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到了,但扑面而来的未必都是寒意!
2015-10-07 08:36 资本 冬天

这阵“寒风”可以吹吹“泡沫”了,而泡沫分两种,一种是“好泡沫”,一种是“坏泡沫”。

 

看到街道两旁凋落的枫叶,才知秋意渐浓,但今年北京的初秋犹如寒冬将近,绵绵秋雨里,瑟瑟发抖的行人络绎不绝。在当下的创业圈,“融资寒冬”这一类的内容也是刷足了朋友圈,让创业小伙伴着实感觉到阵阵凉意。

前几天与朋友聊起创业“寒冬”,我猜测这是不是“阴谋论”——“3 个月如一年”的互联网节奏,让我不禁对这“冷热交替”打个问号,这是否又是资本与媒体主导的一场戏剧,或者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lee 是某“妖股”科技公司投资总监,和他聊起如今的“寒冬”,他的想法很有趣。他说,这阵“寒风”可以吹吹“泡沫”了,而泡沫分两种,一种是“好泡沫”,一种是“坏泡沫”。

所谓的“好泡沫”,就是好项目与稍逊一筹的项目在这一时期都得到融资和高度关注,而“坏泡沫”则是不太重视传播的实力派项目被颜值高的偶像派项目 KO 掉,得不到融资和关注。

在他看来,这阵“寒风”正好可以吹散虚高的估值,让创业者把重心放在拿到钱而非高估值上,“重产品、轻炒作”的实力派项目会在这个时候脱颖而出,也许在这个时期,真正的创业才刚刚开始……

“寒冬”时节,烧钱的 O2O 项目并不好过。前些天,一个上门送水果项目的创始人找我聊天,自然而然说到创业近况。他叫“耗子”,一个 80后的青岛北漂,和他一样的追梦人在偌大的北京数不胜数。他坦言,这个水果 O2O 项目已烧了一两百万,已无力再烧钱,当下投资人投资谨慎,融资也困难至极,如今他正陷入瓶颈,正在审视项目的可行性以及如何转型,不知道未来的路要如何走下去。

其实,“寒冬”时期也是“初春”时刻,靠烧钱维系的“伪需求”项目渐行渐远,真正有价值的创新类项目正迎来“初春”,这同样也考察了创业者如何应对资本市场。相比“耗子”,F先生则是在这个“寒冬”迎来“初春”的人,开心地对我讲起 A 轮融资的到账情况。F 先生做过近 10 年 PE,且有丰富的行业背景及经验。他的项目有稳定的现金流,加上团队及自身的背景经验,让他能游刃有余地面对投资人。我戏称 F 先生的“第二春”来了。

不管是“寒冬”还是“初春”,不论是“好泡沫”还是“坏泡沫”,知之而后定,定才能生慧,而“PPT 创业家”也会慢慢消失在我们的视线里。

如果把创业者看成一个产品, 有的是 “流星现象级”产品,而有的则是经久不衰的常春藤。创业不仅是对能力以及知识的考量, 抛开商业方面的逻辑,我更喜欢它是一种寻求生活意义的方式,因而在这条路上,所谓的洞察人性、探索生活,也将反作用于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