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海外细分市场的四类产品有望产生巨头
2015-12-11 09:13 海外市场 巨头

如今移动应用海外市场已不再是当初的态势,具有先发优势和独特卖点的应用或将继续发展。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创业大军开始寻找新的蓝海,今年的热点一是下乡,二是海外。大伙们一方面争相到乡下刷墙抢占地盘,一方面又纷纷选择出海。时不时有公司宣告坐拥亿万海外用户,一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架势,这里有360、百度、阿里、小米等巨头,也有91、猎豹、5miles等后起之秀,但当资本寒冬到来之时,到底谁在裸泳,谁会成为最终的赢家,海外市场到底是陷阱还是“馅饼”,我们不妨聊聊。

“机缘巧合”造就海外移动大市场

其实,海外市场成为移动互联网兵家必争之地既是天时地利的顺势而为,又是创业者们退而求其次的取舍之举,除了国内移动互联网市场基本被巨头瓜分殆尽之外,更多的是海外本身的原因。

1、市场容量大,成长空间广

中国互联网企业早有共识:与其在国内拼死抢夺8亿用户,不如去拥抱25亿的海外市场,尤其是拉美、印度、东南亚、中东等国家或地区,他们或更有成长空间。第一,智能手机刚开始普及,可供选择的产品和服务稀少,本地互联网企业整体落后,成熟的巨头又看不上。第二、海外的应用分发渠道单一,Google play独当一面,没有巨头垄断流量并封闭起来,初创企业尚有机会参与公平竞争。第三,海外用户有极好的付费习惯,即便是销售桌面壁纸也能获得收益,为企业提供了生存空间。第四、国内移动入口战基本结束,排位赛已经进入后期决胜阶段,中小创业者现在进入的机会不大,那不如把视角投向海外。

2、海外市场也有很大的屌丝经济

中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免费模式和屌丝经济,而屌丝经济模式同样适用于海外市场。即便是商业成熟互联网发达的美国,同样有一批“屌丝”群体。根据美国统计局的统计,大约4500美国人属于贫困人口,而1亿美国人属于低收入群体(家庭年收入低于8万美金),这部分人每个月把衣食住行的基础花销花完就所剩无几,是一个典型的M型社会(参考大前研一的《M型社会》)。其他国家的“屌丝”和“屌丝”经济更甚,且这样的屌丝市场也呈现出类似的特质:

a、中美两国的“高帅富”都会用钱买时间,“屌丝”愿意用时间去省钱,他们缺钱却有时间,所以会在手机上消磨时间。

b、这部分用户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容易受广告影响,也容易受亲友圈的影响,会去尝试新的 APP。他们属于对 Facebook、谷歌上的广告或亲友的转发会点击下载的那部分人。

c、他们信用差,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 ,比如美国低收入群体普遍没有积蓄,导致短期消费金融的普及率很高,也更容易被一些奖励刺激去下载尝试新的应用。

d、他们收入有限,钱都花在房租、房贷、饮食、子女抚养等必须要花的事项上,像汽车、家具、家电等大件购买只能从性价比高、现金交易的二手货中选择,实用又免费的二手商品交易平台是他们的首选,免费的移动应用同样也乐意尝试。

大业未成,这些坑仍需谨慎

目前,中国某些企业虽然在海外有所成就,但这不意味着已成定局。

1、产品细节与用户体验或决定成败

超级APP是离用户最近且高频次的产品,用户体验将是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因为用户对移动应用的品牌认知相对较低,转移成本也很低,哪有不爽随手卸载再下另一个就成。所以比竞争对手先走一步,让用户用的更“爽”就很重要。一些国内常见的功能在出海的时候也许能成为杀手锏,例如类似微信聊天的地址发送,或者买家卖家双边互评机制。类此这样差异化的功能、人性化的处理往往能事半功倍,帮助自己与对手拉开距离。而太多被淘汰者多是因为在细节上栽了跟头,所以警惕“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2、对海外市场的了解和文化适应性

如果说当初Go桌面的成功是因为进入海外市场的切入点和切入时机恰到好处,那后来者就没了这样的待遇。面对国内市场众厂商也许可以因为自己的“土著”角色凭借自己对国内用户的深厚了解就能折腾出一番天地,但面对纷繁复杂更加陌生的海外市场可没了这等好运。尤其是对绝大多数创业者来说,海外是个全新的市场,之前多是停留在道听途说、凭感觉、旅游过或短暂调研上,全无运营经验。有太多创业者因为对海外市场的不熟悉、对文化的不适应等折戟沉沙。之前,Apus Launcher、猎豹移动先后被爆流氓推广窃取用户隐私遭Google Play下架惩罚、责令整改就是例证。另外中国公司的诚信问题和合作的持久性也一直是海外用户和合作者顾忌的问题。

3、营销乱战

对每一家出海企业来说,用户获取都是首当其冲的任务。但只要我们看下数据,就会发现随着创业大潮的狂飙突进,2014年IOS全球商店里APP增长达到67%,Google Play达到了100%,这些APP都需要广告营销,与此同时,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从12.7亿增长到了14亿,增长率只有10%。在“僧多粥少”的局面下,大广告渠道如Facebook和谷歌广告的价格水涨船高,而其他小的效果广告渠道良莠不齐,测试起来又耗时耗钱耗人力。于是,各家企业都面临着新用户获取渠道越来越贵或枯竭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尝试YouTube视频营销、社交圈子营销,Pandora音频营销,电视广告等。要注意的是,国外对广告有更严格的法律法规,国内盛行的恐吓用户、当假警察等推广方式都可能让自己惹祸上身。

其次,营销是一个更需要本地化和精细化操作的项目,内行都知道,一条文案的变动、一个创意的不同,都可能有非常大的差异,更不用说执行上的细节了。目前多数公司都如Wish和5miles这样在美国建立了完全由本地营销人构成的团队,也有部分出海企业选择授权海外本土运营商代理运营或是直接在国内运营,这都可能给自己带来人力和财力的压力,也势必影响着团队在成本和收益,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取舍。另外响铃这货也想提醒:营销是需要用品牌和效果广告双管齐下的方法,用落地而不是遥控的方法来做才可能获得成功

总之,如今移动应用海外市场已不再是当初的态势,疯狂烧钱,盲目激进的时代也已经过去,而具有先发优势和独特卖点的应用或将继续发展,行业马太效应逐渐明显,寡头时代即将来临,但谁成为最终赢家还是海外用户说了算,唯有用户需求至上和极致的产品体验才是不变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