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谈70家也融不到钱的创业团队怎么活下来
2015-10-20 18:30 创业 融资

在将近1年的时间内,创业团队“流米”见了大大小小将近70家的投资机构和个人,依然没有融到钱。

这是最近这几天在朋友圈流行一张美女图片:

 

在资本寒冬里,这样战战兢兢的创业者数不胜数,时刻担心自己的文胸会掉下来。

在将近1年的时间内,创业团队“流米”见了大大小小将近70家的投资机构和个人,依然没有融到钱。

“对你们的项目很感兴趣,把BP发过来吧”

作为一个从事手机流量奖励营销的创业项目,“流米”从一启动就在找融资。

2015年春节后的期间,融资环境还非常好,处处一片繁荣景象,天使投资人到处找项目,各种创业路演也是经常举办。

春节前,广州一家本土投资机构负责人一天突然来到流米公司办公室,明确表示要投资,并且当场敲定投资金额和比例,节后一来就发TS。

虽然流米的创始人廖小国对给出的估值不是特别满意,但考虑尽快拿到钱,就同意了。

经过春节几个客户的活动验证后,小国更加相信这个项目前景。于是他开始催这家机构尽快发来TS,并要求先过桥贷款,拿到钱后甩开膀子大干一场。但是在催了将近3周并给对方下达Deadline时间后(过了Deadline涨估值),对方还是没发来。

3月中旬,借着北京一个游戏行业大会的时机,小国和另一个创始人温利华决定去北京见更多的投资人,聊了几家感觉也还不错。

在北京期间,小国收到了迟到的TS,但当看到TS的内容后,廖小国没有做出任何回复:因为条款让他觉得完全无法接受,并且已经过了Deadline时间。

回到广州,小国没有主动联系对方,他在等对方主动联系自己,因为他觉得不管是在态度还是TS条款上,他感觉这家机构没有诚意。

3月第三周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对方负责人主动打来电话,但从接通电话的那一刻,小国就开始指责对方,“你们这样的TS毫无诚意,完全不想承担任何风险,只想剥削创业者,想加入进来必须按新的估值,并且我们不接受任何任何对赌,否则没得谈”。

就这样,第一个TS被他傲娇地拒绝了,因为没有再接到回复电话。于是,流米开始了马拉松式的融资历程。

见了一家又一家,除了广州,北京、上海、深圳都去跑。一开始通过朋友的介绍,一般都是机构投资经理,直接要了BP后,就是等待。两位主创也会在一些投资人群里简单介绍自己的项目,然后主动去加,加完之后投资人最常说的是“对你们的项目很感兴趣,把BP发过来吧。”

错过黄金时机

当见了50多家之后,已经是到4月底。这期间,两位主创非常煎熬,因为原本在年前就承诺给团队说融资已经基本敲定。同时,由于业务本身毛利比较底,公司每月还是亏损状态。

于是,流米开始尝试和FA合作,但是很快发现,由于业务模式非常新,FA也不敢推荐更多的机构。推荐的几家机构在谈过之后,对商业模式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不认为流米的模式可以做得起来。

核心团队开始在思考:商业模式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

融资的进展,团队里只有几位高管知道,两位主创不敢告诉其他员工。

后来陆陆续续又见了几家,时间来到了下半年,资本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大家都遭遇的资本寒冬,流米知道,他们错过了黄金时机。

“你说可行,我们就试试”

采访中,廖小国讲了两段有意思的经历。一段是他期间还曾去找那家被拒绝投资机构重新谈判的经历;另外一段则是一个投资人建议他们让天使机构出局的经历。

傲娇拒绝投资机构的小国也重新审视自己,因为他甚至连给对方谈判的机会都没有,因为之后中间人透露给他,其实对赌条款是可以谈的。

因为这个机构是温利华的朋友介绍的,小国知道因为自己的草率,错失了一次宝贵的机会,但是他的合伙人并没有指责他。他决定放下自己傲娇的自尊心,主动联系那家机构,带上新的数据和对方谈判,虽然最后还是没有成。

但是这次事件之后,两位主创的心态已经完全变了,“只要愿意谈,我们都不拒绝;再怎么被拒绝,我们都能接受”。

在项目最初谈融资的时候,他们见了一个投资人,当知道流米团队是从第一个失败项目转型过后做的第二个项目时,这个投资人说:“你们应该Close掉第一个项目来做这个项目,这样你们就是第一轮融资,会更容易,我以前也是这么做的。”

两位主创非常惊讶,回去之后也是挣扎了一段时间,如果这样操作,也许真的会更快,因为估值会降低很多。但是最后他们还是没有选择这么做,保留了第一家天使机构。

融资的困难越来越超出了两位主创原来的设想,虽然没有幻想过见一面投资人,第二天钱就到账的美好景象,却也是自信认为流米项目会很快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然而残酷的融资现实摆在两位主创面前,向左还是向右,流米到了抉择的时候。

过于自信导致估值过高,To C的商业模式并没有得到验证。结合当时的业务情况来看,企业客户对手机流量奖励营销比较认可,不但合作客户数快速增加,客户续费比例还很高,温利华提出如果进一步扩大流水规模,保持现有毛利水平,是可以养活自己的。

这意味着,业务要从To C模式转型到To B模式。

确定商业模式转型的过程是非常快的,团队给自己定了一个实现养活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从快速提升销售业绩起。

转型的同时,融资还得继续。

To C商业模式的BP是廖小国主导的,他决定To B商业模式的BP由温利华主导,两位主创的相互信任在融资困难过程中,反而越来越深。

“你说可行,我们就试试”,这是两位主创相互之间经常跟对方说的话。

在最短的时间内养活自己

快速提升销售业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之前团队一直是按To C的模式去打造,产品研发人员占了绝大多数,包括创始人温利华在内的销售人员只有3名,如今全面转向To B模式,产品和销售都面临挑战。

两位主创是分别腾讯产品与华为销售背景,懂产品、擅销售。两人决定,产品上要做到能快速规模化,业务上大幅增加销售人员。

靠着业内口碑和圈内资源,流米每个月都有一定的收入,但是离养活自己还有很大距离。

过往的销售经验告诉温利华,要想有更多的收入,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像狼一样的销售。下定决心后,温利华整整花了两个月的时间组建了广州和深圳销售团队。

廖小国分管的产品研发团队,在产品VP李海青的带领下,做着一个创业团队每天做的事:加班!做出超越客户预期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是他们的目标。

技术总监邓建章从进入流米团队,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公司,最后一个离开公司。

“有这样的团队,何愁做不成事?”,小国庆幸自己的团队能有这样的执行力,他说他最想做的事就融资后给团队加薪。

为了能够最短时间内实现养活自己,产品在拼,销售在拼,所有人都在拼速度。在七月份决策全面转向To B业务到如今养活流米自己,仅仅过去了两个多月。

在九月底,温利华在一次论坛碰到之前拒绝他们的某机构,对方非常惊讶流米还活着。创业圈的朋友不断有项目关闭的消息传出,两位主创心想活着真好。

文胸很难掉下来了

和其他创业者一样,创业过程中的煎熬,两位主创也是天天在经历。

躺下一分钟即可入睡的温利华,在创业以前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睡不着觉,创业近一年经历无数失眠和煎熬的夜晚,温利华已经患上了创业界戏称的创业焦虑症。

还有对家庭、孩子、老婆照顾的缺失,让他也很自责。柳青患癌消息疯传时,他也在朋友圈发表感触,“有时候真想放空自己,冥想打坐,回归宁静。”

作为流米的CEO,温利华说他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不焦虑,但是经历这一年不断融资失败的经历,到如今开始养活自己,他知道再有什么困难团队都能应对,文胸很难掉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