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内斗,五年缄默,赵鹏归来还是招聘
2015-08-05 15:51 智联招聘 赵鹏 boss直聘 看准网

比起Boss直聘CEO的职务,赵鹏的另一个身份更为人知晓:前智联招聘CEO。前一个身份肇始于2014年7月,后一个身份终结于2010年8月。

比起Boss直聘CEO的职务,赵鹏的另一个身份更为人知晓:前智联招聘CEO。前一个身份肇始于2014年7月,后一个身份终结于2010年8月。

赵鹏的职业生涯在2010年智联招聘的那场高管内斗风波后发生逆转,身为职业经理人的赵鹏被迫离开,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2014年,赵鹏完成职业经理人向创始人的转变,创办看准网,同年7月,衍生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招聘产品boss直聘,回归熟悉的招聘领域。近日,赵鹏在接受《创业家》专访时表示,他的创业项目看准网刚完成C轮融资,而他也希望做个“吭哧吭哧种地的农民”,为求职者创造最大价值。不过对于在智联招聘发生的一切他依旧不愿多谈。

一场内斗,五年缄默

在赵鹏从职业经理人转变为创始人之前,我们先把目光跳转到2010年的夏天,智联招聘那场跌宕起伏的高管内斗风波。时任智联招聘CEO赵鹏发出公司邮件,宣布开除公司四名高管,而后公司董事会也发出邮件,针锋相对,解雇赵鹏等四人,智联高管矛盾的公开化惊呆路人。最终不得不在海外投资方SEEK的介入下得以缓解,结局是赵鹏等人离开。

作为斗争的中心,赵鹏无疑是最为了解内情的人,不过他始终保持缄默。随着质疑的加剧,赵鹏曾发出过一份邮件声明,但并未详细解释其中缘由,只表示“投资人出于与管理团队的分歧,尤其是在一些人的蒙蔽和影响下,所做的事情,将会严重地影响到公司的前景。”

如今重新提及此事,赵鹏依然守口如瓶,“我跟当时的董事长保罗先生有君子协议,我们将始终不讲当时的情况。大家看到的是一封邮件,其实里面还有很多信息不对称的东西在里面。”赵鹏说,他未曾对身边任何人提起过这件事情的细节。“(我)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也给这个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价值。”这是赵鹏对其在智联招聘5年工作的评价,滴水不漏。

从智联招聘出局之后,赵鹏开始帮之前的客户打理基金。这位自称的“打井主义者”把这件事情干了三年。这也让赵鹏得以从投资人的视角打量创业本身,“大家有各自的利益和立场,同时又有共同的利益和立场。当别人跟你说的不一样的时候,未必在反驳你,人家有人家的立场和诉求,这种东西要经历过才知道。投资人和创始人归根到底是一条船上的蚂蚱,但一定存在观点或者立场上的不同,把这个东西拧在一起就好走了。”这是赵鹏用三年时间,得到的对创业的深刻认识。

从雇主点评到Boss直聘

2013年,替别人公司操劳了近十年的赵鹏决定给自己干。

北大法律系毕业、在团中央待了11年、智联招聘待了5年的赵鹏表现得异常理性。他结合自身优劣,分析了四种商业模式的利弊:一是Monster模式,这种模式已经产生了诸如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十亿美元的公司,事实证明可行。然而在他们的竞争环境下,产品、模式、服务同质化相当严重,各方体量也相差无几,竞争格局必然非常焦灼;二是Linkedln(领英)模式,此类做法的仿效者均遭遇水土不服,从概率学角度存在极大风险,“这么多英雄好汉在门前倒下了,其中一定有诈,但我又分析不透炸在哪里,所以冷静一点,别搞”;三是indeed模式,这是美国一家职位垂直搜索网站,它在流量上已是全球第二大的招聘网站,产品垂直驱动,然而国内寡头型的搜索引擎已经将搜索市场瓜分,垂直搜索引擎很难有出头之日;四是glassdoor模式,这是美国一家雇主点评网站,起源于2008年的美国,在赵鹏研究这个公司时,该公司已经获得老虎基金投资,估值超过5亿美元,虽然未能达到一个billion(十亿)的块头,但这种模式的成长性已经符合赵鹏对于成功模型的定义。

这是赵鹏创办看准网的决策过程,从一开始就对标美国glassdoor。在一个依然熟悉的领域,采用有别于智联招聘的做法,赵鹏喜欢把此称为“进对门模式”。看准网是一个雇主点评网站,由各公司员工或者前员工对公司的薪资、发展状况、工作环境进行点评,给后来者提供参考和借鉴,消除了雇主和应聘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我们的出发点是服务求职者,使得他能够理性的选择,当他们理性选择的时候一定帮到了雇主,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盲目投送,以至于给雇主后期面试或者甄别提高了命中效率。”

然而,点评模式对初创公司却存在弊端,初创企业点评少,关注度有限,无法得到充分的信息反馈,然而对人才的需求旺盛。这种需求直接催生了Boss直聘,赵鹏开始让求职者与boss直接对话。赵鹏的逻辑是把阻碍在老板和求职者之间的中间环节砍掉,这是“入对门”和“跟对人”的过程。“谁是抓你回去干活的人,你们俩先聊,企业该走的流程咱们也不违反,只是把这个环节提前了。”赵鹏透露,Boss直聘的大中型公司与初创公司所占的比例为2:8。

赵鹏重新进入招聘行业,战绩并不算糟糕。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Boss直聘2014年7月13日上线,求职者规模目前超过100万人,雇主超过16万人。在融资上也一直进展顺利。2014年4月,看准网完成“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策源资本和顺为资本;当年底完成“大几百万美元”B轮融资,除了A轮投资方,新的投资方Magic stone进入;C轮则在近期刚刚完成,“千万数量级美元”融资。赵鹏靠在转椅上,摸着寸头,吸了一口烟,一阵沉默过后便是一字一顿的含糊回答。

他的说话习惯多少还能看出机关的影子,语气缓顿,条理清晰,每一个字都经过大脑的多次轮回斟酌。他甚至能区分感性和理性的视角看待巨头的进入。感性想法是埋头种地,快步走路;理性想法则是,巨头体量太大,辐射范围广,多在面上布局。但总是有垂直领域的企业出现,并不是一个巨头吃掉了全国人民的生意。所以,基于这两点认识,“还好,还可以继续弄。”赵鹏显得不是特别在意。

“打井主义者”和“种地主义者”

赵鹏这么多年没有变化的或许是他那茬性感的胡子,从团中央下海之后就一直存在。他喜欢往身上贴标签。他把自己称为“打井主义者”,即在一个行业和岗位深耕。他曾在团中央工作11年,智联招聘工作5年,基金公司工作3年,赵鹏近20年的职业生涯换的工作屈指可数。

他这一次重新回来“打井”的地方依旧是招聘。在他看来,中国每年四亿五千万人上班吃饭,这些人平均每12个月换一次工作,这就意味着有四五亿人在一年时间内要发生职业的迁转,在这些人才流动的背后蕴藏的是巨大商机。

事实上,除了赵鹏熟悉此领域,招聘行业本身在过去两年也表现出空前繁荣,智联招聘在美上市,拉勾网、猎聘网等互联网垂直招聘平台兴起,next offer、电猴网等人才拍卖模式诞生,招聘行业的形态和公司井喷。赵鹏喜欢把行业近两年的变化比喻为寒武纪大爆发,生物史上的寒武纪爆发之后,出现了无穷多的生物,经过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最终形成今天的局面。“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事,有很多的人在不同的细分领域探索,并不是这些人最后都能走出一条路来,但对于这个行业肯定有推动作用。”

这种繁荣也源于互联网人才的涌入,尤其是大厂训练出来的互联网中高层,推动着行业发展。这种现象在之前的赵鹏看来难以想象,“大厂出来的人那帮哥们去弄其他的行业弄得都挺好的,但是对人才服务行业,人家觉得low啊!”赵鹏在2007年智联招聘组建第一个产品部的时候,对人才的匮乏感到痛不欲生,受过正规训练的人不愿意干,对行业没有兴趣,“你除了有一堆job listing以外,你有什么产品吗?”这是当时招聘行业面临的普遍质疑。

如今人才的土壤得到改善,资本的风雨吹向了人才服务市场。赵鹏开始以“种地主义者”自勉,在他看来,招聘行业最终的胜利将属于吭哧吭哧种地的“农民”,粮食的多寡决定了成功与否。而粮食就是对用户的价值。

“土壤肥沃、风调雨顺、好好种地、心无旁骛,今天这个领域就这么搞,其他都是瞎扯。”赵鹏深信自己发明的“种地”理论,即便在未来会爆发出越来越多的模式和种类,以及涌入越来越多的人才和资本,再次归来的赵鹏想的是耕种好自己家的一亩三分地。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周路平,文章为原创,i黑马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号zzyyanan获得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