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与刀的彷徨:日本互联网渐被世界移出“群聊”?
2016-02-23 12:41 日本 互联网

日本创新真的不行吗?

互联网自诞生于美国以来,迅猛繁衍到全球,期间时而隐晦,时而煊赫,历经数次泡沫与繁华。互联网这一路走来,绵延几十载,各国对待这个舶来品自然是接收程度不一,步子太大,扯着蛋的有,比如中国当下互联网O2O浪潮,喧嚣褪尽后的浮尸饿殍,不就是走的太快,灵魂都有点跟不上的真实写照吗?

当然有走的快的,映衬之下自然就有走的慢的。比邻而居的日本,自古以来跟中国就是一衣带水,可如火如荼的互联网O2O浪潮到了日本国却偃旗息鼓,最起码在气势上蔫了不少。 其实日本互联网起步很早,在繁荣程度上一度仅次于美国,NTT DoCoMo的i-Mode更是引领了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新,而当下却显得暮气横生。将菊花与刀两种截然不同文化完美融为一体的日本,于旁人看来,如今却也陷入了彷徨。日本互联网在这波新的浪潮下似乎渐被移除群聊的背后又归结为何种原因?日本的这种慢,对跑的太快的我们还有借鉴意义吗?

昔日辉煌完善的线下体系,如今却成了O2O的掣肘

人们对自己的优点总是信心十足,而这份过度自信经常又是凌驾于时代趋势之上的。要知道再锋利、再长的刀也砍不到自己的刀把!日本当下互联网的发展就失足于此。

O2O本质上是对产业的一种结构性调整,线下用户体验不佳的服务引得资本的介入,从而化腐朽为神奇,鲶鱼效应使得行业更好的发展。用户用餐在线下得不到及时的服务保证,各类餐饮平台便应运而生,提供更优质、更便利的服务,最后通过交叉价格补贴制度将用餐这种大众行为通过线上订购,聚合于新的平台之上,从而产生新的聚合效应。打车等市场亦如是。

而日本由于上世纪70年代就已崛起,产业经过了数次的完整升级,因此线下经济早已盘根错节,在互联网尚未构成颠覆力量之时就已经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因此颠覆起来相对较难。还以餐饮为例,在日本除了肯德基麦当劳多米诺披萨这些本来就有外卖系统的店铺有自己的网站和应用以外,还没有出现公司能够成功的整合小商铺来提供外卖服务。想做的公司不少,但是他们多少都会碰到用户对服务质量要求过高的困难。

日本人正是被这种线下优质的体验与服务惯坏了,反而让电子商务的体验与服无法超越线下实体店的。因此,正是因为日本发达的连锁实体商业反而掣肘了线上互联网发展的生存空间与创业空间,电子商务领域折射出来的,也是日本线下实体业与互联网博弈的一个侧面,即过于发达的线下服务体系反而让互联网创业的空间被压缩。

线下服务完善,没有那么多的痛点可供颠覆,反而成了线下连接线下的掣肘。020的大规模出现反而使得行业面临服务质量的下跌。刀临菊花,刀已不是刀,花亦不是花。

日本经济下行严重,多行业陷入泥潭

考察一个行业的发展,单论及某一行业避而不谈该国整体大盘,不免陷入盲人摸象的误区。日本本国经济多年处于下行的境况,日本政府在2月15日上午发表2015年GDP速报值显示,与2014年度相比,2015年实际GDP的增长率为0.4%,第三、第四度季经济再报负增长,其中个人消费减0.8%,出口减0.9%,企业设备投资增1.4%等,综合成“负增长”。负增长原因是国内个人消费不振、出口向中国等新兴国家和向美国都处于低迷形势。

日本经济基本面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老龄少子化、生产供过于求、经济靠外需刺激等结构问题没有解决。为此,日本央行史无前例地提出了负利率政策,将存款利率下调至负0.1%,以刺激经济增长。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负利率将有助于达到2%的物价水平目标。”估计是黔驴技穷的一招。日本民主党政策调查会长细野豪志16日就央行开始实施负利率表示担忧称,“担心这样使地方经济愈发低迷”。有分析人士称,日本人活得越来越困顿——把钱放银行要交费,购买东西要交消费税,“买也不是,不买也不是”。

有专家分析,自1995年以来,日本的工资一直处于慢性下降状态,美欧则一直处于上升状态。英国《经济学家》文章不无嘲笑地说,日本的中产阶级已不再是“现代版的武士”,他们彻底沦为了“草根阶层”。

日本整体经济的下行压力势必会波及互联网行业的整体发展,互联网前期属于烧钱探索模式的时期,处于孵化阶段正需要政府及各界人士的呵护、扶持,政府的羸弱势必造成抚养者这一角色的错位,从而从源头上遏制了新事物的全面开花。而这一点在中国却得到了大力度的扶持,从中央到地方,到处弥漫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在中国这个热闹邻居的对比之下,日本互联网必然显得黯淡无光。

创业低迷:巨头羸弱下的联动效应

在中国纵然有BAT巨头盘横错节渗透于各行业,但是自从巨头从吞并到连接一切,各垂直领域依然有机会挖掘新的利基市场,而且形成多梯队排列,并枕戈待旦时刻准备逆袭,这种充分竞争的市场为互联网积蓄足够的人才、公司储备,各家争相插队,丝毫不会担心断层问题。

如果说存在着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等多家巨头和众多创业公司的中国互联网如同是齐、楚、晋等列强争霸、中小诸侯群雄并起的春秋时代,而日本互联网则更像是秦国一家独大的战国后期。可巨头那,近年有呈孱弱之态,后方的中小创业型公司又不能很好地替补。

软银在日本呈一家独大局面,电商领域的乐天等平台并不能与之抗衡,更有甚者索尼等科技巨头频显疲态。2015年1-3月份,索尼的手机通信业务、游戏网络服务业务、影像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家庭娱乐和音响业务和设备业务,五大业务全部录得营业亏损,造成索尼2015开年第一季营业亏损达977.73亿日元(约合50亿元人民币),是连续2年巨亏。2013年1月,出售纽约总部大楼;2014年2月,出售笔记本电脑业务VAIO,出售东京品川区御殿山部分地产包括旧总部大厦;2014年7月,分拆电视机业务。

有消息称,在截止2016年3月31日的2015/16全财年,夏普不仅无法实现公司早前预测的100亿日元营业利润,还可能连续2年营业亏损,达数百亿日元规模,而核心主营液晶业务的低迷,使得夏普2015全财年的净亏损可能超过1000亿日元。

国内经济下行,科技公司频频亏损,创业维艰的思潮泛滥,加上日本国民中终身雇佣制盛行,职业忠诚度高,本身就缺乏创业氛围,巨头羸弱的联动效应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创业、创新思潮!

O2O后时代,日本依然应成我们学习的榜样

前文中,志刚通过大篇幅给大家论证了日本互联网的疲态,但是在最后我还是想落脚到向日本学习,尤其在如今的O2O后时代背景下。正如开篇所述的那样,我们这轮创业大潮来的太快,步子大扯着蛋了。

O2O后时代,慢下来,走精细化道路才是最终胜出的王牌,而在这点上,日本的工匠精神,有传承,有源流,有情怀,一丝不苟苦心孤诣,有“道”,有“器”,有“术”,每个产品都可能是臻至艺术品的精品,截至2015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这波O2O的倒闭浪潮下,对比日本不得不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借鉴,没落后的凡客,其CEO陈年更是经常为一件衬衣多次奔赴日本向老匠人学习。

一时间,各种披着O2O概念外衣的企业纷纷崛起,这是个商品过剩的互联网时代,但服务永远短缺。就商家而言,想借助O2O弯道超车,在移动互联网大时代取胜,好服务是必需品。O2O的核心价值,就是让消费者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资金、时间、沟通等成本)获得超值的服务。因此,撇开企业赖以生存的产品不说,服务才是O2O制胜之“道”。而对电商来说,线下的服务能力才是体现优势的最佳渠道。

因此,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商家既拼产品,更拼体验和服务。电商通过线上与用户连接,但体验和服务落地只有一条路——回到线下!当前如火如荼的O2O,其本质是服务,更切确地说,是线下服务。互联网营销和互联网技术不过是服务体现和实现的载体。线下服务能力会成为O2O时代,企业核心的竞争力,而这种工匠精神的服务较之中国,日本是更加完善的。

写在最后

过去二十多年特别是最近十多年中,中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日本却陷于停滞甚至负增长泥潭。面对中国蒸蒸日上,日本似乎有走下坡路的趋势,某些人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幻觉”:中国即将超越日本。菊花与刀作为性格基因的日本陷入互联网的迷茫之中,大有渐被世界经济移除群聊之势,但对待邻邦我们不能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立场,对待这个邻邦,我们应当多反思其新形势下的弊病,用以自勉,但不能陷入坐井观天的自大之中,要知道日本身上依然有我们学习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