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从容跟随
2014-12-26 09:32 变化 世界 心态

拥抱变化,别让“传统”“保守”“克制”这些词成为你大脑僵硬的理由。与那些不断造出点子的人交朋友。别因为一个点子虽新奇但太low而看不起它,因为它意味着更好的变化发生的可能性。

i黑马注:Sayings这篇文章看上去是写给投资人看的,但又不只是。这是Paul Graham刚刚写的一篇文章,有他一贯的优点,透彻谈论某事,又关照着更大的生活,针扎一点,但洇湿一片。

简单来说,它指出疯狂的点子和打破传统的人为何值得赞美。它并非反对不变的根基,因为那些东西诸如人性、史诗与河床,都已经成为前提。细读这篇文章,拥抱变化,别让“传统”“保守”“克制”这些词成为你大脑僵硬的理由。与那些不断造出点子的人交朋友。别因为一个点子虽新奇但太low而看不起它,因为它意味着更好的变化发生的可能性。
 

如何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做一名专家

作者:Paul Graham 翻译:kym

假设世界从无变化,那么我们对自己的信念就会愈发自信。存在时间越长、经受考验越多的信念,它出错的概率就越低。大多数人对自己的观点往往都持有这种类似的自信。对于那些鲜有变化的事物,例如人性,这么做确实行得通。但是,对于那些始终处在变化中的事物,你就不能对自己的观念固守同样的自信了。事实上,除了人性以外,其他的一切几乎都是会变的。

专家之所以会出错,是因为他们仅仅专于旧日的世界。

有无可能避免这种情况?有没有办法让自己摆脱过时理念的束缚?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的。我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投资初创企业,而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投资人,就必须破除旧思维的局囿。大多数真正好的创业点子在最初看起来都不怎么样,其中有些特别糟糕的想法,就因为世界发生了某些变化,而摇身一变成了绝佳的创意。我花了很多时间来学习如何辨认这类创意,而我所使用的方法也适用于一般的想法。

首先,要对变化抱有明确的信念。有些人之所以日益固执己见,正是因为他们早已下意识地默认世界是静止不变的。如果你自觉地提醒自己事实并非如此,你就已经开始在寻求变化了。

那么,这种变化究竟藏身何处?好消息是,基本上人性是不会有太大改变的;坏消息是,变化是很难预测的。换句话说就是:变化通常来自于意想不到的地方。这点着实值得铭记。

因此,我根本不会费劲去预测世界的变化。如果接受采访时有人要我预测一下未来,我总会像毫无准备就踏入考场的学生那样,被迫现编一些看似可信的说法。[1]但我这么做并非因为懒惰,而是因为,我的预测很少是正确的,所以没必要在这上面浪费精力。因此,最好的策略就是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仅此而已。不必急着为自己指明正确的方向,而是坦然承认自己并不知道正确的方向在哪,然后试着对风向的变化保持高度敏感。

你可以提出假设,即使这么做会带来一点束缚,但同样也能激励自己。有所追求、努力去猜答案都是振奋人心之举。但依然要注意控制,不要让天马行空的设想变成板上钉钉的事实。[2]

我相信这种被动的做法不仅对评估新点子有效,对自己创新也同样可行。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要设法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也不要低估你脑子里冒出来的那些古怪的预感。

风向的改变往往发源于该领域专家的潜意识。如果你在某个领域是绝对专家,你脑海中冒出的任何古怪的想法和那些看似毫不相干的问题,实际上都是值得探究的。[3]在Y Combinator,如果一个想法被认为是“疯狂的”,那其实是一种赞美——事实上,这种赞美通常比“好想法”更高阶。

修正陈腐的理念——对创业投资人而言,必须做到这点的心理动因要远远强于一般情况。因为只要他们能够比其他投资人先一步意识到某些看似毫无前途的初创企业其实潜力无边,就可以凭此赚上一大笔钱。不过,这种心理动因也并非完全事关金钱。投资人的看法始终都在经受着最直接的考验——创业者来找他们,他们必须给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回应。接着,他们很快就会知道自己的预测准确与否。那些对Google说不的投资人(有好几个),想必余生都会对这件事耿耿于怀。

某种程度上,那些需要切实投下赌注的人,而非仅仅对某个想法评头论足的人,也会有同样的心理动因。这就意味着,如果想要获得这种心理动因,只要将评价变成下注即可——如果你公开发表某种论断并且长期保留它,那么你会发现,你比那些仅是说说而已的人更加在意到底有没有把这件事做好。[4]

免受陈旧观念影响的另一个秘诀是,在起步阶段更多地关注提出创意的人,而非创意本身。虽然未来本质上是难以预测的,但我发现自己可以很好地预测哪一类人能够创造未来。好的创新理念通常都来自于那些真诚、有活力、能够独立思考的人。

把宝押在人身上而不是具体的想法上,这为我这个投资者节省了无数时间。举个例子,当时我们觉得Airbnb是一个糟糕的创意,但我们能感觉到他们的创始人非常真诚、热情积极,且拥有独立的思维能力。于是我们且将质疑搁置一边,资助了他们。

这同样也是一个广泛适用的技巧。和那些经常冒出新创意的人们待在一起。如果你希望自己总能迅速意识到既有观念已经过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跟新点子不断的人交朋友——正是他们的创新点子,让现有的理念变得陈腐。

不成为自己专业知识的奴隶已经够难的了,但这种难度还会变得越来越大,因为世界的变化正在加速。这也并非什么新兴的趋势,自旧石器时代起,人类社会的变化就在持续加速着。一个创意会激发更多的创意。我不认为这点在未来会有所改变。但我也可能是错的。

感谢Sam Altman、Patrick Collison和Robert Morris试读此文的草稿。

注释

[1]我常用的技巧是探讨那些大多数人在当下还没来得及注意到的方面。

[2]如果这些想法变得为人所知,而且人们一提到它们就联想到你这个人时,你就要特别注意了。对于那些你想要相信的事物(一旦某个假设开始博得你的认同,它几乎绝对已属此列),更应保持高度质疑。

[3]实际上“绝对专家”并不一定是指那种公认的专家,通常那都只不过是一个附加的名头而已。在许多领域,一年的专注工作,外加孜孜不倦的求知探索,就足够你成为一名专家了。

[4]在论坛、Twitter这些地方发表的言论,虽然它们也是公开的、被长期保留的,但依经验来看也只能算“说说而已”。判定这点的标准可能是:你写的东西是否有标题。

来源:Paul Graham的个人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