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赛鹰&陈海滨:中国众筹第一组合,教你玩转粉丝经济
2016-02-28 09:23 三个爸爸 黑马连营

案例适用人群: 1、希望借助互联网手段,快速完成品牌从0到1过程的创业者; 2、希望学习如何在社群中成长,了解粉丝经济和互联网众筹的创业者; 3、希望有办法寻找生命中的他和她(合伙人),从而搭建优秀团队的创业者; 4、希望融资,却缺乏经验的草根创业者(陈海滨本身又是黑马金融的合伙人)。

创业圈内,很少有组合能像戴赛鹰和陈海滨的“三个爸爸”组合一样,在线上与线下同时拥有完整的方法论和具体实操经验。不仅如此,他们也是社群营销和粉丝运营的开拓者与实战大师。作为一款新产品,“三个爸爸”在巨头云集的空气净化器领域,短短时间聚起无数粉丝,实现千万级众筹,创造了行业奇迹。他们引爆市场的故事,已成为一个传奇案例,并在2015年中引发诸多效仿。

“三个爸爸”是智能硬件领域粉丝经济有关理论的真正创造者。如果说,“小米”的成功开创了互联网营销冲击传统产业的先河,但雷军本人过往的光环使他具有获得粉丝的先天优势,因而难以被复制。那么,“三个爸爸”品牌的建立,则完全靠社群力量和精准的战略设计,短时间内获得无数铁粉,仅用一个月时间就众筹1122万元,完成了品牌从0到1的积累;随后,“三个爸爸”第三代“守护天使型”发布7天,销量达到260万,品牌传播数超过500万次,实现从1到N的裂变;如今,他们已不满足于局限在空气净化器领域,即将推出“哆啦A梦”机器人产品,众筹目标一个亿……只是此时,无论他们再创出什么样的佳绩,人们都已不会再感到意外。

然而,所有的外部观察,所有的效仿者都仅见其皮毛,“三个爸爸”的成功,背后是一整套与市场环境转换,以及戴、陈等创业者个人素质密切相关的创业要素。在战略设计层面上,其立足高端的品牌化设计如何取得市场的认可?在战术操作层面上,如何调动商圈的力量实现社群营销,以及如何整合资源适时形成市场爆点?这些都是谋定后动的产物,并且有着强大的方法论作为支撑,其价值远非一时一事所能涵盖。

而这些“背后的秘密”,这些背后的方法论,戴赛鹰和陈海滨从未在黑马社群之外完整公开。

即使抛开“三个爸爸”的案例不谈,戴赛鹰和陈海滨这两个人也都是创投圈内值得追随的“大哥”级人物。他们都是连续创业者,也都是营销大师,但在内在的性格与特长上,他们又有着显著的不同。

戴赛鹰是一位具有极强逻辑思维和战略制订能力的模式锻造与营销设计专家,多年前的线下时代,就曾缔造婷美仅用26天火爆全国的销售奇迹。他在众筹、冷启动、热传播,以及社交网络场景营销等方面颇有经验,并且手中握有大量营销资源。他之所以加入黑马社群,是因为发现“黑马真的是个可以创造奇迹的社群”,为黑马文化所感召,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从黑马社群中得益,也让黑马文化传承下去。

而陈海滨则是一位感情丰富,并且创业生涯也颇为曲折的资深创业者,早在2011年就加入了黑马社群,他在健之路、糖果云等公司的创业经历让人印象深刻,对黑马社群有着特别的归属感。他特别擅长发现人才和培育优秀创业团队,也是一位营销、传播大师,许多黑马兄弟都清楚:“做新产品推广时,让陈海滨帮你想三句话,肯定就会爆。”除此之外,陈海滨在医疗与大健康行业拥有十几年积累,特别是他从草根创业者起步,在黑马社群中一步步完成了自我净化和升级,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和多个创业项目的“天使”,如今更在黑马基金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以为想融资的学员们提供很多帮助。

因此,与戴赛鹰和陈海滨的“三个爸爸”组合为伍,除了能享受一场关于社群众筹和粉丝营销的案例与实战盛宴,更能学习一个品牌从0到1再到N发展的精髓,实现个人事业的进阶。

戴赛鹰&陈海滨(专题) 创业方法论

1、社群:一个新品牌的快速成长空间

绝大多数创业,其成败的最终判断标准,在于能否创造出一个被目标消费者群体认可的品牌。但当前的市场环境其实对初创业者非常不利,因为供给侧的“过剩”几乎成了普遍现象,如果遵循传统商业路径,新的品牌很难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突围而出。好在现在有了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和粉丝经济的出现,给草根创业者带来了新的机会,让他们可以转换市场场景,通过社群场景产生消费,形成品牌口碑的原始积累,这也正是当下移动互联网创业的主要魅力所在。

但是,在社群中创造品牌,遵循着与传统商业环境中完全不同的商业逻辑。在这一过程中,产品的评价体系相对于传统商业环境会产生变化,因为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以及社交网络的互动因素,会带来新的对话方式与新的评价标准。除此之外,创业者也需要更好地利用数字化管理工具,方能提升效率,建立壁垒,最终,效率上的提升是互联网品牌战胜传统品牌的法宝,它可以确保在互联网营销的热度冷却之后,创业公司仍能保证持续发展。

“三个爸爸”品牌的创生过程,就发生在这样一个品牌成长环境由传统商业环境转向社群的过程。与“小米”手机类似,他们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和社群的放大效应,但与小米的雷军本人自带光环不同,“三个爸爸”品牌的建立,则更具有可复制的价值:

案例缘起于2014年2月,北京的一个重度污染天,戴赛鹰、陈海滨和宋亚南在北京的一家餐厅里为自己孩子的呼吸健康发愁——之前他们在各大卖场找寻一番,竟然找不到一款专为儿童使用的空气净化器。而定位于一般人群的净化器,性能稍好的价格昂贵,价格适宜的效果差强人意,似乎就找不到一款质优价廉的产品。难道这是个死结吗?

无奈的现实和选择的局促强烈刺激了这三个爸爸的神经,而这三个爸爸本来也不是什么安于现状的人。戴赛鹰,原婷美副总裁,商界营销奇才;陈海滨,创业老兵,自营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宋亚南,清华高才,互联网创业先行者;三人均有“涉黑”的记录——戴赛鹰是黑马会会员,陈海滨和宋亚南均为黑马营二期学员。他们意识到这可能是个商机。通过黑马营同学,他们找到了有空净行业背景的李洪毅,迅速组建了一支来自净化器科研机构、电子产品制造和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牛人团队。多方征询意见并反复商议后,他们决定按照“重度垂直”的思路,把目标客户群收窄,为普天下儿童打造一款专用的空气净化器。2014年3月,他们注册成立了三个爸爸家庭智能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父爱情怀”和“爸爸精神”,使他们的创业的项目由“生意”变成了“事业”。2014年3月,他们的故事和决心打动了同样是父亲身份的高榕资本合伙人张震,获得了张震分期给付的1000万美金的投资。4月,在张震的引荐下,他们赢得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的青睐,与分众传媒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行业大咖的帮助下,三个爸爸团队从4月份开始着手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和研发。他们通过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先后访谈调研了700多位父母,找出65个空气净化器的需求痛点,最后归纳总结成12个焦点。经过多次实验试产,三个爸爸团队最终打造出一台足以让市场“尖叫”的新型智能空气净化器。同年8月,他们与创业家传媒“i代言”团队合作,在创业家黑马会全球路演中心举行新产品发布会。

在获得高榕资本1000万美元的投资之后,三个爸爸事实上是不差钱的。但是为了推广和传播品牌,三个爸爸公司决定上线京东众筹,创业家“i代言”团队承诺为三个爸爸对接京东众筹资源。

9月11日,创始人陈海滨撰写并发文《三个爸爸与黑马不得不说的事儿——感谢此生有你同行》。在文中,陈海滨动情地讲述了自己在黑马商帮的支持下走出创业人生低谷的故事,真情流露,打动了很多黑马兄弟:“如果让我用最浓缩的词去评价黑马营,我想用‘温暖’和‘力量’两个词。谢谢黑马营、黑马会,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重新找回自己,找到我们的事业平台。谢谢牛文文——创业界的思想家和导师……我们需要你的关注,请你在未来为我们,也为自己加油。”应该说,在大幕拉开之前,这样一首序曲是一种绝好的情感铺垫,文章悄然拉近了黑马商帮和三个爸爸的距离,黑马阵营成为三个爸爸冲锋陷阵的后盾。

9月12日,《创业家》杂志微博发问,如此泱泱大国,为何至今没有千万级众筹?当天4个小时后,创始人戴赛鹰在微博发出豪言壮语,表示要代表黑马商圈冲击千万级众筹。这个宣言一经发布,就得到了黑马导师牛文文、黑马大师兄杨守彬的关注。牛文文在微博发出声援:“把不靠谱变靠谱,本来就是咱黑马精神”。

9月15日,三个爸爸发布京东众筹预告。因为有了创业大佬的支持,黑马商帮的兄弟都被发动起来了。在微信朋友圈,三个爸爸先后完成了三轮共计三千个集赞任务,得到了京东众筹首页资源、京东商城首页资源和分众传媒赠送的两周分众传媒广告支持。9月22日正式发布众筹,开盘半小时内即筹到50万元资金,当天中午即攀升到100万,众筹首发日筹资金额达到200万元人民币,创造了中国互联网众筹的新纪录。

此后的一个月里,三个爸爸又设计推演了一系列事件营销,包括微博约战、 优酷辩论、送检权威机构制造病毒营销等环节,整个过程中,充分调动和发挥了粉丝的的力量,引起了大众关注,及时地对前期黑马商圈的传播形成了接力。在一轮又一轮的宣传攻势下,三个爸爸的众筹最终在2014年10月22日上午落下帷幕,创造了高达1122万元众筹金额的骄人成绩。

事后来看,整个众筹活动是一气呵成的,但却离不开前期的精心布局和活动过程中准确的环节控制。众筹上线的10月前后,正逢北京遭受史上最为严重的雾霾天气,这是天时。选择京东这个强势品牌合作,这是地利。而整个众筹活动的策划、组织和落实,显示了团队整体较强的计划力、组织力、控制力和执行力,这是人和。诚然,三个爸爸众筹的成功,某种程度上得益于明星企业家的帮助,如创业黑马集团的牛文文,分众传媒的江南春等,但这却反应了团队高超的资源整合能力。

众筹活动成为三个爸爸在粉丝经济生态中建立和传播品牌,实现产品营销的重要环节。在整个活动中,不可忽视的是粉丝团的作用。三个爸爸团队深谙粉丝经济的奥秘,在最初产品调研的阶段,就组建了产品粉丝团,后来在传播阶段又建立了传播粉丝团。营销活动中,两个粉丝团无缝连接,在社交网络上接力转发传播,形势十分喜人。整个过程,三个爸爸游刃有余,手到擒来。总体而言,人努力,天帮忙,最终成就了京东史上第一众筹。

在黑马学院的课堂上,戴赛鹰曾阐述过他对此的思考:“移动互联网已经改变了我们很多的生活方式。我认为这个时代最核心的词是社交,社交关系正在推翻和打乱过去很多的商业规律。我们现在会看到很多很奇怪的企业,比如小米,最近还有很多的争论,有人认为小米不应该做很多生态链上的产品。但其实我们发现小米是有它明确的生态圈布局的,而投资人对小米生态圈的布局是非常认同的。现在小米的生态圈布局已经不是再卖产品挣钱了,比如说小米在2014年11月份的时候,做了一轮空气净化器的融资,当时他们的空气净化器产品还没有上市,估值2500万美元。小米花了几百万人民币的前期投资,推动了一个估值2500万美元的企业。他的玩法已经是产品、资本和用户连在一起的新玩法了,这是以前没有过的。”

据了解,“三个爸爸”也在做儿童智能产品品牌的生态圈。他们的VR产品以及智能机器人产品也即将推出。

2、粉丝:意味着你的商业模式变革。

粉丝这个词,由来已久。自有偶像出现,粉丝这个群体也就相伴而生。如果追溯一下源头,粉丝这个词最初明确使用,应该是从前些年“超女”、“快男”等选秀活动开始的。后来,粉丝现象从娱乐圈逐渐扩散到体育圈、文化圈,一些文化界名人也相应地有了固定的粉丝群体,逐渐衍生为一种“粉丝文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粉丝群体聚集的地方,必有生意可做,于是“粉丝经济”诞生。粉丝经济最有力的实践者,当属乔布斯。乔布斯以他“改变世界”的情怀聚集了难以计数的“果粉”,拥有了大批拥趸,于是便有了苹果手机的旷世胜景——为了获得一部苹果手机,粉丝们不惜“以肾换之”。在国内,从小米CEO雷军,到《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和锤子手机CEO罗永浩,都以经营粉丝群体为其生命线。

三个爸爸的案例也是玩转粉丝经济的经典演练。在戴赛鹰看来,粉丝经济绝不止是营销,而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变革。用户变粉丝,不是一种营销技巧,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在社群经济和粉丝经济中,产品的品牌直接依赖于用户的口碑。打造品牌,须先做忠诚度,再做知名度,这与传统商业模式正好相反。要以产品概念为圆点,定义你的粉丝,针对你的用户群,考虑怎样把用户变成粉丝,然后从原始粉丝团出发,去建构用户的平台设立方式。这个方法,做任何产品(除了2B的产品尚未完全验证),所有2C的产品都可以,而且你在这个行业做到第一,你就可以颠覆这个行业。但是再过五年,所有人都这么玩,我想也没人能赢。所以必须要走在别人前面。

过去,人们提到品牌形象,其实讲的是大众形象。但是在粉丝经济中,形象都是小众形象,刚开始产品不必让太多人知道,就让一部分人知道就可以,然后在用户与产品一起成长完善之后,通过这一小部分人影响大家。利用粉丝的力量打造口碑,以口碑打造品牌。

按照“三个爸爸”的方法论,在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中,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企业和用户零距离、互依存。

经由移动互联网而形成的人与人、用户与企业的沟通,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便捷而高效。对企业来讲,企业可以随时随地找到用户,关注用户,并藉由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这与传统企业不一样,传统企业对用户的认识是模糊的,混沌的。反过来,用户也可以随时随地与企业沟通,譬如发现产品有问题,可以直接通过微博、微信等工具找到企业。这告诉我们,企业和用户因为移动互联网已经是零距离了,双方沟通的成本已经降到极低,资源配置效率也大大提升。

另一方面,企业和用户又是相互依存的。企业需要用户的声音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而用户通过移动互联工具更加便捷地反馈声音,从而获得更加及时的服务。如果企业不理会用户的诉求,用户的负面声音就会在互联网上发酵。在某种程度上,信息控制权已经开始向用户转移了。 

其次,粉丝经济的核心是粉丝的参与。

企业和用户零距离、互依存,促使企业必须时刻关注用户的需求动态,这对企业的经营观念造成冲击。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必须以人为核心,企业做生意,首先关注的是人,然后才是产品。企业对用户需求的持久关注,会赢得用户对其品牌的认同感,忠实的用户就变成了企业的粉丝,他们会长久地追随一个品牌,陪伴品牌成长,粉丝经济应运而生。

粉丝经济的核心是参与,粉丝不再简单地是产品的消费者,而且是下一代产品的设计者。由此,可以引申出三个基本逻辑:

(一)从产品来讲,用户模式大于一切工程模式。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均由粉丝的体验和需求派生。在本案例中,三个爸爸净化器的一切卖点都源于其产品粉丝团的需求痛点。他们把调研阶段挖掘的65个需求痛点提炼成12个焦点,产品的研发制造都是针对性地解决这些痛点。

(二)从品牌来讲,品牌的建立和传播,都必须强调粉丝的参与感和参与行为。三个爸爸案例中,正是其坚实的产品粉丝团和传播粉丝团的良性推动作用打造了品牌的知名度,客观上使品牌成为企业与粉丝的共谋。

(三)从服务角度讲,服务成为企业产业链中举足轻重的一环。服务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口碑,进而影响品牌的美誉度。

“三个爸爸”非常重视的一个动作就是在遵循粉丝经济商业逻辑的基础上,打造产品粉丝团和传播粉丝团。从最初产品调研阶段深度沟通的700多位父母群体中沉淀下来的100多位“偏执狂爸妈”,成为三个爸爸产品粉丝团的基础;而整合利用黑马商圈资源打造的梦想天使粉丝团,以及后来推出的爱心检测活动积聚的明星爸妈,都成为其传播粉丝团的重要组成人群。三个爸爸重视粉丝的参与感,尊重用户的能动性发挥,在整个品牌建设和传播的过程中,包括帮助三个爸爸冲击千万级众筹的过程中,粉丝团都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总之,企业对粉丝参与的重视和精心管理,会促成粉丝与企业的良性互动,从而激发出源源不断的购买力和购买行为。只有尊重粉丝的角色认知,粉丝效应才会逐渐扩大,经济效益也才能持续发生。因此,这又引出了下一个知识点,即粉丝文化的建设。

第三,粉丝经济讲究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价值理念的传达。

企业管理的最高层次,是以企业文化的柔性手段实现对企业的管理。具体来讲,就是利用企业文化的人文力量,促使员工认同企业核心价值观和理念,自觉地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贡献于实现企业组织目标的过程中,把个人的行为统一于企业行为的共同方向上,从而凝结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显然,传统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局限于企业本身内部的。但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在粉丝经济生态中,企业文化的建设就不再限于企业内部,而是扩展到企业粉丝所在的整个社群。这是因为,在粉丝经济生态中,粉丝重度参与企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品牌就成为企业和粉丝的共谋。因而,粉丝经济必须讲究在社群中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理念传达给社群,用企业文化理念打造整个生态链,这包括企业战略制定、产品设计研发、技术选择和团队建设各个方面。

苹果,不只是产品,也不简单是个品牌,苹果首先是一个信念——改变世界的信念。乔布斯正是用这种信念征服了全球无数粉丝,而成为风行世界的创新品牌。在国内,小米的“为发烧而生”,锤子手机的“工匠精神”都获得了部分粉丝的认同与拥护。

在本案例中,三个爸爸同样走这一路线,他们用“父爱情怀”和“爸爸精神”赢得投资人的信任,获得粉丝和用户的青睐。戴赛鹰认为,用企业情怀和文化打造好生态链,研发、设计、生产都不会是问题。有一个例子,三个爸爸团队在最初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曾经就使用静电除尘技术还是HEPA滤网技术有争议。静电除尘技术零耗材,后期维护成本低,但有可能会产生臭氧,造成二次污染。团队存在争议时,戴赛鹰就问:你会给你的孩子使用这样的净化器吗?既然不给自己孩子用,为什么造出来给天下的儿童使用?所以企业有情怀,对技术选择、团队管理都有好处。

与传统的物质经济以需求为动力不同,粉丝经济是以追求为动力的。所以,以“需求”为方向的传统商业模式要转变为以“追求”为方向的粉丝经济商业模式。因为情怀和信念的原因,粉丝甚至可以容忍企业短期的不足,期待它的成长,这是愿景的力量。

第四,碎片化、场景化的互联网生活状态使得社会化营销最有效。

移动互联网技术使人们随时随地的交流互动成为可能,人们在地铁上、茶歇时,随时都可以与自己的朋友圈子形成社交互动。人们离传统的传媒载体越来越远。一个可见的现象是,当下生活在网络世界中的人,已经很少看电视了。因此,粉丝经济生态中的企业,品牌营销要重视新媒体工具,而且尤其要擅长社会化营销。粉丝在闲暇时间在社交媒体上手指一划,一个转发,就会把传播推进一步。

另外,移动互联社交具有场景化的特征,人们对于圈子里的场景化的故事尤为关注,而社会化营销靠的就是内容取胜,靠有情怀的故事。这就启示企业要善于以有情怀的故事制造传播,制造事件营销,因为热点事件的持续发酵有利于传播。

戴赛鹰认为,相比于传统企业大打传统广告的营销方式,粉丝经济的初创企业应该更多使用社会化营销的传播手段,一是因为用户的生活已经碎片化,二是因为社会化营销的传播成本更低。具体的方法,就是在社交网络平台上或者利用新媒体工具将有情怀、有格调的故事让粉丝传播出去。

3、营销:超越产品的物理层面,贩卖信念。

在传统营销学的经典理论中,特劳特的“定位理论”被认为最具实战价值。但是许多创业者在应用定位理论时都会发现,这一理论虽好,却难以下手。当一名新进入某个行业的创业者,想通过营销手段为自己在消费者心智中定位的时候,已经找不到消费者心里有,但是还没有被占掉的东西。因为行业已经发展多年,不可能还有非常好的定位概念留着等着你。

这时,就需要超越物理层面,进入精神层面,征服用户的灵魂。也就是说,要超越产品的物理分析,不止是卖产品,而是必须要卖信念的。

在这方面,最好的传播方式就是讲故事,讲一个有温度有情感的故事,让粉丝产生共鸣。

在获得高榕资本1000万美元投资后,“三个爸爸”团队信心膨胀,曾一度动摇“为孩子制造一台安全可靠的净化器”的信念,想以NewBee的品牌做泛人群产品。正当其对产品概念举棋不定之时,另一位黑马连营连长,微播易的徐扬曾给他们很大帮助,徐扬建议他们还是要聚焦。实际上,张震之所以给他们投资,也是被这一理念打动,认为这个情怀既然可以打动自己,也就可以打动天下父母。黑马兄弟的话让他们豁然开朗,开始注重讲爸爸为孩子造净化器的精神,这一信念被称之为“爸爸精神”,不但要用最好的材质和技术,而且不能容忍有任何一处设计会伤害孩子的健康。戴赛鹰与陈海滨提炼爸爸的精神,一直把它贯穿在所有的环节当中,包括团队的激励。

以此为原点,“三个爸爸”团队对粉丝经济生态中的品牌营销方式进行了精彩演绎:

首先,他们以“共赢”思维借力于强势平台。强势平台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想借力,必须以“共赢”思维使得价值链的多方(至少是双方)受益。三个爸爸营销的成功,借力于如下两个强势平台:其一是创业家传媒,创业家的“i代言”项目是为创业企业发布新品寻找天使用户的项目,三个爸爸是其成立以来的第一个产品项目,有利于i代言在商圈打造名声;其二是京东众筹,国内众筹兴起以后,京东希图通过一个千万级项目奠定众筹第一平台的地位,三个爸爸的决心正中下怀。

借助于强力平台,“三个爸爸”开始通过社交网络,制造事件营销。具体方法是,在社交网络,或者新媒体工具平台上搜索关键字,发现和寻找对此关键字话题感兴趣的名人。如三个爸爸一手打造的“空气净化器是不是精神产品”辩论,就是最初在微博上寻找对此话题感兴趣的名人,然后在优酷视频上论战,引起了大众的关注。

与此同时,“三个爸爸”也从明星或专家等有影响力和话语权的名人处借力,制造明星效应。三个爸爸从影视明星借力,如李小鹏、叶一茜、何洁等明星爸妈;从医学专家处借力,如国家“中医儿科学”学科带头人徐荣谦教授,还包括互联网界、投资界、广告界大佬,为他们提供产品试用,邀请他们在微博上为“三个爸爸”证言,制造明星效应。此外,三个爸爸还参加专业论坛,如2014年8月21日在北京科技会堂举行的“空气净化与儿童呼吸健康专家研讨会”。这些都从不同角度印证了其产品功效的可靠性。

所以,三个爸爸品牌营销的成功,实际上粉丝经济商业模式的胜利。自移动互联网兴起,交互性特征派生了新的商业逻辑,移动互联网不是单向传播,而是双向互动。此时创业企业要想成功,需要把企业变成用户的宠物,用户和企业间建立起情感连系,用户的喜怒哀乐直接左右企业的命运。此时销售模式不再是日常销售,而是饥渴围观。就是创业者制造一个点,让大家围观你,创业者在里面直接销售,这种方式才是移动互联网上要做的事情。

戴赛鹰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即社交,它包含三个方面要素:营销即区隔,要创造品牌性格和人格;营销即故事,为品牌灌注信念;营销即娱乐,互联网营销一定要学会娱乐,譬如一个品牌,互联网风格的名字要起一个,最大的特点不是高大尚,是自黑、自嘲,卖萌、无节操。

以前,传统企业打造品牌,是先打广告,知名度打很好,知名度做好就制造美誉度,然后消费者可以信任,然后是购买。但是在移动互联网上,粉丝可以通过信任度形成购买,购买到好产品就会带来美誉度,美誉度就会扩张变成更多知名度,再形成更多信用度和更多的购买。这样有可能在非常快的时间内引爆。

4、圈子与融资:圈子是创业者不断自我净化的工具,而融资则是其结果。

无论戴赛鹰还是陈海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草根创业者出身,属于从来不会融资,但最后还获得了主流基金认可和各项基金投资的人。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更能理解草根创业者的成长之路,从风险投融资、价值链接和众筹等各个方面,为创业者带来自己摸索得到的独家方法论和有价值建议。

2009年,陈海滨在创业6年之后,才第一次意识到有风险投资这一选项,他想要融资,但其时根本毫无头绪。一次有人介绍他去见一个大牌投资人,他兴奋得三天睡不着觉,见面时说话几乎语无伦次,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以致于回去后,有两天时间不敢出门见人。后来他又去见一家大牌美元机构,但对方其实已经投资同行业内另一家公司,只是想通过他的叙述了解行业,但陈海滨依然没有放弃交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的这种态度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几年以后,另一主流基金之所以能为他的另一个项目投资,正是得益于前述那家美元机构投资大佬给了关于陈海滨的强烈背书。

实际上,陈海滨是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加入黑马社群的:2011年初,就在他的事业刚开始进入较快发展期,也开始谈融资之时,一次出差回来,突然发现200多人的团队只剩下了10多人……当时,公司几近废墟,数据库没有了,财务、物流、企划……所有资料都没了,销售一下子下降90%。此后相当一段时间内,陈海滨不敢看一切和阴谋有关的影视剧,也中断了坚持了近10年的日记习惯,因为不敢面对自己的回忆。但尽管如此,他仍然做了一个最坚强的决定——坚持参加黑马营活动,和众多的创业者和企业家相会,不放弃和外界的任何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因为他相信,圈子和视野决定公司的未来。他给自己定了一个三年恢得元气的规划,结果在黑马导师和兄弟的帮助下,一年就初步恢复了。

走过了那一段黑暗的日子以后,陈海滨总结,创业者要想在社群中成长,有五大要点:1、创业者一定要有方向感;2、创业者要不断扩展自身的圈子和人脉,要对圈子进行深入;3、要对价值连接保持敏感度;4、多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等待机会的来临;5、当机会到来时,要死死抓住,不要相信还有下一次。

如今的陈海滨,不但自己投资了多个项目,也在黑马基金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他看来,中国的草根融资,甚至额度在一亿以下的所有人民币融资,都主要是看人。所以创业者要想实现融资,就要通过社交、学习等手段,不断地完成自我净化,为投资者选择自己增加砝码,随着积淀的不断增多,融资就会水到渠成。

而黑马连营,就是戴赛鹰与陈海滨帮助更多的草根创业者实现自我净化的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