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新三板前景如何?
2015-06-09 14:42 新三板 前景

一直以来,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在急切期盼新三板扩容。2013年新三板扩容提速,进一步激起了企业挂牌新三板的激情。

新三板融资功能不强局面会改变

口述/苏州工业园区经济贸易发展局局长、上市办主任 韩江 

一直以来,地方政府和企业都在急切期盼新三板扩容。2013年新三板扩容提速,进一步激起了企业挂牌新三板的激情。为此,(2013年)8月7日,(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率园区拟挂牌新三板企业梯队,赴北京与新三板领导深入交流,并参观集中挂牌仪式。园区通过举办对接会、金融讲座等形式服务园区企业,与中介机构对接,帮助企业认识新三板融资的意义和品牌效应。目前,已有30余家券商及中介机构到苏州工业园区开拓新三板业务,其中18家券商已经与园区企业签约,诸多企业全力冲刺2014年首批挂牌新三板。

很多企业反映(原来)新三板融资功能不强。(一方面是因为原来)新三板的交易制度(要求)股东人数不超过200人,交易单位3万股,协议成交等方式制约了交易;另一方面,新三板企业资源不足,很多挂牌企业股份处于禁售期,投资机构也缺乏对新三板市场的认知,导致市场参与方不多,交投不活跃。

这一状况很快就会发生变化。目前除做市商政策外,新三板新交易规则已陆续出台,比如超过200人的股份公司(上板)合法化,(股份)转让可采用做市商、协议、竞价等方式,投资者向资本超500万元的机构和证券资产超500万元的个人开放,同时纳入各类基金及资产管理机构;定向增资试行小额发行审核豁免制等政策,都将进一步活跃新三板市场。

如今,机构投资者参与新三板的热情逐步高涨,VC、PE对新三板的态度也有了重大改变,积极投资拟挂牌新三板企业,投资人甚至成立了新三板投资基金。主办券商直投业务也有了动力向市场前端的初创期、成长型企业倾斜,激发市场内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打造内部跨平台的业务协同模式,打通企业上市的通道。

挂牌企业可以灵活选择交易方式。特别是即将出台的做市商制度,是中国资本市场一次重大的尝试,借鉴美国纳斯达克先进经验,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和稳定性支撑,促进企业合理估值。随着做市商制度的实际运行,优先股、债权融资、并购重组业务的兴起,给予中小微企业价值发现的机会,新三板的生命力也将进一步显现,成为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板块。

拉低创业板门槛才能搞好新三板

口述/天津高新区科技局副局长 麦晴峰

我对新三板的未来持乐观态度。但新三板要想搞好,必须把几个问题解决好了才行。现在大家一说问题,就是说活跃交易。其实这是一个表面问题,更重要的是新三板怎么能够符合市场规律。

首先,一个金融品种不能单纯依靠政府的支撑来做,还要靠市场推动。我们现在的工作放在怎么鼓动政府去支持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每个企业挂牌)地方政府都要支持100万以上,否则很多企业就没有积极性。一个金融品种,如果靠地方政府支撑,我认为没有前途。一个板要想有生命力,一定要能给企业提供价值—能不能帮助企业融资。比如创业板,地方政府即使不给企业奖励,许多企业仍然会争取上,因为它能给企业解决资金问题。

其次,企业参与新三板的成本需要进一步降低。现在(上)新三板,相对来讲企业成本还是过高。不算利润转股本补交的税款,中介费用就要100多万元,券商其实还不赚钱,一直说要涨钱。但是没有融(到)资(或融资少),企业觉得负担太重了。这块在美国可能没有这么高的成本。如果成本偏高,地方政府不再资助了,还有多少企业有意上新三板呢?

再次,国内资本市场的结构层级应该怎么设计。我觉得现在中国解决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式问题,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再加上新三板,做成一个金字塔。但是现在创业板向中小板靠拢,新三板和创业板距离越拉越大,(中国资本市场)好像是一个金字塔,但是金字塔中间其实有一个窟窿,很大的一个窟窿:

创业板门槛太高。现在创业板也好,中小板也好,融资额越来越高,市盈率都是30倍,(甚至)更高,相当一部分企业可能上市两三年了,募集的资金都花不完,资金只能趴在银行账户里生利息。这就导致资源浪费,非黑即白的情况发生了—企业上不了市就死,上了市拿了一大堆钱又不知道干什么。

新三板把门槛弄得非常低,(扩容)以后可能有几千家。这几千家有多少具有投资价值,谁也不知道,你只能让机构去做,你要一般普通老百姓做那就是纯碰运气,几千家企业我知道谁?

现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缺少分析。企业一喊没钱,政府就要帮。其实很多企业不具备融资能力,真给它融资了,金融风险很大。新三板主要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应该让一些真正有融资能力,有发展前途的企业进来。建议新三板(扩容后)不要追求挂牌企业数量,应在提高企业融资能力上下功夫。

(对于)在提升挂牌企业的质量上下功夫,有一个想法:建议新三板管理公司可以给申请挂牌企业一到两年的“预挂牌”期。“预挂牌”期间,公司股票不能交易,但可公开进行定向增发,增发成功了,就可以正式挂牌。期限过去了,如果融资目标没有完成,就重新审定这家企业“预挂牌”资格。这样依靠“融资是否成功”(作为)挂牌审查(的标准)就简单多了。完全交给市场去判断,可以省去很多审批手续。

我觉得从整体设计来讲,创业板再放下一点。有很多企业技术非常先进,弥补了国内市场空白,但现有产品市场空间未必很大,或者企业资产较轻。按照现在的制度,这样的企业反而不容易通过上市审批,如果硬编一通募集资金用途,冲上去了,真的给那么多钱,又未必有这么大需求。不如(让它)上创业板一次性融一两个亿,以后需要了再二次增发。

按照上边的思路,创业板与新三板也就容易衔接上了。这个金字塔的窟窿也就弥补上了。

创业板门槛高还这么多人排队,如果门槛降低排队人会更多。其实有一个办法能够缓解,你让它发行的时候,不一定完全按照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的方式。确定一个资金盘子以后,一半IPO,一半发债,比如企业想募集5亿元,必须有2.5亿公司发行的债务,另一半则是通过公开市场发行股票。这样申请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到底需不需要钱,需要多少钱,一下子就看出来了。因为发债是有成本的,投资者也会更加认真审视这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再决定是否投资。

最后,新三板需要完善退市制度或停牌制度。新三板为什么要有退市制度?因为我们要净化这个市场,新三板现在发展很快。但是,任何资本市场都有不靠谱的、包装出来的股票。这些半死不活的公司赖在三板市场上,谁敢去投资?最后可能会导致市场死水一潭。没有好的退市制度,这个市场就发展不了,也不会成熟。但是,设计一个好的退市制度似乎也不容易,很多地方政府,现在都力挺新三板,给每个挂牌企业都花了上百万元,企业不行,说退就退了,似乎难以接受;从政绩上,地方官员也不好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