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产业该如何自救?向美国电视产业学习转型
2014-08-09 23:21 产业 美国 音乐

i黑马注: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很多产业已经依靠新商业模式和新科技重生了,但音乐产业似乎仍然抱怨着自己时运不济。不如来学习一下美国转型成功的电视产业,是如何把一个衰落的文化产业,改造到一派兴兴向荣。

i黑马注: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很多产业已经依靠新商业模式和新科技重生了,但音乐产业似乎仍然抱怨着自己时运不济。不如来学习一下美国转型成功的电视产业,是如何把一个衰落的文化产业,改造到一派兴兴向荣。

显然,现在很多唱片公司还在运作着老一套路子,他们真的需要打开电视,看看另一个曾经频临崩溃的产业是如何自救的。

在跟音乐人说的众多谎话当中,有一个最大的谎言:你的音乐应该是免费的。

事实上,搞创作的人耳边总会阴魂不散地回响着一个声音:“免费的才是最好的”。好像是应验了这个诅咒一般,很多厂牌信了这个邪,会和音乐人絮絮叨叨地说,别指望从唱片中赚钱云云。当然了,唱片不赚钱,大家还是可以在巡演中卖T恤等等的周边回本的。但与其苦苦挣扎在旧方法上,不如看看电视台是如何进行自我改革,并创造出一套同样靠出售内容而营利的订阅方案的。

不得不说,电视行业扭转了整个大趋势:曾经有那么多的家庭免费看电视节目,但现在他们都愿意给钱看了。是的,你仍然可以不花一分钱去看电视,但目前只有7%的美国观众会这样做了。很不可思议,对吧?

电视台不只是把观众从免费看转变回付费看,还为整个影视行业带来了全面复兴,让从业者走进了一个黄金纪元。面临和音乐产业一样的经济危机,电视行业却扭转乾坤,把更高质量的电视剧带进千家万户。

著名电影导演 Bernardo Bertolucci最近宣称,电视剧甚至比好莱坞电影还要棒。笔者不得不服,因为要知道之前很多的电视节目真的很脑残,很多时候除非要看球赛或者是重大新闻,笔者根本不会开电视。

是的,最开始是《黑道家族》让笔者开始了如痴如醉的追剧生涯,然后是《火线》,接着《绝命毒师》,还有后来的《真探》。这些电视剧制作精良,一浪接一浪地冲击着笔者的小心肝儿,让人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好的,回到我们要讲的新的商业模式。大家都看到了,音乐行业正在这样一个节骨眼儿上,谁如果能够把消费者引导到愿意为音乐付费的层面上,那么谁就赢了。电视业大鳄HBO和同行们证明了内容订阅这种消费方式行之有效,但前提是你必须给消费者一个理由去付费观看。

向美剧好好学习吧!以下五点是音乐行业可以学习一番的建议:

1、 定位成年人,而不是小毛孩

很明显,14岁的听众人群无法支撑起订阅服务这个模式,这一点音乐总监们应该很清楚。HBO意识到,网络电视的简单化运作让很大一部分人没被很好地服务。而在这群人当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有消费能力的成年人,他们愿意为娱乐花钱。

这么看来,主流的厂牌仍然把核心用户定位在小朋友身上,难怪他们要免费放出音乐了——这群小年轻的零花钱还得靠父母悠着给呢——况且年轻的一代也是最会使用各种谷歌各种盗版下载的人群。唱片经理们,把眼光放远一点,工薪族或者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人群,才是最需要重点挖掘的人群呐。

2、不要逃避制作有层次有深度的音乐

不知道各位是否注意到现在的美剧的剧情架构,叙事手法还有人物关系已经越来越复杂了呢?鬼才作家Malcolm Gladwell早就指出,三十年前,看《侦探科杰克》的时候可以出去溜达一下吃个三文治回来,还能轻松跟上剧情;但现在,你要是在《国土安全》播放中间去趟厕所回来,估计得立马回放才能搞懂发生了什么。

事实上,复杂的难懂的作品对于第一点提到的主力消费人群而言,真的非常有吸引力。当你的作品需要观众们暂停,回放,甚至要重看几遍的时候,实际上就相当于建立了忠实的追剧粉丝了,HBO可谓是深谙此道了。所以,还在想着简单的几个和弦,和音随便搞搞甚至没有,脑残地不断loop就能让听众付费的音乐制作方,必须赶紧摒弃这种想法了。

3、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

50年前,大多数家庭还是只能配备黑白电视,要知道粗糙的画面和断断续续的信号真是让人抓狂。现在呢?LED超薄屏幕,1080p清晰度,立体环绕声,这些电视配置已经开始普及了。

同时我们看到音乐产业在向着相反的方向走:核心向的乐迷越来越喜欢来自50年前的黑胶唱片了。他们表示无法忍受大行其道的压缩音乐,音质损失实在太高了,他们想要更好的。

想想看,音乐是所有娱乐产业中唯一一个抛弃高科技配置的行业。电影院有IMAX了,电子游戏有高拟真的画面技术了——没有人想再去看1964年的电视节目。而音乐设备的音质却是比半个世纪之前还要糟糕。

4、拒绝墨守成规

笔者对旧的电视节目最大的吐槽在于:家庭喜剧就是一堆亲戚围坐在客厅互相挖苦,西部片就是一个有主角光环的牛仔中枪后被神医救起,又或者被帅气的警官抓住审问。

看出来了吗?老旧一套的电视节目的失败在于观众永远能猜透所有结局,而现在的美剧你能猜到主角下一分钟的行动就奇怪了。所以关于《黑道家族》或者《绝命毒师》的剧情讨论结局争辩总能在网上此起彼伏,沸沸扬扬。不走寻常路的美剧就是其频频获奖前途无限的秘诀。

再回到音乐产业,现在的每张专辑每首EP都被标上流派风格什么的,所以定位市场受众就变成究竟要摇滚要民谣,还是要说唱或者电子。唱片公司依照自己的流派分类因循守旧,但他们没有想过很多好的新音乐其实是多元的,是跨界的。向美剧学习,关键的一条就是要敢于破旧立新,自我改革。

5、投资人才

在电视行业有一个争论很久的观点,那就是你不需要栽培艺人,不需要重金请大牌,直接从选秀节目扯一个例如美国版小月月Snooki,把她捧上荧幕就能火。

HBO和它的同行们显然采取了和上述观点相悖的做法。他们相信传统的衡量优秀演员的做法。因此,HBO愿意花1800万美元请 Martin Scorsese出演《大西洋帝国》。最近,他们还请到了 Jonathan Franzen,和Michael Chabon 陆续加盟这套电视剧。Netflix要筹拍《纸牌屋》的时候,砸重金请到 Kevin Spacey——小月月Snooki就显然不行啦。重金请大牌花销高昂,当然了,效果还未必好。不过,从大局来看,华丽阵容加上肯砸钱,这些做法让电视剧行业想不火都难。

最后回到音乐产业来看,这个行业的模式太逊了。笔者曾被无数次劝说,不要去计较那些专业的音乐素养了,那样不管用。歌手不用懂得运用气息运用技巧唱歌,因为有机器会自动校准。你不需要真的爵士鼓,因为软音源遍地都是。说了这么多,厂牌根本不需要从茱莉亚或者伯克利音乐学院找科班出身的人,只需要找个选秀节目的半成品,包装一下就能成事。因为听众不关心你的唱片用了什么音乐技巧,也不在乎大牌参加与否。

也许唱片公司的老总们是对的,毕竟这套方法也勉强吃得开。但当他们打开电视,看到了美剧制作方在市场呼风唤雨,名利双收的时候,可能就不得不考虑一下,究竟免费音乐这条道能否一直走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