同学,然后问“你们在干嘛”,他们说“你不知道吗,我们在做移动医疗,你out了吧!” 出现了这种全民都在谈移动医疗的情况,就是行业的泡沫将要来临的时候,但是谁在这个时刻储够粮食,谁苦练内功,谁能熬过去,谁才能看到比较好的明天。

所以大家必须趁着泡沫,抓紧融资,储粮过冬!

(Dr.2,十年临床工作经验,现任MediCool医库软件公司董事长。希望与Dr.2交流的,请加微信:134060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