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不该成为苏宁的肉中刺
2014-08-19 09:58 苏宁 物流

苏宁物流建设为何没能取得应有的成效?相信这是大多数人更关心的问题。i黑马在此汇聚几个同类企业的物流建设逻辑,希望读者从中有所收获。

i黑马注:苏宁物流建设为何没能取得应有的成效?相信这是大多数人更关心的问题。i黑马在此汇聚几个同类企业的物流建设逻辑,希望读者从中有所收获。

苏宁近70%的资金都投入到物流上面,而其物流的建设也已有20年之久。但是与这样的投入资金、建设时间形成对比的是,苏宁的物流配送常常被顾客诟病,服务体验反而比不上物流建设时间更短的京东。投入与产出没形成正比,物流配送成为苏宁用户体验的痛,着实不应该。

苏宁物流建设为何没能取得应有的成效?相信这是大多数人更关心的问题。笔者在此汇聚几个同类企业的物流建设逻辑,希望读者从中有所收获。

将物流作为核心的京东

在刘强东对京东的定位中,京东并非简单的电商,而是涉及多环节的零售商。近期其多次提及的甘蔗理论,则是京东不做单纯电商,而涉及更多商品流通环节的原因。甘蔗理论认为,只有涉及环节更多,当行业趋于理性时,才能最大限度获取利润。因此京东除了电商本身的交易环节之外,还涉及仓储、配送及售后环节,而这其中,物流被其视为核心。

目前京东大概是电商巨头里物流用户体验做得最好的,这点在业内也普遍得到认可。老刘在近期的中欧演讲中又进一步阐述了京东自建物流的动因,对于前端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同时后端的诉求是以此降低整个物流成本。而京东物流设计的核心是减少商品流动。每一次商品的出库入库都会产生损耗,京东理想的物流配送是,商品由厂商到消费者手中只需经历两次搬运,京东的仓库是两次搬运的承接点。这对京东供应链与仓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那么为了这个目标,京东做了什么呢?

第一,建仓。虽然现在京东有些仓库还是租的,但其长远目标是自建全部仓库,目前已有20多个同时在建,其中核心项目是在建的亚洲一号。笔者由京东得到的消息,目前亚洲一号在北上广武等城市陆续开工建设,其中亚洲一号上海中件库将于今年投入使用。届时将会使用高达24米的自动化立体库、自动输送线、交叉带分拣机等,同时采用京东自主研发的物流系统,将提高物流中心空间利用率及人员生产效率,形成一套准确高效智能的物流生态系统。类似亚洲一号这样的中心仓主要保证配送一二线城市的货物,再远中心仓就无法满足配送,因此需要其他大大小小的FTC仓,以提高最后一公里的速度。

第二,招人。京东自建物流配送,需要承担巨大的人力成本,虽然目前配送人力成本还在增加,但是京东仍在增大其配送队伍招聘人员数量。其中主要原因在于物流配送大部分人员在往下线城市转移,大约有1万人。渠道下沉是京东今年的重要战略之一,其中的重点就是物流及供应链下沉,这需要向下线城市输入大量配送人员。因此京东鼓励原先的配送人员回到自己的家乡扩展物流配送业务。而像北上广一线城市配送人员也在增加,但是增速减缓。

在京东的设想中,其仓配体系并非只是自用,同时也会开放给需要的其他商家,这就是京东所谓的 “借仓存储”模式。即其中一部分仓是自己使用的,一部分仓是可以用社会化的力量,但是都用统一的管理思路,统一的系统。目前已经有商家正在用京东的仓和配或者是合作仓的“仓配系统”,每天定点把货拉到京东的分舵中心。

仓配本该是苏宁的优势

为什么说物流不该是苏宁的短板呢?与电商起家的京东不同,苏宁是传统的零售企业,有厚实的线下基础。目前苏宁门店覆盖全国范围,支撑大量门店货物供应的是其背后的仓储体系及供应厂商,这是做好物流的基础,而大量的门店是距离消费者最近的零售终端,相比京东的地方分仓,从门店到消费者手上显然更为快速。如果苏宁的线上系统与线下的仓储系统、门店系统能够高度融合,做到信息的高效反馈,加上具备执行力的物流配送团队,苏宁的配送体验不会比京东差,很有可能比京东还要好。遗憾的是,苏宁应有的优势并没发挥出来。

苏宁同样在建设自身的物流项目,目前其20个物流云项目已经投入使用。来自全国苏宁门店及线上的发货单,将按地域、时间、类别、紧急程度等进行分类,然后指定运输公司送给快递公司,最后送达收件人手中。在仓储上,苏宁一方面把仓储做成五仓平行的铺货,另一方面,一些畅销品和一些爆款机型进行预测营销的补货,把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同时也解决了物流上面配送的半径时效。另外针对一些常规的商品会有一些选择性的对十二仓进行覆盖。

本文经品途网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