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应该先“+互联网”,再“互联网+”
2015-08-14 14:18 互联网+ 传统 +互联网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一直是国内热议的话题,随着国家把互联网+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唯恐被时代抛弃的传统企业纷纷缴械投降,对互联网顶礼膜拜,开始探究自己的转型之路。那么今天就和大家探讨下关于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

一直以来关于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思路就有两种,一种加+互联网,另外一种叫互联网+。那+互联网和互联网+到底有什么区别?这里我引述360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关于这两者的理解。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当成一种术,比如利用互联网开个店卖东西、做广告、用云服务器,这些做法都叫+互联网,其本质没有改变行业和产品的本质,只是利用互联网让原来的运营变的更加效率了,这也是传统行业互联网转型最简单的思路。按照周鸿祎的理解,包括当下我们国家在热议的工业4.0的内容,仅仅从狭义的理解,让工厂更加自动化,用互联网连在一起,共享到云端,加强和客户的联系,其本质还是“+互联网”,不会产生爆炸性的指数级的变化。

“互联网+”是把互联网当成一种道,是用互联网的哲学、思维去指引产品,或者指引传统行业改变体验、改变用户看待产品的方式、改变连接方式、改变商业模式,产生资源的重新配置,产生化学或者核反应的效果。

我很赞成周鸿祎关于互联网道与术的理解。很多人分不清“术”和“道”,真正的道是用互联网思维指导你如何做产品、建立商业模式,互联网的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解互联网的核心。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应该先“+互联网”再实现“互联网+”

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由于其运营方式的不同,造成其企业战略思维的差异。当前传统企业的价值链的中心是围绕“利润”展开。长年累月的运营无法突破这种观念,如果强行把互联网当成”道”去改造传统企业,则需要摒弃“利润”这个中心。彻底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供应链等价值链的所有环节进行互联网+的手术,此举无疑是很难实现,也不能满足传统企业互联网改造的实际需要,再加上传统企业创始人的传统观念,这种转型基本上很难成功,即使创始人拥抱互联网思维,全力改造企业,也很难成功,甚至把企业陷入亏损的境地。

那么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完全可以取一种折中的办法。也就是先进行+互联网的改造。传统企业可以把互联网当成一种工具,对价值链上某些环节进行优先的改造。我们可以把传统企业的价值链的不同环节进行拆解并进行分析,便可以找到其优先进行互联网改造的某一环节。比如当前的企业相继进入微利的时代,有一个众所周知的说法,企业现在很难在销售环节提高1%的利润,而在采购环节降低1%的成本则是非常容易的。那么对于这种无法再销售环节提高利润的企业,完全可以考虑从供应链下手进行+互联网的改造。通过运营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计算机技术,将供应链成员通过双方资源和竞争优势的整合来实现双赢。传统企业在互联网改在的过程中,供应链管理由于成本低、产出效益大,实际上是非常适合进行互联网改造的。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的传统企业进行了供应链的互联网改造,比如蒙牛股份、修正药业、东阿阿娇等。当然这只是其中一部分事例,也有一些企业从产品端进行互联网转型的,比如华为的终端转型。

所以传统企业完全可以在价值链的某一环节实现互联网+以后,再逐步的进行企业价值链其他环节的+互联网。从而走利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路,实现整体的互联网改造,最终实现互联网+。如此作法可以减少传统企业在进行互联网转型过程中巨大的变革阻力以及无法弥补的经济效益损失。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道路漫长,需要立足实际需要,不可盲目攀比

在我接触的不少传统企业,包括传统零售企业以及制造业企业中,也不少也在进行互联网转型的尝试,有一些企业盲目的追捧互联网思维,花费重金在各个环节进行改造,妄图从产品端、生产端、销售端等各个环节都实现互联网的改造,结果势必是事倍功半,甚至企业的运营都陷入危机中。

当前国家提出的“互联网+” 战略以及“中国制造2025”也是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方可完成的事情。作为市场主体地位的传统企业应该审时度势,应该积极的拥抱互联网,但不能对互联网盲目膜拜,更不能牺牲企业的根本去进行互联网的改造。我们相信传统企业的运营模式还是成立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华为的互联网+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传统企业互联网+的过程应该更立足实际,注重分析自己实际需要以及整个价值链环节对互联网拥抱的难易程度,走出属于自己的互联网+道路。

最后期待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能够成功。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余华锋,文章为原创,i黑马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号zzyyanan获得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