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版P2P的2015和2016年
2016-01-30 10:58 P2P 野史

2015年,P2P行业总体很纷纭,野蛮生长快到顶了,由乱而治就会开始。

 

2015年刚过去没多久,P2P行业的稗官野史还不算陈年旧账,残存着几分热乎劲儿。这一年,P2P作为国人新开辟的“赚钱场”,吸引了很多人进场,有枭雄,有巨头;有草根,有中产;有欺诈者,有博傻者;有肉食者,有被食者。各路角色,你方唱罢我登场,演绎了一场场P2P好戏。2016年刚开始没多久,P2P行业到底能走多远?神州雾霾重重,前路并不明朗,只能说且行且珍惜。P2P的旧病沉珂,该治的得治;新规新章,该执行的执行;好人好事,该表扬的表扬。

2015年,P2P行业总体很纷纭,野蛮生长快到顶了,由乱而治就会开始。无端想到了一本书——《万历十五年》,黄仁宇先生在书中描写了大明万历十五年,亦即1587年,看似四海升平的世态下,实际上危机四伏,风暴在死一般的沉寂中蕴育。这一年,皇帝或勤政或懒政,首辅或集权或中庸,文官或廉洁或贪腐,武将或激进或苟安,思想家或进步或大隐。这些大时代下的只鳞片羽表面看是细枝末节,不劳史官去大书特书。实质上,它们都在因果之中,既是前朝往事的积重,也是后来之事的征兆。

黄先生在文中指出,“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这句话表明了作者的主旨:法律、制度之于一个社会的重要性。

人们所想、所做,是社会的缩影。国内的五行八作刚开始创立、发展的时候,都会经历野蛮生长的阶段。从房地产到互联网金融,一概如此。马克思说,资本在原始积累阶段,会罔顾、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和道德。

国内的新兴业态和创新行为,前期都要摸着石头过河,游戏规则是失位的,从业者的道德也参差不齐。有人就会利用这个试错阶段完成资本积累,而大部分人则是来交学费的。宇宙中的能量不会凭空被创造和消灭,只会发生转移。人间的财富,也适用于这个守恒定律。少数人的财富来自多数人的慷慨给予。

从2007年到2015年,互金、P2P行业基本处于无监管、无门槛、无自律的野蛮生长的阶段。某贷之家对P2P平台总数、正常运营平台数、跑路平台数、历史成交总额、贷款余额等数据都有统计,笔者不再一一赘述了。虽然中国式数据同中国式语言一样,是表里不一的,顾左右而言他的,但是也能从中看出些端倪。

P2P行业发展的几点表象是:有钱赚一拥而上,经营不下去或圈钱得手就一哄而散;有人真心想做P2P,有人是来做概念、借壳、诱多、套现的,可谓泥沙俱下,优良杂糅;即使是做实事,也面临“资金池”红线、信贷控制技术、跨界人才、信用环境、资产端环境、差异化竞争等方面的瓶颈。当然,瓶颈也是努力的方向。

这些行业表象反应了国内经济、法律、社会等大环境演进的症结,也将成为日后行业发展格局、监管细则落地等趋势的机缘。

疯与乱

2015年的年末,两大金融怪咖——某租宝、某大集团接连东窗事发,因涉嫌自融、金融传销、庞氏骗局等违法问题,遭经侦调查。公司被查封,网站和APP关闭。投资人担心血本无归,四处维权,甚至去为某租宝背书的国家级媒体下面拉横幅;某租宝总部和分公司被投资人搬走了办公物品,留下了一片狼藉,一副大厦倾倒的景象。官方在各级机关成立了专门的处置机构,应对这场“金融非典”。

某租宝在很短的时间内,聚拢起一家中等银行规模的资金量,逾四五百亿元之巨,牵扯投资人数量庞大,达七八十万人之多。不可谓不疯狂!

它鼎盛的时候,江湖上号称有十来万人的理财团队。拿帝都来说,干P2P的业务员,几乎每四个人就有一个是某租宝的。即使不是某租宝的,也是在别的公司挂着,在某租宝做业绩。一家P2P公司,能聚拢这么多人,赶上大型工业企业的人员规模,足见金融的传染性有多强大。

在西方,P2P本来是基于互联网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借贷。在中国,不少P2P公司是影子银行,以资金池的模式来运作,线下铺设网点进行“揽储”。

P2P行业的线下理财团队的包容性很广泛。无论是刚刚出校门的年轻人,还是四五十岁的大叔大妈,只要能做电销、撒传单、把理财产品讲清楚,就可以来搞一搞。有点儿英雄不问出处,兼收并蓄的意思。而且,如上所述,线下P2P的飞单现象很普遍。一个人、一个团队可以同时在几家公司做。谁家给的提成高,就把客户介绍到哪儿做理财。行业乱象由此滋生。

某租宝出事之后,其他P2P公司风声鹤唳。有几家出现了提前赎回的情况,资金池告危。而自个儿带团队做业绩的小头目们,却心中窃喜。笔者曾听见一个总监说,行业越乱,越能浑水摸鱼;公司越乱,越能赚到钱。——也是醉了。

一个新兴行业的产生和膨胀期间,往往能吸纳很多人参与。这么多人涌进P2P行业,说明国内的就业形挺严峻,社会提供的工作机会有限。各类学校每年有那么多毕业生,大家都想挤破头进体制内,可是,公务员和国企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的,个中原因大家都懂的。民营企业的盘子也有限,实体经济不好干。2015年,受汇率、国内经济放缓、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原因的影响,东南沿海省份的制造业企业出现了倒闭潮。年初的时候,某连锁酒店的老总写过一篇文章,吐槽干实体的种种不易,明税、暗税一大堆,办事、审批如过关;逢年过节要上贡,加重了企业的经营负担等等。总之,体制内、体制外,如果不开源,容纳这么多年轻人就业,是个难题。

再看看经历了九十年代下岗潮的那波人,不是每个人都能从头再来,打拼出一片天地。有的人混得并不好,本该到了含饴弄孙、跳广场舞的年纪,还得帮儿女还房贷,只好出来做事,发挥余热,挣点儿钱。

P2P行业的发展,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而个别P2P公司以类似传销的方式,吸纳很多人参与,干借新还旧、击鼓传花、聚沙成塔、自欺欺人的把戏,则是饮鸩止渴,不能持久。

如果任由“初心”、经营模式都不合法合规的P2P公司疯狂发展下去,搞得遍地都是理财师,试问谁去做实体经济?工业4.0才是中国经济该努力的方向;创新驱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打造品牌、设计、技术,迈向产业链的顶端的才是中国经济的未来。

2015年的年末,P2P《监管细则》出台了,给P2P公司划出了明确的经营红线,预留了18个月的整改缓冲期。笔者觉得,执法者对某租宝、某大集团等初心就不是干P2P的公司,和那些做实事、有利于中小微企业融资的P2P公司,应该一分为二地看。《监管细则》的落地应该给这些P2P留出足够的缓冲地带和发展空间,让它们在奔向合规的路上多跑一会儿。这些公司选择现在的模式去做P2P,是基于当下信用环境、传统金融供给结构性问题等国情的尝试。

浮与急

P2P行业的交易规模狂飙突进发展,同时伴随着个别平台欺诈、跑路、畸形发展,出借人被高息忽悠,不能理性看待风险和收益,这些是整个社会浮躁、急功近利的缩影。

有人说,这是一个财富管理、人人理财的时代。各种房抵、车抵、利息低、放款快的小广告随处可见,在公交车站、过街天桥、地铁站、社区、公厕,甚至高速路的高架桥上——笔者真心佩服能把广告刷在那儿所需的智慧和勇气。还有,上班时间、节假日、半夜睡觉的时候,都会接到“您是否需要贷款、我司新出一款理财产品,保本保收益”的电话或短信。凡此种种。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对于屌丝、中产和普通家庭来说,理财并非绝对资产和财富的增加,而是M2爆棚的背景下一种低息(银行)、通胀焦虑。

半年前,小T从一家商业银行条跳槽到一家还算知名的P2P公司,这家公司在某贷之家发布的发展指数评级百强榜上是榜上有名的。她之所以放弃有国家信用背书的金融机构,去P2P公司,主要是因为薪水。她在银行是信贷员,月薪五千多,年终奖跟业绩挂钩,干得好能拿四五万。如今她在P2P公司做风控经理,税后月薪26K,年终奖最少是双月薪,平台盈利给得更多;赶明儿上市了,管理层还有股权激励。

小T从来没有在自家平台上投过标,也没有在其他家平台上投过标。她是做风控的,对P2P平台的资产质量很了解。不管是小额信用,还是资产抵质押、债权转让,相对银行来说,都是次级资产。她对P2P平台的风控体系、水准也没有太大信心。她觉得,在P2P上投标,纯粹是拼概率。尤其是年末、年初的时候,资金流动性大,个别管理不善、实力不够的平台非常有可能崩盘。

她跟丈夫、家人和闺蜜没有说自己在P2P公司工作,只是说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直到有一天,她发现爸妈被线下P2P忽悠去购买理财产品,闺蜜向她咨询在某家线上平台投资集合理财标的靠不靠谱,连丈夫都想把某额宝的钱取出来投P2P,她只好挑明身份,耐心劝解这些不明真相的亲友:

“你们不能只顾看高息,还要看风险。如果你投标,还款了,你可能赚了。但是也有可能,出现坏账了,P2P是没有国家信用兜底的,就把自己赚的钱全赔进去。这就跟股市一样,逮几个涨停板,一个大盘下挫、熔断,就全没了。这阵子,流动性加剧,行业监管正在介入P2P,不确定很多,不确定性就是风险,风险在积聚的时候投P2P,无异于赌概率。”

她是行内人,欺诈、跑路的事情见多了,情绪有点儿小激动。最后,她撂下一句狠话:“前边是一万米路,埋着一颗地雷,你要是敢走,你就去投P2P。”

经她这么一说,亲友表示,如今处处都埋雷,有雷踩了就是了。你踩我踩大家踩,不就踩出一条大道通天阔了吗!不过,他们也表示,会参考小T的意见,观望一阵,等过了紧张时期再试投。

跟小T一样,很多人加入P2P,主要是奔钱去的。当然,也有奔情怀去的,主要是P2P公司那些高逼格的大咖们。实际上,情怀是牌坊,金钱是碧齿。打情怀牌,当碧齿。高管毕竟是少数,大部分是P2P蚁族。大家看到这个行业可以实现瞬间变身金融、迅速跻身成功人士的好梦。

张小三是CBD一家P2P公司的大团经理;王小七是亦庄一家主打情怀噱头的手机代工厂的工人。他俩是老乡,家在中原某省——殷商文化的发源地。有一天,他们在地铁上相遇了。张小三问王小七在干啥呢,王小七说,我在流水线工作,组装手机。你用的手机就是我组装的。一周工作六天,经常加夜班,基本工资三千多,做得多多赚,最多的时候一个月拿了五千多。张小三说,你累得跟狗似的,才挣这么点儿。我干理财,保底八千,上个月拉来一个200万的单子,提成2万。今年我的业绩累计两千多万了,算下来拿了20多万提成。我一年挣的,够你不吃不喝、拼死拼活干五年的。王小七羡慕得口水淌了一地,问,钱有这么好赚吗?张小三说,你不明白吧,这儿有钱人太多了,有不明不白的钱的也不少,这些人求你帮忙把钱花出去。兄弟,别干你那低端玩意儿了,跟哥干吧,保你月薪过万,三年开上车,五年买上房,八年包上二奶三奶,十年就成千万富翁。王小七说,哥,中!

从业者和理财者有点儿浮,资本市场有过之而无不及。庄家、操盘手是泡沫的制造者,是价格背离价值的推手。资本市场偏好新概念、新玩意儿、新业态,把它包装成五魔三道的东西,极容易诱多、套现。

2015年,资本“附体”了一些P2P公司。有的融了很多钱,有的去海外上市了,有的登陆国内的场外市场,觊觎创业板、主板,如如。

那么问题来了,“做市”、坐庄的人走马灯一样来回换,接盘、埋单的人好像总是那群人。这回是互金、P2P的风口,下回呢?

雄与卒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合与分的历史。分的时候,群雄割据,战乱频仍,黎民涂炭。一个行业在野蛮生长的阶段,必然会诞生枭雄。

老D少年得志,同龄人还在念书的时候,他已经接管家里的小作坊,技术、销售和管理一把抓,搞得有声有色,积累了第一桶金。同龄人在找工作的时候,他已经是市里的明星企业家、大学里的名誉教授,可谓名利双收。

他认为中国每隔几年,就会涌现一波机会。互金元年,他看中了P2P,认为其大有文章可做。制造业挣的是辛苦钱,金融才是工业社会的王冠,他要戴上这顶王冠。

他信心满满,北上帝都。

当他开始做P2P的时候,发现这行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干好的。如果合法合规经营,在资本、技术、人才都到位的情况,也得用几年才能搞出点儿名堂。彼时,虽然有实业支撑他做P2P,但是在偌大的帝都,他太渺小了,不过是有点儿资本的北漂而已,成功的几率并不高。

后来,他结识了一位营销高人。高人根据一个数学模型,帮他设计了一套“空手道”理财系统。每个环节看似合情合理,天衣无缝,本质上它是一个借新还旧的骗局。资金池就像蓄水池,如果它的体量足够大,就能应付赎回、兑付。如果有变量出现,就会破坏数学模型的稳定性,资金池就会崩塌。正常情况下,它可以应付三年。

他将高人设计的理财系统逐步付诸实践,平台每天净流入上亿元。资金池的水位越来越高,他感受到了成功的滋味。

他担心大坝有一天垮塌,洪水将是致命的。他给自己留了两个后手。一是假借“带、路”概念,在东南亚某国圈地,建设贸易区,开银行,做实业。所谓实业,难免让人联想到那里是金三角,实业基本是贩毒和军火。他在公司里成立了安保、催收团队,正好可以派去那里,名正言顺保卫他的独立王国。要是三年骗局不被揭穿,他就可以用实业挣来的钱补亏空,谎言就能圆上了,这样就能永续循环下去。二是他在办公桌的抽屉里放了一把手枪,如果哪天穿帮了,子弹就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老D编织的财富幻局首先蒙蔽的是自己的员工,王小七就是其中一位。他自打跟张小三干理财之后,很快就实现了月薪过万。不过,高薪不是因为高业绩,而是因为公司设置的业绩、薪酬、产品机制存在“漏洞”。公司规定,每个月有三十万的业绩,员工就能拿到一万二的工资。于是,员工们为了拿高工资,就想方设法凑钱购买自家的理财产品。王小七也这么干了,他把自己挣的辛苦钱和借亲戚朋友的钱全都搭进去了。他想,四个账户就这么循环购买,一边拿着高工资,最后还能白落三十万本金和利息。自己再做些业绩,月薪过四、五万根本不是事儿!——他不知道,老D挣的就是本金,甭想着拿回来。

王小七的美梦没做了多久,公司就出雷了。

一个南方省市的线下营业部被经侦调查,拉开了公司全面爆雷的序幕。

老D从贸易区紧急赶回公司总部,排兵布阵,开展公关行动。他意识到,来者不善,影响数学模型稳定性的变量出现了!如果度过一劫,就能升天。如果过不去,就下地狱。

他的兵卒们不用动员,都跟打了鸡血似的。除了王小七被蒙在鼓里,其他人都知道自己干的是啥,公司到底咋回事。要是出现挤兑,崩盘了,自己的钱就全都搁里边了。大家忙活起来,保驾护盘。

公关部门一通发公告,标榜自己的“合法性”,稳定投资人心理;联系行业协会发声,给公司撑腰背书,震慑挖墙脚的竞争对手;找写手、发软文,美化自己的形象;豢养的学者型打手也跳将出来,为公司站最后一台……

局势被暂时控制住了,舆论出现了反转,这是一线生机的好兆头吗?不,这是回光返照。

曾经给它打广告的权威媒体,报道了它的违法、违规问题。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推倒了第一个,各种连锁反应一一发生了,直到终极BOSS被抓。

“向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老D没有选择让子弹终结自己。也许,是他没有来得及就被擒获了,也有可能他认识到,死亡不该是互金枭雄所为,既然做了,就该直面后果。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树倒猢狲散。张小三是公司的高管,案子会牵连到他身上,违法所得要没收,搞不好还要承担刑事责任。他赶紧跑路了。他要回老家,那边局子里有人,真折进去,好歹能运作一下,把自己往外捞。

他如惊弓之鸟,高速路上玩命儿狂奔八百里。

他进了服务区,想起了王小七。思忖再三,给王小七发了一条短信:赶紧跑!

王小七没有跑。他无处可去。亲友的钱全都搭进去了,他无颜见江东父老。他自己的积蓄也没了。他要留下来等结果。

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他四处找工作挣钱,不能喝西北风啊。他不想再回工厂做工了,太累太辛苦,还挣不着钱。他仍然想在理财行业混,轻省,挣钱容易,动动嘴皮子就能捞到大单。他像吸毒,上瘾了。

他找了一家相对正规的公司去做。

帝都的冬天挺冷的,同事们大多窝在公司里做电销,效果并不好。他逼迫自己去小区、超市、菜市场这些人群密集的地方做地推。雾霾和西北风交替关照他,站一会儿,脚就冻麻了。他只能坚持,迎寒风,穿雾霾,撒传单。

他还是喜欢有风的天气。风吹走了雾霾,太阳露头了。见着阳光,他心里暖暖的,就好像看见了希望。

规与矩

何勇在《钟鼓楼》里唱到,“你已经看了这么长的时间,你怎么还不发言”。

2015年的年末,官方终于发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监管细则》开宗明义,对网络借贷、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网络借贷业务有了明确的界定:

1、网络借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个体包含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

2、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是指依法设立,专门从事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活动的金融信息中介企业。

3、该类机构以互联网为主要渠道,为借款人与出借人(即贷款人)实现直接借贷提供信息搜集、信息公布、资信评估、信息交互、借贷撮合等服务。

上述界定,一是让P2P公司坚守金融信息中介的本质,不能做信用中介;二是不能当影子银行,不能搞资金池,只能提供基于互联网,点对点借贷的信息中介服务。

目前,不少P2P公司的业务都是走线下的。《监管细则》的第十六条,对“线下业务”是这么表述的:

“除信用信息采集、核实、贷后跟踪、抵质押管理等风险管理及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明确的部分必要经营环节外,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在互联网、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及其他电子渠道以外的物理场所开展业务”。

这条规定主要是用来杜绝某些线下P2P公司重蹈某租宝、某大集团的覆辙,变成“非吸”机构。倒逼P2P回归线上,与银行形成差异化竞争关系,不要搞庞大的线下物理空间,加重运营成本;应该做金融技术创新,做线上的小微金融。

这条规定对运用大数据风控技术,做纯线上P2P的公司无疑是个肯定,对那些已经不把线下作为主要获客来源、资金交易通道,提前向线上转型的P2P公司,也算是利好。而对于倚重线下开展核心业务的P2P公司,则是一个Bug。

《监管细则》的第十条,规定了P2P行业的负面清单——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从事或者接受委托从事下列业务,包括:

1、利用本机构互联网平台为自身或具有关联关系的借款人融资;

2、直接或间接接受、归集出借人的资金;

3、向出借人提供担保或者承诺保本保息;

4、向非实名制注册用户宣传或推介融资项目;

5、发放贷款,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6、将融资项目的期限进行拆分;

7、发售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基金、保险或信托产品;

8、除法律法规和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允许外,与其他机构投资、代理销售、推介、经纪等业务进行任何形式的混合、捆绑、代理;

9、故意虚构、夸大融资项目的真实性、收益前景,隐瞒融资项目的瑕疵及风险,以歧义性语言或其他欺骗性手段等进行虚假片面宣传或促销等,捏造、散布虚假信息或不完整信息损害他人商业信誉,误导出借人或借款人;

10、向借款用途为投资股票市场的融资提供信息中介服务;

11、从事股权众筹、实物众筹等业务;

12、法律法规、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禁止的其他活动。

上面的禁止行为,基本是当下P2P公司的顽疾。总体来看,12个禁区主要从“基本红线”、专一性、合法性、合规性、宣传推广五个方面来规范P2P业务。面对这样的规定,想必很多从业者和潜在从业者会说:P2P,想说爱你不容易!

《监管细则》设置了备案、资金存管、IT技术安全等刚性门槛,也设置了一些柔性门槛,这是本次新规的一个亮点。例如:

1、P2P公司应当实时在其官方网站显著位置披露本机构所撮合借贷项目交易金额、最大单户借款余额占比、最大10户借款余额占比、借款逾期金额、代偿金额、借贷逾期率、借贷坏账率等经营管理信息。

2、P2P公司应当在官方网站上定期以公告形式向公众披露年度报告、法律法规等、网络借贷有关监管规定及工商登记注册地省级网络借贷行业自律组织要求披露的其他信息,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机构治理结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管理团队情况、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风险管理状况、实收资本及运用情况、业务经营情况、与资金存管机构及增信机构合作情况等。

3、P2P公司应当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定期对本机构出借人与借款人资金存管、信息披露情况、信息科技基础设施安全、经营合规性等重点环节实施审计,并且应当聘请有资质的信息安全测评认证机构定期对信息安全实施测评认证,向出借人与借款人、工商登记注册地省级网络借贷行业自律组织等披露审计和测评认证结果。

应该说上面的柔性门槛,其实是柔中带刚,主旨就是要求P2P公司不能再暗箱操作,要做一个公开、透明的机构。而公开、透明的自信,则来源于经营的合法合规、风控水准、技术含量、资本实力、管理能力等综合实力。

《监管细则》一出,几家欢喜几家愁。可以想见,《监管细则》将成为P2P行业的分水岭,终结野蛮生长时代,进入规范发展时代。行业的分化、淘汰和洗牌不可避免,有可能仅剩下两三家大型公司,若干家垂直行业P2P公司的格局。

民间常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难免有些P2P公司想打擦边球,蒙混过关,这样的机会不太大。鉴于某租宝、某大集团的疯狂行径,官方一定不会放松监管,因为P2P行业不但关系到经济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

监管环境下,到底谁能胜出?明显拼得是金融底蕴、金融技术创新和金融服务创新。过硬的基于线上的信贷控制技术、风险定价能力加上放低身段、以人为本的金融服务意识,干实事,做口碑,这样的P2P公司会赢得资产端和出借端的青睐,赢得市场和未来。

结语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P2P是一条船,船上有大人物,也有小角色;船上装着好货,也有蹩脚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真心希望这条船能卸下不好的,多装些好的,平稳航行下去,到达幸福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