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的弹(dàn)幕(mù)电影,究竟能引领新潮流还是只是昙花一现?
2014-08-14 02:56 弹幕 潮流 昙花一现

从《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到《小时代3》,弹(dàn)幕(mù)电影的放映引发了巨大争议(读错音的请自觉面壁十分钟),弹幕电影到底有没有市场前景?究竟可以引领新潮流还是只是昙花一现?来看一下黑马问答的精彩回复。

从《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到《小时代3》,弹(dàn)(mù)电影的放映引发了巨大争议(读错音的请自觉面壁十分钟),弹幕电影到底有没有市场前景?究竟可以引领新潮流还是只是昙花一现?来看一下黑马问答的精彩回复。
 

Q:

逯叶:

弹幕电影很火啊,花钱吐槽这种事情你会干吗?它能引领新的潮流还是只是昙花一现?

A:

八爪娱经 - 影视娱乐八爪鱼

我看过土豆网总裁杨伟东的一个观点,他比较看好弹幕电影的发展前景,你们来感受一下先:“在我看来,曾经的观影模式可能太陈旧了,如果人们在观影的时候有这个意愿,而我们又不去满足,就是落后:“时代在变,看电影也可以变成一个社交的机会,这并不关乎礼仪的问题。”不少观众也认为,在这样一个互相交流、吐槽的环境中,没有人会因为别人在观影时说话、玩手机而感到不爽了。再加上现在电影观众的主要年龄层已经由80后往90后甚至00后变迁,弹幕在年轻观众中的受欢迎,势必会让弹幕电影具有相当可观的市场价值。”

其实我个人而言,对弹幕电影还是持保留观点的,从与观众互动的角度来说,它的确是一种新鲜的尝试,不过,貌似在技术发展上还并不成熟。貌似要在银幕两边的墙上打上弹幕,在技术操作上来讲,其实是需要人工的,比如还要在座椅两边分别摆上笔记本、投影仪等设备。收摆、调试这些设备什么的,都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从而影响其他场次电影的放映,这势必会对影院的正常经营造成干扰。此外,在观影过程中,一边墙上的弹幕投影出现过短暂中断的现象,这也是技术还不成熟所造成的。

据说在《小时代3》在弹幕电影这个事情上投入的开发时间就用了两个月,整体成本还高达十几万,当时还有个说法是,为了让《小时代3》在面对《后会无期》的Pk战时,不会输的太难看,所以相处弹幕的招,想增补下票房,不过从这个投入和回报来看,基本上算是打水漂了。

如果单纯是为了娱乐和互动效果,我觉得做各种尝试都值得鼓励,但要是说引领某种趋势和潮流的话,我觉得至少在目前来说,发展还是很受限制的。

郜寿智 - 艺恩咨询CEO

先说结论,昙花一现不至于,我认为它可能会作为一种独特的观影形式被保留,但成为主流,绝对不可能。

会不会成为主流那要从目前主流观众的观影需求分析,目前观影需求是怎样的,弹幕是否大大提升了观影效果或成为观众观影选择的关键影响因子?未来主流观众的观影需求如何,弹幕是否在未来会成为影响观众观影的关键因子?

其次,从技术本身来分析,弹幕技术是不是一个发展稳定并持续存在的互动形式。

举例来说,bb机虽然当时盛极一时,但很快被淘汰,恰是因为bb机本身这种技术不是一个可以稳定发展并持续存在的,它会被移动电话淘汰。

再举一个例子,订制鞋子会不会成为主流。订制这一个方式是一种可以稳定发展并长期存在的形式的,从古至今都是这样,但它没有成为主流,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尤其是经济条件一般的人,他们不认为一个订制的鞋子会大大提升他们的穿着体验,也就说,不是影响他选择鞋子的关键因子。

让我们回看弹幕。

弹幕的出现主要满足了观众吐槽和互动的功能,实际上对观看这部电影本身的体验来说并没有显著提升。虽然《秦时明月》的弹幕是在两侧的,但同样有弹幕的延时严重、用户的观看过程非常累、需要把视线不断在手机、银幕、弹幕墙三者之间进行跳跃切换的问题,实际上,不仅没有提升观看电影本身的体验,而是降低了;而《小时代》的弹幕是直接打在屏幕上,对电影画面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从弹幕电影的出现原因来看,《秦时明月》的片方是想制造第一场弹幕电影的噱头来做营销;而《小时代》片方是为了取悦粉丝,实际上也是一种营销,总之,弹幕生而为营销,而不是提升电影观影体验。

对目前的电影观众来说,大部分观众进电影院观看电影都是为了欣赏电影本身,而不是看弹幕,窃以为弹幕不是对导演、创作者的不尊重,如果观众买了票真的想好好看电影,那选择弹幕电影是对自己的不尊重。也许第二次、第三次看同一部电影可以选择弹幕,但是很少有人有兴趣去电影院看三次吧。

此外,对于《变形金刚》这样的大片,真的有人傻到花钱进影院不看特效看字幕吗?所以弹幕如果在小范围内存在,一定是粉丝电影,但也只是一部分剧情不够、弹幕来凑的粉丝电影才会将弹幕一直作为一种噱头延续下去吧。

脱离对某事物核心功效或体验提升的技术或手段都不会成为主流。这是必然的,此外,弹幕技术只是交互技术的一种,未来不知道还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形式,说它成为主流未免太抬举弹幕了。

如果还是不信,不妨看看好莱坞,看看欧洲,看看电影产业比中国先进几年的那些国家,弹幕何曾成为主流?

互联网天帝 - 北京华众天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EO

弹幕这个本身是在一些卡通动漫视频中出现的,深受年轻人喜欢,但是在电影院我觉得是不适合的,因为电影本身是需要我们认真去看的,而不是很欢快的娱乐精神一把,现在的3D和高清拍摄,包括环绕影院都是为了更好的让电影看上去和真正的现实一样,这就是电影的本质,拍一些虚构的真实,让我们对生活对未来对历史有一定的思考,当然不排除娱乐的意义。

然而这就是载体的属性问题,比如互联网里,大家可以把视频反复的倒来倒去的,看不懂可以再看,而电影院,这种单屏实际上是对电影本身的一种亵渎,因为电影本身也是一种艺术,虽然互联网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但是我们依然要懂得欣赏电影,更应该去认认真真的看电影,上面说的《小时代》,《秦时明月》,《绣春刀》都是不错的电影,风格不同。《小时代》系列是郭敬明的定位非常棒的,电影突出了唯美和完美的画面,《秦时明月》最早是依靠中国第一步3D古装动漫起来的,制作代表了中国3D动漫的崛起,画面自然更加完美。《绣春刀》更是为数不多的用心打造明末的小人物的心理和生活,用心维护了当时明末的气氛渲染。这三部电影都是用心突出了高标准要求的电影,至于弹幕即便出现,也只是电影公司的一个噱头尝试,至于导演包括演员,大家都不希望自己的作品会有一些弹幕出现。

你花三个月做的一个艺术品,你愿意让别人随便乱涂鸦吗?即便是对方把这个产品买走,也依然希望对方能够真正懂自己的作品;另外一方面,我们花钱看的电影都是好的电影,如果花钱去看弹幕,最起码有一点傻傻的,这还真不是萌萌达那种,真的很傻。

我经常讲我们做一款产品,不要追求先进的功能和科技,一定要知道消费者为什么会买你的产品,这个产品一定是有它的价值和卡位的,新科技,新形势,新玩法多了,不一定什么都要往产品上安装,好的产品必然是简单的精致的,也必然是不忘初衷的,不管是互联网的世界,还是其他行业,产品都是一样的,一定是要有清晰的定位,知道老百姓要什么?他们为什么买单,否则就是不负责任的尝试。

盛威 - 黑马问答用户

反正我是不会去看的。首先弹幕是对电影创作者的不尊重。边看电影边弹幕,必然导致观影过程碎片化,如此作出来的电影评价,未必是全面且公正的评价,而弹幕评论则将这种不公正的评论放大给所有观众。而且,将整个吐槽过程前置到观影过程中,也可能影响其他观众对影片的整体判断。

另外,甚至也有一些“不安分”的观众,用手机发送到屏幕上的内容,压根儿与影片无关,有的甚至借机向心仪者示爱、求爱,或大打征友、租房、求职等广告,干扰了电影的纯净。

BTW,《小时代》的话我会很愿意看弹幕的。。

宋其霖-黑马问答用户

作为一个资深的《秦时明月》粉,关注这部动漫好多年了,不过知道秦时首映玩弹幕是还是很吃惊的。

首先,弹幕是存在需求的,(是的,读作dan幕)。弹幕跟日本的吐槽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初流行于A站和B站,也就是漫迷熟知的ACfun和Bilibili,还有最近的土豆,以及昨天晚上发现的小米盒子版搜狐视频,都加入的了弹幕功能,当然,前提是弹幕可以关闭。

弹幕以及吐槽都满足了观众对于大量暴力直白的发泄式评语的消费快感,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调节身心的功能,更有甚者,《万万没想》、《十万个冷笑话》还有他们的鼻祖《日和》都是因为他们不是弹幕胜似弹幕的高频吐槽字幕而走红。

但是,看动漫与看电影(尤其是影院观众)的群体是不同的,消费场合也是不同的。

大部分弹幕动漫来源是免费的,漫迷看弹幕更多的是一种对动漫衍生品的消费,不少漫迷以此为乐。

反过来,影迷或者一般观众花钱买票去影院,我想不会是冲着满屏的混乱的、发泄式的、调侃的、甚至很黄很暴力的高信息量的弹幕去的:

首先一点,它肯定影响观影。带着“玩一玩”心态去的观众,只顾吐槽、甚至是相互比着吐槽,哪还有心思和精力看电影?而不想玩的观众,想要专心看电影,则也不大可能。

其次,电影画面被一条条吐槽字幕遮挡,甚至是覆盖,看不清楚。看不清楚画面,还能把电影看好吗?这是对电影创作者的不尊重,对一些题材严肃,立意认真的电影尤其是如此。

再次,不能不被这些吐槽字幕分散注意力,加之很多观众边吐槽边议论,甚至会哄堂大笑,想专心看电影的观众又怎么能够静心观看?

总的来说,弹幕电影有它们特定的市场群体:热爱吐槽文化的漫迷。此类风格的动漫电影甚至可以用弹幕作为营销卖点,当然了,举办针对特定漫迷的弹幕专场更好了。花钱看吐槽对他们来说,可以接受。这很考验电影线下的运营能力,如何区分观众群是个难题。其实不难,漫迷有自己的聚集地。

而对于普通电影和普通群体,弹幕确实没有必要,也不会得到认可。

它不会昙花一现,因为这种产品形态一直都有。也不会引领风潮,因为接受它的群体短期内不会爆发式扩大。

李国辉-黑马问答用户

我倒觉得这是一种潮流,有四条原因:

1,弹幕有可能是视频内容的良好补充

大部分视频,是不能牢牢抓住观众,也不需要观众死死盯着看的。弹幕可以很好捕捉观众分散出去的注意力。与视频本身需要对画面实时关注不同,对弹幕的关注是短时的,局部的离散的。对于不是很密集的弹幕,画面无聊时看两眼,不无聊时就基本可以忽略。

而对于严肃,严谨,需要投入的视频,很多人还是乐意关闭弹幕的,就是因为视频本身足够抓人,弹幕不但不能补充内容还会成为噪音。

2,弹幕本身可能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种神弹幕,刷屏弹幕,本身就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B站镇站之宝之一的 some like it hot 就是典型案例。虽然鱼丸大大的精良制作是视频火起来的原因,但不可否认,许多已经看过视频的人再去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想去看弹幕刷屏。和视频传递的是作者的想法不同,弹幕传递的是观众的信息。看弹幕也只是获取信息的一种途径。至于这些信息被用来干嘛,是找认同感,还是别的,因人而论,甚至每个人都会有多种需求。

刷屏弹幕也是一种视觉刺激,和满屏幕爆炸场面一个意思,生理上的看的爽,这就是为啥刷屏多为彩色的原因,因为纯白色看着太丑。各种彩色弹幕和特效奇葩的神弹幕,就和电影里的CG特效一样,能带来感官上的刺激。

如果这都被归为孤独,那么看视频,上社交网站,交朋友,结婚都可以被归为孤独。能解释所有的理论解释不了任何。

3,弹幕是一个组织良好的评论序列

弹幕网站有评论区,之所以不去看评论区是因为评论区多为整体评价/吐槽/相关互动讨论。而弹幕很好的给评论加上了时间标签。其实你并不关心这条评论是在说几分几秒,你关心的是它在说哪个画面。弹幕使得这一目的可以简单达成。如无弹幕,针对单个画面的评论会少很多,你想要看大家对于单个画面的评论也会难很多。

针对单个画面的吐槽,为B站甚至整个互联网圈带来了和传播的很多流行语。很多时候,吐槽的质量远远高于视频作品本身。例如,你以为有多少人去看《魔劣》是因为它好看?都是(看)吐槽的。

4,社交需求,自我认同需求及其他

前三个原因都是将弹幕作为一种信息获取渠道,最后集中说下动机。

确实有社交需求。这种社交需求大概和你在微博上单向关注一些人,尤其是营销号和大V一样。社交需求不仅仅是诉说,倾听也是一种必须的社交。于是人们会乐于开着弹幕,除了为了了解大家都在说什么想什么,也为了满足自己倾听的需求。

为了找认同感。人们看弹幕的时候,是怀抱着一定的期待的。OP完了如果没有赞助企业以及以上企业均已倒闭就会觉得不舒服、遇到不懂的属于没有红字科普就觉得不习惯。遇到两人对视自然刷出按头小分队,遇到一男多女就默默飞过诚哥死得早。这是一个群体的默契,这让人感到自己属于一个圈子。而对于一些有分歧的地方,如果没发现和自己想法相同的,甚至是相同的比较少都会有点失落,比如说小野寺党看到满屏幕的“东山大法好,千棘美如画”时的心情。这种期待的落空,就会导致大家哀叹一声“B站已经被小学生占领了。”

是的,最后的原因,也可能不算原因。就是以上帝视角看众生的优越感。审视着每条弹幕,似绅士着文武百官早朝的奏章,看到观点不同的,或者一看到新人弹幕,就嘴里骂句“小学生真傻X”之类。B站喷子越来越多,是一佐证。我是高达思想的信仰者,希望有全屏裸聊系统能推动大家互相理解。而现在没有这种,只有靠大家的矜持和对这个世界的爱了。(部分摘自知乎)

许妙成 - i黑马 分析师

关于弹幕这件事的出现我始终怀有极大的不解。

观影应该是件很私人的事,我平时在电影院看电影连旁边有人吃爆米花都会受不了,更别说跳出那些奇奇怪怪的字体。

希望和别人分享,可以看完之后写影评啊!

这个世界已经超离了我理解的范畴。

至少我觉得弹幕电影永远不会走入我的世界。

刘雨竹-黑马问答用户

作为一个资深宅腐,我大B站的忠实用户,我觉得弹幕模式很适合粉丝电影。

就比如漫威系列的超级英雄片吧,我身边多少女性观众为了本命 or 墙头 or 本命CP or 墙头CP 四刷五刷六七刷的呀,回头还要在B站刷一遍弹幕版,现在就干脆去影院刷了,还可以现场结识同好小伙伴,逆拆CP的直接场外约架,多痛快!(喂

弹幕的最大功能就是社交性,以前刷B站时碰到志同道合的道友、同乡甚至同校的小伙伴、知识渊博的考据党时,都十分痛恨“君在线时我未在,我在线时君已去”,勾搭困难!有了弹幕电影,大家都坐在一个屋里,留个坐标就可以愉快地勾搭起来啦!

当然啦像我这样的肯定还是小众人群,但小众的也是需求,做好市场调研人群分析,弹幕电影还是可以尝试的。

匿名用户-黑马问答用户

我认为弹幕电影不可能成为主流趋势,因为它完全就是一种纯碎的营销手段,而不是一种电影形式。我看过一篇文章,很赞同剧角映画创始人、董事长梁巍的观点。他说:“弹幕只适合活动,是个营销事件,不可能成为常规观影形式。”他认为最近频繁出现的弹幕放映,“源于郭敬明和韩寒,他们的电影与专业级的影片比还稍显稚嫩,但又是商品性极强的产品,一经出现,便成为大众娱乐的焦点,是社会型、讨论型事件。而且两部影片一前一后地上映,相互之间必然形成营销效应,所以弹幕的出现也是出于营销目的多一些。”

观众去影院要看的是电影本身,这种花哨的营销手段火得了一时却火不了长远。观众都很聪明,一次两次会因为新鲜刺激掏腰包,长期为这种营销方式买单就不大可能了。

看来大家虽然觉得弹慕电影很新颖,但更多的人认为这种形式不会是一种主流方式呢。有没有其他不同意见或者吐槽?或者想看更多精彩讨论?请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