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韩国娱乐业:中国对韩文化投资增长近20倍
2014-11-16 17:54 娱乐业 韩国 中国

今年上半年,中国对韩国的投资额达到7 08亿美元,同比增长689 6%;而整个2013年,中国在韩国投资仅有4 8亿美元。在对韩激增的投资中,房地产租赁业位列第一,而对文化产业的投资也更加显著,较去年上半年实现了近20倍的增长。

i黑马:今年上半年,中国对韩国的投资额达到7.08亿美元,同比增长689.6%;而整个2013年,中国在韩国投资仅有4.8亿美元。在对韩激增的投资中,房地产租赁业位列第一,而对文化产业的投资也更加显著,较去年上半年实现了近20倍的增长。


近年来韩国文化娱乐产业发展迅猛,以电影、电视剧、音乐、游戏等为主的产品,向中国、日本等周边国家的出口额不断增加——例如《来自星星的你》《继承者们》等韩剧掀起收视热潮,在中国拥有大量的粉丝;湖南卫视最出风头的两档节目《爸爸去哪儿》和《我是歌手》的版权也源自韩国。

元择文化资本合伙人骆红霞表示,相较好莱坞与日本,与中国文化娱乐业融合最好的就是韩国:韩国影视文化产业机制成熟,工业化程度高,融资投资、人才机制完善,项目丰富,对中国有借鉴意义,与十年前香港对内地娱乐业的影响一样。但这并不意味着韩国的任何娱乐公司都有投资价值,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等各个细分领域的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受欢迎程度也各不相同。

华策入股NEW

10月8日晚,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300133.SZ,下称华策影视)发布公告称,斥资3.23亿元收购韩国电影行业巨头Next Entertainment World公司(下称NEW)15%的股权,成为中国企业在韩国影视行业规模最大的一笔投资。交易完成后,华策影视将成为NEW 的第二大股东。

由于本次是增发新股,因此交易前NEW的实际估值为18.31亿元,加上华策影视增资后才达到21.54亿元。对于18.31亿元的估值,公告称,是参考了NEW 在韩国资本市场的场外市场交易价格,但主要还是双方谈判的结果。

NEW公司创立于2008年,其投资发行的《七号房的礼物》为2013年韩国电影票房冠军,也是韩影史票房第二的作品;改编自韩国已故前总统卢武铉早年亲身经历的《辩护人》则摘得第50届百想艺术大赏最佳影片等韩国多个影视奖项。2013年NEW营业收入约为7.48亿元,净利润约为1.12亿元。由此计算,NEW在交易前对应2013年净利润的估值为16.34倍,远低于中国同盈利水平公司的估值。

相比之下,电影《老男孩》的制作方北京儒意欣欣影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儒意欣欣)于今年8月19日,以15亿元作价卖给了A股上市公司中技控股(600634.SH),而儒意欣欣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仅1759.93万元。

一位投资人士表示,实际上作为财务投资者,在境外市场16倍的PE很难赚到钱,因为影视娱乐业在中国境外市场的估值都很低。他举例,橙天嘉禾(01132.HK)在香港只有8倍市盈率;海润影视在Pre-IPO阶段PE的入股价格已达12倍,而在香港IPO询价时,二级市场只给出12倍的价格,“你让它怎么办”,最后只好放弃在香港的上市。

华策影视常务副总经理金骞告诉财新记者,本次投资前NEW原本计划在10月25日韩国上市,当时已经处于询价阶段,由于华策影视的介入,使得NEW的上市进程延后,等整个投资过程结束后,将再次开启上市进程。因此,华策入股的价格,主要参考了NEW的IPO询价。

韩国电影不热

继华策影视投资韩国企业获得二级市场的追捧后,多家A股上市公司也在寻找投资韩国娱乐业的机会。“目前我们有三个类似的案子。”一位投行人士介绍,两家都是跨界收购,像传统行业的制造型企业对影视文化行业了解甚少,对韩国娱乐业的了解更少。“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想收购什么类型的韩国娱乐企业,需要我们帮忙筛选合适的标的。”

从投资、制作到发行、上映再到后续的附加版权、周边产品开发,韩国影视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并在本土打败了好莱坞大片,占据了主场电影票房的一半以上。影视产业也成为韩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韩国电影产业销售额达到45279亿韩元,占GDP的0.36%,而过去五年韩国电影产业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2%。

一位来自国际投行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韩国电影发行市场集中度较高。2013年,包括韩国及外国影片发行在内,前五名发行公司占据的市场份额为77.1%;如果仅计算韩国本土影片,前五名发行公司占据的市场份额则高达96.1%。而其中除NEW不拥有院线资源,其余CJ E&M、Lotte Shoping Lotte Entertainment、Showbox/Mediaplex等均为拥有自有院线、银幕及其他娱乐产业的大型集团公司,且已经与中国院线公司开展合作,“并不缺乏资金”。

该人士介绍,韩国电影制作公司的集中度远低于影片发行产业,制作公司的规模较小,一年往往只能制作一两部影片,2013年票房前十名的韩国本土电影由12家不同公司制作。他认为,在历史上能持续以高收入、低成本,产出高票房或高影响力电影的韩国制作公司才值得关注,比如制作《雪国列车》的Spackman Entertainment、制作《狼少年》的Bidangil Pictures等十余家公司。

而在中国市场,与风头正劲的韩国电视剧和综艺节目相比,韩国电影却始终处在“寒流”之中。

之前,韩国在中国上映的影片中,金泰勇导演、汤唯主演的电影《晚秋》票房才6700万元,与票房动辄过十亿元的国产电影相比可谓九牛一毛。

一位影视公司人士解释,中国广电总局的进口配额是一个重要原因,分账片和批片数量每年只有几十部;另外,与英文原版的好莱坞大片不同,韩语影片在中国的观众接受度不高,宣传力度也不够,甚至没有足够的费用为韩语宣传片制作配音版。

一位韩国人士则归结为政治原因:近期韩国票房成功的一系列电影都是针对社会现实并且有背后深邃思考的作品,如讲述韩国民主进程的《辩护人》、抨击韩国司法制度的《七号房的礼物》、讲述韩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熔炉》等。这些韩国电影人擅长的批判社会现实的政治司法类题材,在中国根本无法通过广电总局审查,无缘上映。

即使这样,已在华上映的韩国电影《危险关系》《雪国列车》《汉江怪物》等在中国均持续遭到票房惨败,只有如《大明猩》《分手合约》《笔仙》等少数中韩合拍片取得了过亿元的票房。骆红霞认为,单纯的影视制作对中国市场还只是补充产品,投资潜力有限。

今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韩期间签订的《中韩电影合拍协议》则让中国企业嗅到商机。根据协议,中韩合作拍摄的影片将在中国市场享受国产片待遇,不再受进口片条件限制。

金骞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华策影视与NEW 将设立合资公司,NEW在中国的电影和电视剧业务,将以合资公司为主体开展,原则上五年内双方合作达到每年制作不少于两部电影。

金骞表示,中国影视行业尚处在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中,最初只是向韩国引进、购买版权,现在更多是在制作、宣发过程中向韩国学习。为了解决韩国影片水土不服的状况,华策影视会在合拍片的前期阶段就提早介入,考虑文化属性、社会效益等多方面因素。“也是为了迎合观众口味,所以选择在中国境内落地的合资公司,无论是源头还是今后的市场行为,中韩双方都能共同策划制作电影。”金骞介绍,虽然目前收购交易还没有最终完成,但华策影视的电影团队已经在和NEW公司进行沟通,希望能够找到在双方市场上都有影响力的题材,“预计今年年底会给出详细的规划”。

对于目前A 股盛行的跨界并购,金骞则表示担忧,如果双方业务有协同效应,风险还是易于控制的;但如果是跨界并购,风险较大。

韩剧难大幅增长

由于历史原因及现实的市场条件,韩国政府对以电视剧为主体的广播电视业采取强力干预与扶持,通过立法保障、政策引导、资源协助等方式管理、保护和扶持电视产业。从市场结构上来看,韩国电视剧的制作播出主要由国有性质的KBS、MBC、SBS三大无线电视台操作,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少部分由后来冒出的商业有线落地电视台KMTV、TVN及独立的制作机构完成。一位韩国人士介绍,由于韩国文化政策的原因,外资入股韩国电视台几无可能。

韩国电视台一般各自拥有一套节目制作班底,制作完成电视剧、综艺节目等,起用的演员多为科班毕业生、电视台演员培训班的招考对象或选秀节目中表现突出的新人。但随着韩国娱乐业全面向美国学习,娱乐事业迅速产业化,艺人至上变成了经纪公司至上。经纪公司垄断了大量明星,以至于有时候电视台不得不向大型经纪公司低头。

金骞则向财新记者表示,艺人经纪公司会有小公司大作品,但电影不一样,更多的是大公司才能出大作品;另外也要考虑和华策影视本身的产品相契合,参股电影公司未来可以和华策影视产生更多业务上的互动。但投资NEW只是开始,不代表未来不会和韩国的电视剧制作公司有更深层次的合作,“我们也都在考量”。

骆红霞则表示,即使是在中国走红的韩国电视剧,中国的电视台引进剧审核机制仍在,引进剧不会大幅增长;即使在视频网站播放,审核也将会越来越规范。

艺人经纪被看好

与中国常说的影视歌三栖明星不同,韩国娱乐圈内演员与歌手的职能区分明显,因此经纪公司也分成两大阵营。为了应对复杂的市场竞争,音乐类经纪公司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艺人培训机制,尤以歌手为主,选拔11-15岁的青少年作为“练习生”培养两至五年后再出道。而韩国演员通常为科班出身,文化程度较高。“演员是耻于当歌手的。”一位韩国人士介绍,去当练习生的大多数家境一般,没有学历,被媒体和圈内人轻视。

在电影电视领域,最知名的经纪公司莫过于SidusHQ,旗下曾拥有郑宇成、朴信阳、全度妍、宋慧乔、韩载硕、张赫、全智贤、车太贤等上百个明星艺人。SK电讯为其第三大股东。

然而,韩剧的流行不仅带动了韩国的消费品、旅游等市场,更重要的就是拓展了偶像消费的海外市场。今年8月7日,搜狐宣布向韩国经纪公司KeyEast注资150亿韩元换得约6%的股份,成为继裴勇俊之后第二大股东,这一切源于今年上半年凭借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红遍中国大江南北的主角金秀贤。据张朝阳介绍,KeyEast旗下的金秀贤在中国已经接到40多个代言;而金秀贤在中国的每个代言在千万元以上,今年春季在北上广三地举办的粉丝见面会,场内票价被炒到2万元一张。

骆红霞介绍,包括影视歌、艺人经纪、动漫等在内,韩国的各类娱乐产品中在中国卖得最好的就是韩国艺人。按专门的行业分为歌手、组合、演员等,每个明星就是一个产品,有专门的投资公司来做对应的项目,其中在中国最具商业价值和潜力的就是像金秀贤、李敏镐这样的“花美男”偶像。每个偶像的前期只需花很少的钱做些培训,产出的效益却高得惊人。

主营音乐领域的经纪公司中,最著名的莫过于SM——韩国第一造星工厂——其各个时期推出的艺人覆盖“80后”到“00后”的粉丝群体;其艺人和组合包括Boa、安七炫、Super Junior、神话、东方神起、少女时代,以及目前中韩两地最受欢迎的偶像团体EXO。还有歌星RAIN的前经纪公司JYP,背后有SK电信、三星等大型企业支持。YG则是韩国拥有最多Hip Hop歌手的公司,有SE7EN、BIGBANG等知名歌手和组合。

前述韩国人士介绍,SM、YG、JYP等拥有大牌艺人的经纪公司均已上市,只会与中国的BAT(百度、阿里、腾讯的合称)这样的平台型公司谋求合作,普通公司进入的机会有限;而一些小的经纪公司,还是会寻求中国的资金。

今年5月8日,百度就率先宣布,获得SM旗下艺人正版数字音乐、MV、演出视频等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全面授权,同时和SM共同运营旗下艺人的官方贴吧。

一位韩国人士表示, SM、YG、JYP在企划能力、营销能力和市场业绩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是不争的事实,但一些中小经纪公司抓住机遇挤入市场,对三大巨头也造成了威胁。如CUBE、StarShip、CORE、StarEmpire等前15名的经纪公司都推出过具有一定市场号召力的艺人产品,还存在一定的投资潜力,值得关注。

骆红霞介绍,收购韩国娱乐公司、影视制作公司有一些外资准入条款,但收购艺人经纪公司的法律障碍已越来越少。即便如此,收购也不容易,“筛选、谈判两个环节都会剔掉一部分标的”。

A股另一位娱乐行业的金主乐视网(300104.SZ)也在寻找投资韩国的机会。一位接近乐视网的人士介绍,因为投资美国公司只能做小股东,话语权有限,所以更愿意考虑韩国公司。目前主要有以下考虑:一是收购一些影视、游戏IP(Intellectual Property,指影视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二是投资优秀的团队,韩国明星在韩国是挣不到钱的,但在中国可以挣到钱,乐视显然对艺人经纪业务很感兴趣;三是购买过往的影视剧版权。

该人士还表示,标的的估值和规模并非主要考虑因素,要看标的的行业地位和影响力,不一定要做大股东,但是要对这家公司有掌控力。“乐视不一定拿上市公司乐视网来投,乐视控股下面还有乐视影业,从Pre-IPO到并购各个阶段都会考虑,所以没有限制标的的估值和体量。”对于收购的细分领域,他表示,与华策影视小而专不同,乐视不会限制自己在哪一个行业,只要有利就会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