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传统媒体人的呐喊:真正崩塌的是无需竞争的天赋权力
2015-06-30 18:56 天赋 权力 传统

我是一道自媒体平台的CEO。我的任务是搭建一个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协助自媒体人在内容、发行和广告上实现发展,从而成长为真正的媒体。在经过了长达10多年的传统媒体生涯之后,我滑身进入注定要埋葬传统媒体的领域之中。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倍觉落寞与感伤,离弃与背叛。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我和以前一个战壕里的媒体朋友们,爆发了几次大规模的“战争”:关于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的光荣与梦想,傲慢与偏见。
 
不要误会,以为我的朋友们是老古董,是阻挡新媒体或自媒体新人类舰队向未来航行的邪恶势力,也不要以为他们不懂社交媒体,不知道自由与表达权利的公共利益。恰恰相反,他们穷尽一生,恰恰是呼唤一个更加透明、公开和平等的世界的出现。他们的疑问具有不可质疑的正当性:当一群没有经过严格思维训练、专业训练和伦理训练的公民,以媒体的形态向人们发声的时候,这个世界将走向何处?
 
我觉得这种发问具有前瞻性的原因,恰恰是从博客到微博到微信公号的自媒体时代中,缺乏严格思维、专业和伦理训练的公众声音,真正地形成了众声喧哗的噪声时代。人们在庞大的信息之中并非得到了更好的信息服务。实际上,信息服务的提供增加了,信息服务的质量却下降了。或者说,这是真的吗?
 
在传统媒体时代,从党报到市场化报纸,从时政刊物到时尚刊物,从上星卫视到本地频道,无一不得遵守基本的从业规范。尽管期间发生了无数起对于新闻和媒体原则的粗暴践踏事件,但是整个媒体领域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已经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可惜找到共识不久,传统媒体就发生了断崖式下滑,新媒体风行,自媒体当道。
 
缺乏了专业的声音,缺乏了严谨思维的声音,缺乏了历经管束的信息生产,自编、自采、自写、自审的自媒体,能够担当这个时代的信息提供商吗?他们有资格吗?而他们又将如何形塑我们时代的话语图景?
 
我在传统媒体任职时,曾有一个永不褪色的粉红梦想。我一直期望能通过自己所做的报道、所写的评论,去改变人们对于事物的看法。我一直坚定地相信,媒体是社会的守卫者,至少是真相的捍卫者,是公共利益的看门狗。兴许我是僭越了,也没有掂量自己的分量。但我终于明白了一件事情:我们所捍卫的,永远是部分的真相;我们所陈述的,永远是部分的真理。媒体的光荣与梦想最终其实是知识名利场的自我期许,而对于真相和真理的执着,多数又来自于自我的傲慢与偏见。
 
再次提醒,不要误会,我并不是意图否认真相与真理、公共利益与自由思维的守护与捍卫。而是:谁?
 
美国20世纪初的最高法院大法官温德尔·霍尔姆斯曾经写下一段著名的判词:“检验真理的最好标准就是,一种思想能够通过竞争最终获得人们的认可,并且这种真理才是人们愿望得以安全实现的惟一保障。”这段绕口令的意思是:没有一个人、一个组织(其中包括了媒体人和媒体),可以豁免它所认定的真理和真相通过市场竞争来获得人们认同的权力。而专业训练这件事情,只不过是在这个竞争中所获得的竞争优势而已——它并没有一种天赋的自然权力给予对真理和真相的终审权。
 
我曾有的那个梦想就是以为拥有了豁免权和终审权,以至于我能够抱持这样的信念去教育和启蒙我的受众,让他们相信真相和真理的惟一性。可惜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崛起恰恰凭空搭建起了一个不许特权的市场:您请,这里是竞争。
 
我从来没有天真地以为真相和真理会真的跟着自媒体从天而降,但是它的确提供了一场自由辩论赛:当众声喧哗沸反盈天的时候,终极投票会使一切水落石出。其实与任何一个时代一样:时间将让思维、专业和伦理沉淀,而真正崩塌的,不过是无需竞争的天赋权力。
 
我给我的平台写了一句广告语:每个声音都有价值(Every Voice Values)。它指的是,每个声音都有表达的价值、权利的价值和商业的价值。而价值,恰恰是惟有通过竞争才能得以实现。
 
霍尔姆斯在判词中还说:这是一场试验,如同所有的生命都是一场试验。的确,还有什么,比让每个声音都可以舒展地表达更加动人的试验呢?
 
我们即将开始一段旅程。我想和你们一起分享,在这场试验中的颠沛与荣耀,龌龊与纯洁,自由和束缚,解放与奴役。梦想不是想象出来的,而是试验出来的。


作者介绍:连清川,资深媒体人,曾先后担任《南方周末》记者、《21世纪经济报道》编辑、《21世纪环球报道》副主编、IBTimes中文网总编辑等职。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连清川,编辑王冀,文章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i黑马观点与立场,i黑马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zzyyanan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