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功夫熊们保健按摩不同,看中医的O2O模式要靠卖药挣钱
2015-08-29 13:02 O2O 看中医

从2014年底开始至今的数十个上门推拿O2O项目如功夫熊、点到等的市场推广行为,让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天的免费生活”里除了打车、外卖、洗衣、看电影之外,又加上了按摩。“O2O”这个创业圈必挂在口头上的词语火到2015年,现在大家讨论的已经不是什么行业可以做O2O了,而是什么行业还没做O2O。中医出诊O2O项目“看中医”便是把还少有人开垦的中医诊疗服务加上了“O2O”的符号。

看中医的服务模式和目前已有的上门推拿产品相差不大。用户通过看中医的微信服务号进行一次简单的问答进行体质检测,然后选择出诊医师和服务项目,预约好时间地点后,医师即上门到家,经过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之后确定病症,最后进行针对性的理疗。目前看中医提供的诊疗服务包括个人诊疗中的五项:推拿、火罐、针灸、刮痧、艾灸,和定制疗程中的中医减肥和亚健康调理等。

乍看之下看中医和目前已有的上门推拿产品差别不大,但看中医创始人罗峰强调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他们宣传说能够达到中医理疗效果,但他从来不敢叫中医出诊。我们不叫按摩师上门为你做中医服务,我们叫中医出诊。人就是中医,做的事叫出诊。这是最大的区别。”

罗峰强调的“中医”和“出诊”即是横亘在功夫熊、点到等推拿产品延伸服务的一条红线。“中医保健是60年代国家为了让劳保残障人士有口饭吃,让社区保健能同时落地,所以从医疗、卫计委的医疗证里抠出一个牌照,叫社会保健牌照,但对他的从业人员和从业技能有严格的限定,就一句话不许破皮。”这个限定的影响就是,目前街边店里或者功夫熊、点到的按摩师里大部分人只能为人做“不破皮”的推拿,而想要做针灸等更深的中医疗法就必须有国家卫计委颁发的行医资质。

所以罗峰认为看中医和已有的这些推拿产品并不在一个市场里竞争。功夫熊、点到等推拿产品面对的是更为大众化的保健市场,看中医则是更为专业、门槛更高的中医医疗市场。出身中医名家的罗峰在创办看中医伊始就收购了北京地区的圣仁济方中医门诊,目前看中医在北京地区接近300名具有行医资质的中医都挂靠在这个医疗机构下面。

“2014年北京市中医理疗市场大概才四五十亿,但是保健市场七八十亿。所以是谁把中医理疗的蛋糕切走了,不是西医,是保健按摩把他们的蛋糕切走了。”相较于当前中国西医医疗资源的紧缺状况所产生的诸多医患矛盾,中医的一个困境是“医患无关系”。“2014年注册的北京中医是19000人。但是卫计委能挂上名的才4000多人。所以还有15000名中医隐没于市。医院养不起这些人,所以他们就卖房子,卖保险,卖安利什么的。经常有这种中介聊着聊着说,我原来也是学中医的。”罗峰介绍说。

看中医要做的即是把中医资源和有中医理疗需求的人连接起来。当医患建立了联系,看中医的盈利模式就在其中产生——卖药。根据2014年北京市药监局发布的数据,2014年北京人吃了220亿的中药。“北京中药市场每年递增10%,药价涨5%,到现在绝对过300亿了。” 因为看中医的医师拥有处方权,可以为患者开药、制药再送到患者手中。这个每年300亿的中药市场也就成了看中医真正瞄准的猎物。

当然,披着O2O的外壳,在服务上就必须有一个标准化的服务流程。中医自有流派,患者的身体症状也各有不同,所以看中医把服务标准化主要体现在诊前、诊后两个部分。首先看中医的医师资格审核要过三关:资质审核、理论实践考核和外形气质。“我们会在后台打分,颜值都算,就是穿着打扮气质,因为这有上门业务。”罗峰说。

通过考核筛选确定了医师的执业水平之后,看中医在出诊的服务流程上也做了一系列标准化流程:医师都用统一的出诊箱,诊疗前先点一炷促进患者更快进入医疗状态的药香。望闻问切之后由患者选择五项服务中的一项开始做理疗。最后医生会为患者填写病例并针对性做出医嘱或者开药。

目前看中医的诊疗服务处于最后测试阶段,有50名医生在线提供服务,日均有80的订单量。此前看中医获得了“顶尖学院”孵化器的800万天使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