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到用车要造车?醉翁之意不在车!
2015-02-04 10:32 易道 造车

易到用车+奇瑞汽车+博泰集团=互联网智能共享电动汽车。新闻背景我就不再累述了,已经上了无数的头条。我只想探讨这个等式是否成立。

黑马说:易到用车+奇瑞汽车+博泰集团=互联网智能共享电动汽车。新闻背景我就不再累述了,已经上了无数的头条。我只想探讨这个等式是否成立。


文/王可

什么是“互联网智能共享电动汽车”?

 
如果你将这11个字理解为是一辆车,一辆不用钥匙的车,我觉得就“图样”了。这分明是一个基于互联网思维的未来应用场景的描述。这个应用场景也许会代表未来,也许就是一个为当下资本市场量身定做的商业模式。
 
在过去的一年和未来的几年内,汽车产业中已经和即将诞生非常多的为资本市场量身定做的商业模式,目前已经出现的主要有“上门”类的服务,洗车、保养、快修、轮胎等等;还有就是“分享”类的,私家车分享、车位分享等,易道用车就是分享类的代表。这种商业模式具有共同的特点,轻公司,高估值,融资快,都立足于解决所谓的用户消费“痛点”,但是运作不出半年,几乎无一例外的遭遇运营之痛,盈利之痛,用户数量之痛,甚至是法规之痛,励志的说法这是创业之痛,创新之痛,革命之痛,颠覆之痛,糙话说就是不接地气。
 
我认为分享类的商业模式应该比上门类的商业模式靠谱的多,虽然看起来更虚无缥缈。我的论据是上门类商业模式是在撕裂和颠覆原有的用户体验与消费场景,是要先破而后立,而分享类的商业模式是在建立一个新的用户体验与消费场景,属于典型的互联网思维。建设者比颠覆者更有前途与钱途,因此目前汽车产业中分享类的商业模式估值更高、融资更多,几乎高出一个数量级,谁更受资本市场的青睐一目了然。而且我相信当分享模式逐渐落地的过程中,势必将兼容上门类商业模式,道理很简单,目前的上门服务不就是具备技能的专业人群在分享自己的专业服务技能与服务时间吗?
 
所以“互联网智能共享电动汽车”这11个字定语是核心,主语只是载体,也就是说“智能共享”值钱,“电动汽车”不值钱,“互联网”就是个幌子,人人可用和都在用的幌子。这11个字是说给资本市场的听的,是维持易到用车高估值,以及今后获得更多融资的支点。醉翁之意不在车。

奇瑞汽车和博泰集团是来搭车的
 
奇瑞汽车众所周知,我国知名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但是不算绝对主流厂商。博泰集团应该是一家科技公司,具体做什么不重要了。在我看来二者都是来搭车的,搭易到用车的大盘局的。这就像街头篮球的组合,最好是“一个主力+两个角色球员”。
 
奇瑞汽车置于我国的汽车行业确实是一个“角色球员”,就是“干能干的活,赚能赚的钱”,是一个典型的靠凑合满足市场需求活着的企业,而且其主要靠的是增量市场。这样的企业目前是有机会从“角色球员”蜕变成“主力球员”的,就是电动汽车的发展,就是所谓的中国汽车工业要抓住“弯道超车”的机会。这个机会意义重大,意味着利好的政策,刚需的市场,以及海量的资本,“主力球员”甚至是“明星球员”对这样一个机会可能还会观望,还会权衡,但对一个“角色球员”必须笨鸟先飞,必须珍惜,时不我待的追逐。所以两个饭局搞定合作绝不是玩笑,我猜测他们一个饭局就定了,第二个饭局就是复盘确定一下而已,并且两个饭局中没有人谈如何造车,谈的估计是融资的逻辑,产业政策的趋势,以及生态建设的展望描述等等,最终是谈美了,所以奇瑞的老总轻松的调侃遇上两个大忽悠,这事就成了。那么博泰集团的角色就显而易见了,要么是资本运作方,要么是技术供应商,要么是未来商业生态的运营商。总之,两者都是搭车的角色。



为什么要喊着造汽车?
 
易到用车要造车,要造最好的电动汽车!显然这是一个逼格很高,很有情怀的传播说辞,做营销吗,牛逼是要吹的,就像“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其实我不认为这是吹牛逼,这是中国汽车工业现状的决定的。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汽车工业就没有造过汽车,都是攒的,组装的,舶来的。不仅核心技术不在国人手中,连逆向创新都廖胜于无。美国的汽车工业强力驱动了美国经济半个世纪,帮助美军打赢了二战,拿到了丰厚的战争红利,从而改变了世界格局,日本的汽车工业靠逆向创造与管理模式助力了日本战后经济的重建与复兴,直到成为经济强国,连韩国的汽车工业都发挥了经济支柱作用。而中国的汽车工业是靠市场刚需,政策,资本支撑起来的,一直在攫取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养活数以万计的产业工人与有关部门,将丰厚的利润贡献给了外国企业,唯一完成的任务就是拉动内需。所以中国的汽车工业不光荣,比中国足球这几十年更让国人心碎。只是最近十年,中国是汽车工业以市场为依托,政策驱动,海量的资本推动,通过不断的跨国并购得到一些核心技术,弥补了知识产权的短板,表现的中国汽车工业有点雄起的感觉,其实也就是很多外国没落品牌的养老院。
 
电动汽车时代的到来对是中国汽车工业就是“弯道超车”的机会,就是造汽车的起点。中国造电动汽车除了市场、政策、资本不缺,我们的技术,产业链基础,应用环境都是具有优势的。我举几个例子,中国的超高压输电技术与覆盖范围世界领先,中国的无刷电机以及电机的小型化技术一点不落后,新的电池技术已经到了产品化成熟的临界点,也不会落后世界先进水平多少,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很快就会领导世界发展趋势,也许高大上的人工智能研发水平还差一点,但不会拖整个产业的后腿。所以中国汽车工业再不雄起就不是“不光荣”了,是可耻!所以李克强总理提出中国汽车工业要实现“弯道超车”,不是口号,是命令,必须完成的命令。
 
我认为将“特斯拉”送进汽车博物馆的一定是中国产的电动汽车,马斯克来中国转一圈后就开放了专利,是明智的,开放了还有可能在中国市场分点红利,不开放就等于放弃中国市场。

为什么是易到用车站出来干这个事情?
 
今天易到用车不站出来,明天他就站不出来。
 
放眼产业,BAT三大互联网巨头无一不在布局车联网,汽车厂商哪个不盯着这个机会?据我所知比亚迪早就动手了,易到用车估值80亿美金,不多的,比亚迪的启动基金听说就是数百亿的体量,就不说估值有多虚了,跟基金由天壤之别。易到的优势其实是其占据了汽车产业的一个节点,就是用车市场,正好处在汽车前市场与汽车后市场的“交通壕交汇点”上。我一直说无论汽车前市场还是后市场是密布着各种战线的,表面上看不到,就像战壕一样犬牙交错藏在视线下面,不是可以策马扬鞭的大草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堑壕区,盲目的空降进来商业模式往往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而恰恰用车市场,就是租车市场是一个非常活跃而且相对前后市场都是边缘的区域,真正的颠覆就是应该发生在边缘地带。易到用车恰到好处的定位于只租不卖的模式是非常讨巧的,进可攻退可守,上有政策支持,下可规避目前的法规壁垒或者是利益集团的狙击,市场是刚需,用户体量更不是问题,移动互联网技术,概念,模式究竟什么是正确的,目前不去做谁也说不清楚,也就是谁的主张都是对的,最后就是钱的问题,可是互联网思维最不缺的就的钱,就是资本,就是融资能力。
 
放眼世界,中国已经成为最能吸引投资的巨大区域市场,美国正在玩残了欧洲,又在动手抽日本的血,日本经济这次是要是失去10年还的20年全看美国想要多少,俄罗斯基本已经又被打劫了10年发展的家底。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基本已经被各种瓜分,在上演着各种倾销。能跟美国掰手腕的也就中国了,可是中美经济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高度依存,既是对手又是伙伴。所以在中国拥有一批估值百亿美金的互联网公司太正常了,完全不需要担心一个像易到用车这样的公司toB成不成功,toC成不成功,只要他的模式融资逻辑是成立的,是有想象力的,未来的应用场景能描述清楚,toVC,toABCD轮融资直到IPO成功就不是问题。市场没有问题,产业没有问题,资本到位了,再做不成,就是自己的问题,要么行动的晚了,要么被更强大的竞争对手踢出局了,那还是自己的问题。
 
综上所述,易到用车要造车?醉翁之意在车吗?在乎市场,在乎政策、更在乎资本!
 
本文作者:王可,汽车后市场从业者,自媒体人

本文不代表本刊观点与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