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如何搭建一个和LinkedIn不一样的职场社交网络?
2014-08-15 12:03 脉脉 职场社交网络

8月12日晚上消息,职业社交应用脉脉宣布完成由IDG资本和晨兴创投联投的B轮2000万美元融资。脉脉怎样才能不沦为下一个求职招聘工作,又如何建一个和LinkedIn不一样的职场社交网络?

8月12日晚上消息,职业社交应用脉脉宣布完成由IDG资本和晨兴创投联投的B轮2000万美元融资。脉脉怎样才能不沦为下一个求职招聘工作,又如何建一个和LinkedIn不一样的职场社交网络?

 

Q:

常皓靖:

脉脉如何搭建一个和LinkedIn不一样的职场社交网络?

A:

齐特佳—脉脉产品总监

Linkedin作为在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职场社交网站,毫无疑问具有极强的研究价值,也给了脉脉很多启发. 关于Linkedin的各种精彩的产品分析和观点已有很多,在这里我主要想对”脉脉与Linkedin不同之处”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理解:

1. Linkedin诞生于web,脉脉诞生于移动端, 并因此产生一些区别

众所周知,Linkedin在职场社交领域已经耕耘多年,远在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前就已成为了最大的职场社交网站,可以说Linkedin是生于web, 并在web上生长壮大的. 在移动互联网大潮来临之后,Linkedin也同样推出了移动版,但由于过去在web领域巨大的成功经验,Linkedin的移动版更多的是继承了web版的产品思路.

而脉脉则诞生于移动端,这一点使脉脉天然就有动力去使用”更移动端”的一些思路来构建产品模型, 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在用户互相联系沟通的问题上,Linkedin采用的是界面有典型邮件风格的”站内信”解决方案, 而脉脉用的则是更具im特色的”聊天”解决方案.

无关优劣,对所处平台不同应用思路的确会催生不同气质的产品.

2. “工作版微信”与”中国的Linkedin”的区别

可能同样做工作场景的原因,脉脉上线伊始就被冠以“中国的LinkedIn”的名号,但是我们觉得相比较LinkedIn,我们更像是微信场景的一个补充。

微信完美的解决了用户互动交流的需求,但是放在工作场景上,因为用户详细资料的缺失,造成工作交友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单纯的昵称场景又造成了用户在交友方面的顾忌(要不不熟悉不知道交流什么,要不太熟悉暴露隐私)我们觉得这恰恰是“工作版微信”——脉脉的空间。

脉脉从”工作”的场景切入,其产品目标是”满足工作中可能产生的需求”,从”工作”的场景需求来看,招人,换工作,职场社交,资讯获取,沟通交流,商务合作乃至工作上的团队协作等都在范围内.

中国已经有LinkedIn,也就是领英,相比较他们比较重pc,我们更偏移动端,因为介质不同,用户体验也就很不相同。也就是说虽然我们都在做工作的场景,但在实现上有比较大的差别。

3. 面向中国用户的一些不同的产品策略

在我看来,将Linkedin式的职场社交模式引入中国,不仅仅是将界面语言翻译成中文那么简单,Linkedin的产品形态在西方大放异彩是和西方人的工作方式乃至性格特点有密切关系的.

如:西方人相当习惯用邮件来沟通,而中国人在多数情况下对邮件的使用是缺乏效率和依赖性的,相对的,中国人用起im来确是格外得心应手.这一点衍生出了前文提到的Linkedin的”站内信”和脉脉的”聊天”的区别.

再如:西方人性格偏外向,喜欢直接沟通,而中国人性格中有更多内敛含蓄的成分,尤其是在求职这样的场景,东方式的内敛往往会造成大量在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使招聘流程变成了一个不同于西方招聘流程的样子.在这一点上,脉脉引入了”匿名”的模式来帮助用户减少不必要的疑虑和信息不对称的概率.

产品的灵魂不是其静止的形态,而是它被用户用时的样子,因此不同风格的用户也会催生不同灵魂的产品.

4. 对”匿名”的利用

最近匿名社交着实火了一把,不到半年时间内就有无数匿名社交产品涌现,其实脉脉在去年10月份上线的第一版就已经具备了匿名社交的功能,应该比这半年火起来的国内匿名社交应用都要早.

在包含职场社交场景的应用里引入匿名元素,正是缘于上一条所述的:中国人在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看法方面更为内敛委婉,匿名表达则是促使内敛的中国人”更爱表达”的方式之一.

匿名表达求职意愿,匿名表达职场观点看法,甚至是在群里以匿名的身份聊天,脉脉将匿名表达视为和实名表达并列的一种表达方式,成为用户沟通主流程的一部分,这也是脉脉较为独特的与Linkedin不同的地方.

5. 在构建人脉网络的角度, Linkedin倾向于”冷启动”, 脉脉倾向于”热启动”

简单来说,这个不同点就表现为:新加入Linkedin的用户需要从头构建自己的人脉网络(也即”冷启动”),新加入脉脉的用户会在一个脉脉同计算分析”还原”出的人脉网络的基础上继续构建自己的人脉网络(也即”热启动”).

Linkedin具有强大的人脉计算能力和人脉图谱,更具备强大的号召力,有信心凭借着用户的导入推荐来协助每一个新用户建立起自己的人脉.同时,西方人相对开放式的沟通方式也使人脉的构建对已有人脉的还原程度依赖度相对不高.

脉脉作为创业产品,对用户快速上手的需求更为迫切,同时脉脉也坚信中国式的人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线下已有人脉的线上还原,基于线下熟人关系衍生出来的新人脉才是靠谱的人脉.

6. 其它例子

前几条大多在说比较”大”的维度,还有些具体的细节例子,也是脉脉和Linkedin不同的:

如: 验证用户身份时的”加v”功能

再如: 为解决多人即时沟通所设立的”脉脉群”功能

再如: 求职者匿名发布求职信息,吸引用人单位反过来联系的”求带走”功能

再如: 使人脉动态信息在人脉网络中快速流动的”扩散

结语: 一不留神写了这么多,总之,Linkedin是脉脉很好的老师,同时脉脉也基于平台的特点,产品的定位和中国用户的特点而产生了一些和Linkedin不同的思路, 这些不同的思路会产生哪些不同的体验,就请大家和我们一起来经历和见证吧.

互联网天帝--京华众天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EO

关于职场社交,没有任何意义了在中国,微信本身的群功能已经可以让大部分职场社交网络洗洗睡了。没有好的项目,投资一个还有故事的应用也是可以的,未来会不会死我觉得对于IDG和晨兴来说只要不是最后接盘子的就好。陌陌不是也被收购了吗?资本层面的事情不用太评论了,只是职场社交网络在中国依然是吃饭喝茶唱歌,如果硬要说,微信已经做的很好了,外企会用Linkedin,但是土鳖公司,包括3BAT,任何职场社交应用都没有意义,一个微信够了。
 

更多关于“脉脉如何搭建一个和LinkedIn不一样的职场社交网络?”的讨论,请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