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孵化器想转型做投资,又苦又难他们自己也想“呵呵”
2016-01-21 14:16 孵化器

现在这些泡沫中的孵化器要往投资上靠很难,就像之前说到的,要进这个封闭、专业要求很高的圈子很难。

一、曾经我们也只是个孵化器

回忆起这段”孵化别人“,也”自我孵化“升级的历程感觉过了很久很久,因为这个转型的过程如同破蛹成蝶,太艰难了。硬着头皮打出来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看起来完美的“投资+孵化”搭配,却是那么难撮合的一对,况且未来创业者需要的服务远不止这样。这个转身必须惊艳。

我们2010年开始做孵化器。那时候的孵化器大部分是1.0版本,也就是政府提供的免税、免房租的创业服务政策。我们开始时从2.0版本切入,做除了出租办公楼之外还加一些简单的创业早期的服务,包括项目申报、资源对接、招聘、对接投资机构等。2009年创新工场的创办给我们很大的触动,它的模式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可以说是为孵化器找到了未来的出路。

我们必须考虑转型。

二、破茧而出——难就难在这层茧              

我们从2011年开始转型,必须往孵化器这个行业的上游发展,所有商业的终极模式一定是金融,投资这个事情肯定是最有价值、回报率最高的。但是孵化器本身并不涉及金融业,和投资其实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圈子,中间无形的行业沟壑很深。我们还是得慢慢在投资圈试水。

没有募基金的时候,我们花的是个人的钱,都是个人天使,但是不得不说这些钱用来“交学费”了,我们不是科班出身,也没有投资公司的“师傅”带过,两年的“学费”投了几十个项目,实话实说大部分都亏掉了。

那时候刚做天使走了很多弯路,找不到好的案源,我们没有品牌,知名度低,即使有BP,你怎么去看产品、项目、团队?怎么去判断别人的创业方法论是不是扯淡?刚开始肯定是眼瘸看不准,全靠自己曾经创业过程中的那套经验去摸爬滚打,因为我们投的是互联网项目,而互联网创业的那套方法论跟传统行业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我们对互联网领域的项目吃得不太透,还没有梳理出一条清晰的投资方法论。

作为个人天使,该打的子弹都快打完了,很实在的问题,钱是有限的呀,问问自己后续还有没有钱把案子投出去?自己看案子的方法是不是可行?和真正的投资机构的方法是不一样?你投的案子未来他们怎么退出?什么机构来接盘,未来几年的方向和趋势在哪里?这注定是一个迷茫和摸索的艰难过程。

对于原本从事孵化器服务工作突然要当起投资人,自己都想呵呵了。

三、转身之时,看这个行业的跌宕起伏

孵化器的从业人员以服务为主,而且这些服务还是比较“虚幻”,做的是面上的服务,并不能去关注到创业者真正的需求,也因此对创业的项目看不深,看不透,很难投出好的项目,对行业的方向和趋势理解有限,不是吃投资这碗饭的人很难一步到位,而投资圈又小又封闭,我们作为孵化器起家的门外汉很难进去,大家的基因不一样,孵化器和投资不是一家人,投资这个行业有传承、讲派系,好的孵化器从业者未必能成为好的投资人,很多孵化器号称也做投资,会看项目、也有基金,但这是唬人的居多,他们看不懂项目更别说投了,这就是目前市场的现状。

从2011年到13年两年时间,我们投了几十个案子,这个过程一直在熬在撑。

而这段过程中不能忽略孵化器服务本身,把服务做重、做深、做专业肯定是有价值的。因为我们原来在互联网领域创过业,我们会和投出去的案子聊互联网,聊未来互联网领域的方向,帮他们一起去跑产品,组团队,打磨团队,分析市场。当想帮这些项目去融下一轮的时候,我们还没有走近投资这个圈子,我们只知道IDG,真格,红杉这几个知名的机构,我们怎么办?不怕大家笑话,很土的只能问度娘了,找几家机构然后把BP发给对方。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去找那群人,那时候没有那么多的FA、创业平台,我们只能傻傻地做,很苦也很累,花了两年时间在沉淀。

接踵而至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让资本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们知道未来“投资+孵化”一定是对的,创新工场给我们指了一条出路,这个事情肯定是有机会的。

转机出现是在我们投出的几个案子有人接着投了,我们当初投出去的几个案子开始拿A轮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成长,我们通过跟创业团队一起沉淀的过程中,和一些机构开始有了合作。我们募起了第一支人民币基金。

但是这个拓点的过程依然比较辛苦,很多人认为我们是骗子,又要风险投资,又要拿办公场地,这是在骗地骗资源?原来我们的孵化器只有2~3千方,跟政府的5~6万方没法比,我们基金规模又小,投的互联网行业的项目又没能给政府带来税收。

当时和开发区谈钱很敏感很累,各地政府也搞不明白天使投资这个事情,他们认为跟九鼎跟那些做PE的没区别,事实上却并非如此。直到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后,我们开始变得吃香,总理总算出来说话了,我们一下子变成风口上的猪,众创空间这个名词的格调很高,各种各样的参观、考察、合作接踵而至,因为一直专注在二线城市的拓点,把一线城市的模式复制过来,每到一个城市募一支基金,这个模式得到官方和创业者很大的认可和支持。

四、孵化器行业成了单行道,这条只能前进的路并不好走

自然而然的,现在市场上有了泡沫,房地产商要做,不是房地产商的也要做,现在他们主要靠政府补贴,是的,就业率提高了,创业氛围火了,但是众创空间也泛滥了,装不满了,现在可以靠政府补贴存活,但是未来两三年后,补贴拿完,泡沫挤完,他们也只能消失殆尽。谁能真正活下来?那些有品牌的,能够有投资功能的,真的把服务做重的,在创业者心目当中形成品牌效应的才能活下来。

所以13年我们做了品牌升级,要不断把服务这个事情做重,我们本身对做创业服务和辅导培训感兴趣,除了因为它有社会价值,另外还是兴趣所在,也会有很大的商业价值。做投资加孵化不是挣快钱的事情,但是”好玩“,未来会有很多理所应当或者始料未及的价值”反哺“给我们。

 现在这些泡沫中的孵化器要往投资上靠很难,就像之前说到的要进这个封闭而专业要求很高的圈子很难。投资机构不屑做孵化器,而孵化器有要完成华丽转身学做投资,走上这条只可前进的创业服务之单行道,你必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