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创库咖啡怎样转型玩起了投资?
2015-05-13 11:04 武汉 咖啡

半年前,创库咖啡搬了家。地址从光谷软件园D座局促的二楼换到了C座的沿街门店,楼上设立了办公孵化空间,面积比以前大了两倍还多。 在创始人蔡宗池的眼里,这次搬家的意义不同寻常,它伴随了创库咖啡重新定位与战略调整的过程,意味着焕然一新的开始。


蔡宗池是个不折不扣“咖啡迷”,他是车库咖啡的第一批客人,对全国各地的创业咖啡如数家珍。考察过北京最早一批创业咖啡后,他打算将这种模式引入武汉。2012年10月,创库咖啡开门营业,是武汉第二家创业咖啡。创库咖啡的LOGO看上去既像一台咖啡机的剖面,又像是一座仓库——这寄托了蔡宗池的愿望:创库咖啡可以成为库存梦想、烘焙创意的地方。在经营的第一年里,创库咖啡有两块业务,一是联合办公、投资沙龙、联谊,二是兼营咖啡、简餐和下午茶。


然而,与早期大多数创业咖啡一样,盈利成了困扰创库咖啡的一大难题。开业后近一年的时间里,“每个月都要亏几万块钱”。2013年7月,蔡宗池觉得不能再这样玩下去了,必须转型。慎重考虑后,蔡宗池认为做基金和孵化器管理才是创库咖啡的出路。

看似简单的调整,对蔡宗池和创库咖啡来说却是力主改革的阵痛。蔡坚持,战略调整首先要重组顶层架构,团队资源必须与孵化器的定位一致,留下来的是那些能做创业服务的,能带来基金资源的。

在漫长的内部沟通和博弈中,创库咖啡一直与服务的项目保持着贴身交流和跟踪,坚持举办各种活动和大赛。蔡宗池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因此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校友资源的聚焦上,关注校友创业的移动互联网项目,通过创库咖啡“连接华科、服务中部”。

2014年底,随着顶层架构调整完毕,创库咖啡转身的步伐快了起来,蔡宗池对它的定位也愈发明晰:我们要做一家投资促进型的孵化器!其中一个显著进展就是创库咖啡与股权众筹平台“大家投”签署了5年的战略合作协议,这在武汉是独家。

蔡宗池与“大家投”的创始人李群林虽然都是华科校友,也互加了微信好友,但两人最初并不相熟。可是蔡认准了李的务实和草根,觉得与创库咖啡的市场化气质十分相投,就坚持不懈地在微信上与李沟通。经过大半年的“勾兑”,两者达成合作,并迅速进入蜜月期。

创库咖啡和“大家投”合作的第一个项目是一家从事汽车驾驶培训的公司。从蔡宗池拿到商业计划书,到通过“大家投”的平台获得融资,这个项目只用了一个季度的时间。

现在蔡宗池经营创库咖啡的思路是通过免费的平台向股权投资业务导流,即孵化器把政府的补贴用于创业者,然后在企业的A轮阶段再提供增值服务。

蔡宗池认为,成为一家专业的孵化器,创库咖啡基金池需要达到5个亿的规模。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内部做领投基金募集,二是对外招募基金,三是与政府合作引导基金,三个渠道。“我们的投资额一般是300万到500万的天使基金,或是5%的领投金额。”

在投资项目上,创库咖啡的原则是放眼全国,而不局限于在孵项目。但为了方便管理和服务,创库咖啡后期还是要将投资的项目纳入孵化器的平台。蔡宗池设定的孵化周期是半年到一年,一般情况下,以拿到融资额为出孵标准。如果在没有融资的情况下,企业规模就达到了50-100人,创库咖啡会将其对接至园区的加速器。

比较过一线城市的孵化器,蔡宗池认为武汉的创业氛围与北上广深还有一定的差距,原因是多方面的。“武汉要将创业氛围真正提升起来还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本地的服务机构应该彼此加强沟通,对内统筹协调、共同进步,对外是一家人,有格局有胸怀,武汉的创业生态才会好起来。”

PS:如果你也是创新型孵化器,想寻求报道,请将介绍资料发至:wangji@chuangyejia.com。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娄月,由i黑马编辑,文章为原创,i黑马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与zzyyanan联系,未经授权,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