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轮死!B轮死!C轮死!创业者如何破解非死不可?
2015-03-17 16:30 创业者 破解

前几天,易凯资本创始人王冉在创业家发布《警惕!C轮死》一文,说创业者可能C轮死。而后,九轩资本合伙人刘亿舟又在创业家发布《从天使到A轮 创业者要迈过的9大生死关》一文,说创业者可能A轮死。昨天,蓝驰创投合伙人陈维广在博客天下发布《死在B轮时》

 

黑马说

创业者:我不想死。

死神:根据这几天微信刷屏文章来看,这已经由不得你了。

创业者:什么事情可以由我?

死神:哪轮死。

前几天,易凯资本创始人王冉在创业家发布《警惕!C轮死》一文,说创业者可能C轮死。

而后,九轩资本合伙人刘亿舟又在创业家发布《从天使到A轮 创业者要迈过的9大生死关》一文,说创业者可能A轮死。

昨天,蓝驰创投合伙人陈维广在博客天下发布《死在B轮时》一文,说创业者可能B轮死

创业者想说:停!我们还是先看看下面3篇文章,也许能尽早避免自己的企业陷入困境。

 

整理 | 崔婧

 

王冉:警惕C轮死
易凯资本王冉说,2014年拿到A轮融资的公司有八百多家,拿到B轮融资的有两百多家,这一千多家企业中会有很大一个比例需要在2015年去拿C轮。假设2015年还是只有不到100家拿到C轮,这意味着90%的创业者可能需要直面“C轮死”的可能。

 

那么,创业公司最有可能因为哪些原因面临“C轮死”?

 

1.今天所在的本源市场不够大

 

所谓本源市场,指的是你今天正在聚焦并试图重塑的细分行业市场,而不是理论上你未来做大了成了平台后可以延展到的所有相关或相邻领域之和。就C轮融资而言,如果你聚焦的本源市场在可预见的未来(说白了就是三到四年后IPO的时候)潜在规模没有一两千亿,那么你需要给自己插上第一枚用来预警的小红旗。

 

2.站在错误的坡上

 

几乎每大几千亿、上万亿的市场都有多个切入的角度,有人从南坡出发,有人从北坡上路。但不是所有的坡都有同样的机会。虽然总有例外无论市场有多大,如果别人的坡比你的坡好,那么你需要给自己插上第二枚用来预警的小红旗。

 

3.在自己的坡上不是第一第二且与第一第二差距较大

 

在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明显的市场中,如果你在融C轮的时候不是市场第一或者第二且与它们差距较大,你需要给自己插上第三枚用来预警的小红旗。

 

4.估值增长曲线过于陡峭,“VM”指数高于0.5

 

VM指数,V是估值,M是月数。VM指数指的是本轮融资与前一轮融资的估值差异倍数(本轮投前估值/前轮投后估值)除以两轮之间间隔月数(本轮预计签约月与前轮交割月之间的日历月数)。即便对于热点行业中风口上的猪们来说,C轮的VM指数通常不应该超过0.5。

 

陈维广:创业者应该警惕B轮死
蓝驰创投合伙人陈维广觉得很多创业者都到不了C轮,在B轮就可能面临死亡。在他看来,投资人会抢投那些公司创始人估值比较高的A类创业公司,这种抢投行为使创业公司的估值水涨船高。这很可能会造成在2015年底,有七成创业公司在B轮融资出现问题,或者说不一定能达到创始人的预期。
 
以前,科技公司传统的A轮融资额一般是400万~500万美元,现在A轮融资的门槛已经提高到了1000万美元,如果以创业者让出20%的公司股权来算估值的话,这家科技公司的估值就是5000万美元。传统B轮融资额度大概是在3000万~4000万美元,现在是8000万~1亿美元。

 

那么,这样的结果就是造成多数公司B轮融不到钱?之所以这么说:

 

1、因为你把一部分原本应该投B、C轮的钱投向了A轮,这会引起A轮项目的激增。比如说,你有100块钱,你已经把30-40块钱投给A轮的创业公司了,那就没那么多钱投给B轮或者是C轮。前面投得过多,就会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

 

2、另外,一旦大部分创业者融不到B轮,那么此前A轮投资者就会考虑收手。比如说你投了10个项目,只有2个项目融到B轮,其他项目无法融到资,后面再有人找你融A轮的话,你就会变得谨慎,你对创业者的评判标准就不可能降得太低,否则你又投了很多烂项目。有时候,正是这种从众心理,在一个时代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在另一个时代又加快了经济的衰退。

 

所以我的判断是,到2015年年底,投资人开始收缩对科技公司A轮以后的投资,而在2016年,这种谨慎的态度很可能将影响到投资人对天使轮的投资判断。

 

我个人判断“泡沫”破裂的标准有两条:

 

1、当大多数科技企业A轮的融资额变成4000万-5000万美元,远超出平时大约在1000万-2000万时就会出问题。以赚钱标准上看,风险投资人奉行的投资原则无非是买低卖高。你投10个项目,每个项目的A轮都是4000万-5000万美元的融资,这就是条警戒线,因为你买进的价格太高了。

 

2、你此前投入A轮的价格与这家科技公司继续融B轮的价格没什么差异,甚至融不到钱,这个时候你就要非常小心了。

 

 

刘亿舟:最应该警惕的是A轮死!
九轩资本合伙人刘亿舟观点更显悲观,他表示,大部分的创业者容易死在两道关口,A轮和C轮,其中更大一部分则是死在了A轮的关口前。
 
刘亿舟的分析是,很多项目都存在这样的“驼峰曲线”规律,0到1(种子轮)和1到10(天使轮)比较容易,10到100(A轮)比较难,100到1000(B轮)又相对容易,而1000-10000(C轮)又相对较难。

 

为什么闯不过A轮呢?

 

1、产品不符合“普遍、显性、刚需、高频”的“八字决”

 

无论硬件还是App产品,第一属性(第一场景)都是工具属性,就是你对用户到底有什么用?你能够给用户提供多大的价值宽度、价值厚度和价值强度,这就决定了你的产品是个“金钩子”还是个“泥巴钩子”。很多创业者很多时候很容易自我强化而“强奸”了市场的意愿,产品不符合“普遍、显性、刚需”的原则。有些产品,虽然也能满足用户的“普遍、显性、刚需”,但是无法延伸到第二场景,也就没办法“高频”,所以也就无法产生持续的用户黏性。

 

2、创始团队在天使轮后占的股份过低

 

创始团队没有把握好融资的节奏,过早或者过多地融资可能会导致天使投资人占股比例太高(拿土豪的钱很多时候容易造成这样的局面),而创始团队占的股份过低,这样不利于后期融资(因为后续的潜在投资人会认为创始团队激励不足)。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有时候在某个项目中孵化出的子项目,最容易出现股权结构的问题,由于子项目的孵化属于“职务成果”,原有股东肯定不愿意放弃太多股份,这就直接导致实际创始团队占股比例过低(有些会接近50%或低于50%)。

 

3、产品和用户数据表现不好

 

A轮融资前的产品及用户数据,实质上是对项目从1到10过程中产品在市场上验证效果的数据化表达,这个时候并不要求企业盈利,但是数据必须表明产品投放市场后有“干柴烈火”之势。如果数据表现不好,那么投资人毙掉项目是必然的。所以,A轮融资前争取好的数据表现至关重要。

 

4、盈利模式面临天花板

 

很多创业者进入某个行业时,没有想清楚后续的商业模式,当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发现其盈利模式面临天花板,企业虽然也能赚钱,但要实现10到100,100到1000的扩张时,面临极大的挑战,这样的行业通常呈现的格局是“大市场、小作坊”。这样的项目在A轮融资时也会碰到极大的困难。

 

5、创始人和投资人之间在估值期望上差异较大

 

价格是由市场形成的。如果资本市场普遍无法接受创始人期望的估值,创始人也不愿意妥协或者接受对赌条款,那么很有可能错失融资机会,而让竞争对手占领先机,这样的情况下,创业者很容易把自己的项目闷死。谁能在融资方面把握先机,谁就能更优先占领投资人的心智,从而给竞品的潜在投资人制造更大的心理障碍。

 

6、团队机构有缺陷

 

有些项目,方向不错,数据基础也不错,但是团队结构有缺陷,比如CEO太过于“技术宅”,缺乏足够的战略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这也直接影响投资人对创始人融资能力的信心。也有些项目团队在技术、营销、运营方面缺乏核心的合伙人,这也可能直接导致投资公司在A轮阶段放弃投资机会。

 

7、垂直平台最后被大平台覆盖

 

初创企业从垂直领域切入,当然是最优的策略。然而,处于“平原地带”的“重度垂直”领域,如果不能建立有效的护城河(做到一定的规模壁垒或者垂直行业本身具有很强的能力专用性或者资源专用性),则很有可能在做到一定阶段后被大平台所覆盖。重度垂直的项目在那些具有明显的“能力专用性”、“资源专用性”的领域更容易生存,否则,就是一个和时间赛跑的游戏。

 

8、存在政策不确定性和法律风险

 

有些项目,从创立之初就游走在政策和法律的边缘,存在很大的政策不确定性和法律风险,比如涉黄、涉及舆论监管、涉及现行监管政策(牌照)等方面的项目,如果时间不在自己这一边,在A轮融资都有可能面临投资人避而不投的风险。

 

9、对A轮融资期望过高

 

有些创业者,自身背景不错,天使轮拿得比较容易,因此就对项目在A轮融资时过于自信,一开始时就设定了过高的融资金额及估值期望,不停地试探资本市场的底线,屡次重大调整估值,导致融资周期过长且圈内皆知,对于这样的项目投资人当然会保持谨慎。

 

最后,他们三人也给出了创业者建议,王冉告诉创业者要想避免C轮死,第一,要避免被别人的虚假估值误导;第二,在细分市场里要最先把C轮融资完成;第三,在现今储备方面给C轮留出足够长的时间;第四,尽量不给投资人排他期,谁快跟谁走;第五,引入战略投资不是坏事,不用怕战队。

 

陈维广告诉创业者要学习和投资人一起解析创业的秘密。他非常赞同彼得·蒂尔说的那句话:“成功的企业建立于开放却未知的秘密之上。”他提到,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都别急于跳进某个热潮,而是要一起解析在这个潮水下隐藏的秘密,因为那才是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

 

刘亿舟认为创业当然是一次九死一生的冒险旅程,没有风险,就无所谓创业。关键是如何在各种因素之间平衡,这才是对创始人及创始团队的终极考验。“治大国”的战略能力和“烹小鲜”的花钱能力是投资人最希望创始人拥有的能力。创业者的使命就是找到一个面粉很多的市场,然后拼面地揉面团,然后向投资人证明:你什么都不缺,只缺钱(水)。

 

 

本文蓝驰创投合伙人陈维广《死在B轮时》来源于博客天下。
本文易凯资本创始人王冉《警惕!C轮死》、九轩资本合伙人刘亿舟《从天使到A轮 创业者要迈过的9大生死关》版权归创业家&i 黑马所有。

 


 

 

 

为了激励黑马哥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您可以长按下面的二维码给黑马哥适度打赏,金额有8.8和88元!
 

版权声明:本文由i黑马编辑,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i黑马观点与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heimage0001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如果你对更多创业干货感兴趣,请加微信heimage0001,注明“姓名+公司名+职位”,否则黑马哥不会把你拉入创始人云集的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