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黑马 | 童玩儿:带孩子如打怪升级
2015-04-18 13:53 孩子 打怪 升级

黑马说:周末带孩子去哪儿玩呢?想必这是一个让很多家长都头疼的问题。而童玩儿App就是四个孩子的家长(当然,他们都是互联网专业人士)为解决这一痛点而开发的。

黑马说:周末带孩子去哪儿玩呢?想必这是一个让很多家长都头疼的问题。而童玩儿App就是四个孩子的家长(当然,他们都是互联网专业人士)为解决这一痛点而开发的。黑马哥虽然没有小孩,但也下载来体验了一把,嘿嘿,还真是有点意思,带孩子出游的过程就如同打游戏一般被量化了,而且这个App还具有社交功能。不信,你也可以来试试哦。


文 | 本刊见习记者 周路平
编辑 | 王冀

 
一群互联网产品经理不堪“爸爸去哪儿”的困扰,决心打造一款能解决痛点的亲子游App。
 
“爸爸去哪儿”作为一档亲子节目火爆全国,作为一个问题却难倒了无数家长。
 
李麟,原“去哪儿网”产品总监,一年多前正式晋升为奶爸。不过,即便有如此经历,在“爸爸去哪儿”的问题上他也同样困扰。
 
创业之前,他的时间与孩子玩着捉迷藏。下班到家,孩子已经睡觉,早晨起来,孩子被爷爷奶奶带去遛弯。李麟经常碰到一星期见不到孩子的窘况。偶尔抱起孩子,他感到越来越沉重的愧疚。他所能做的,就是希望在有限的休息时间里,陪孩子高质量地游玩互动。
 
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去年7月的一个周末,李麟好不容易腾出时间,找到然然妈(刘佳),希望得到游玩推荐,未能满意,询问身边朋友,提到的地方也都非常同质。他只好陪着孩子悻悻地在附近游乐场消磨了半天。
 
不过这种“切身之痛”使得“童玩儿”的四位创始人——正正爸(李麟)、笑笑爸、然然妈(刘佳)、kiwi爸辞职走到了一块儿。他们的称呼随着孩子的出生而改变,原有的名字在隐去,孩子的名字被突出。前三人均来自去哪儿网,不过都面临着相同的苦恼:附近的公园、博物馆、亲子乐园已经走遍,无处可去!
 

童玩创始人之一   李麟


经过调研,他们发现这个问题普遍存在。
 
由己及人,“童玩儿”App应运而生,并定位为儿童版大众点评,为父母与游玩项目之间提供信息匹配。这个原本由自身需求衍生出来的产品,最终蜕变为四人的创业项目。
 
他们没有照搬传统套路,提供信息只是出发点,而不是服务的终点。其高明之处在于,将亲子游玩植入社交元素。不仅能解决父母“去哪儿”的问题,这也是孩子的一本成长笔记,去了哪里、准备去哪里都会有相应的记录。在用户主页,最清晰显眼的是代表孩子成长值的柱状图,包括体重、认知、爱好、眼界、影响力五个方面,像五根时间标尺,随着尺度一点点上升,孩子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
 
“童玩儿”的独特之处,是将每个游玩项目根据上述五个方面进行量化打分,各景点和项目通常会被赋予5~10分的分值,每完成一项,孩子主页上的成长值就相应增加,当然排名也随之上升。尽管这容易落下简单跟风的话柄,但好处也显而易见,父母能够根据这些数值有意识地对孩子的体能、胆量、眼界或者兴趣进行培养。正如然然妈所言,成长值是为了提醒家长,自己的孩子在德育和素质教育上,是否存在“挑食”的情况。这种一目了然的量化方式被李麟比作打游戏:孩子去了什么地方就对应什么等级,并获得分值,接着完成下一个成长任务,进而提高等级。孩子的成长始终处在一个升级打怪的过程中。
 
在“童玩儿”上,用户可以清晰地看到朋友孩子的活动轨迹,包括别人家的孩子去过的地方、学到的东西。“学会或者了解一部分共同的东西,对于孩子之间的社交相当有益,他们才会因此引申出共同的话题。”李麟认为,个性化培养并非一定要特立独行,别人的方式也可以是很好的借鉴。
 
2015年3月,“童玩儿”正式上线,并将0~14岁的城市孩子定为目标人群。上线不及一个月,“童玩儿”在只有iOS版本的情况下,已经收获了上千名自然增长用户。对于如何盈利的问题,李麟认为现在远不是谈盈利的时候,只有当用户数达到一定量级才会去考虑。当下思考的是如何做好服务孩子与父母的事情,把用户和商家的信息精准匹配。“只要用户和数据的体量足够庞大,用精准的广告推送和导购来盈利都是行得通的方法。”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周路平,编辑王冀,文章为原创,本刊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zzyyanan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