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音频智能硬件,一场群嗨式的跨界?
2016-04-10 10:39 车载智能硬件 互联网音频服务

车载智能硬件的火爆,或许可以帮助互联网音频服务找到更多样的盈利模式。可是,准备扎堆智能硬件的互联网音频服务商们,在前景和生态的利诱下,还需要思考的是理性带来的是突围,盲目跟风不过是群嗨罢了。

车载智能硬件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从2013年开始就有创业者相继涌入,2015年的时候喜马拉雅、多听等网络FM厂商更是不愿错过这个风口,扎堆推出了一系列的车载音频智能硬件。而到了2016年,网易云音乐等音乐平台也开始踏足车载智能硬件,这个市场无疑将变得更加热闹。

不管是网络FM还是互联网音乐平台,似乎都面临着“群雄相争”的局面,也无一例外的承受着版权、内容上的高成本。如此来看,在智能硬件领域试水,尤其是众人觊觎的车载市场,是否寄予了这些音频平台在盈利模式上的突围,亦或者说只是一场群嗨式的跨界?

车载场景到底有多大的想象力?

人无利不往,对互联网公司来说更是如此,车载智能硬件的空前盛况,势必和其市场潜力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事实上,各类数据公司纷纷在数字上为这个市场做了一个估值,创业者想方设法的把这个饼画的越来越大,而车载场景到底有多大的想象力呢?

截止到2015年末,中国汽车保有量超过1.72亿辆,其中私家车数量同比增加了17.77%,而车载娱乐本就属于刚需功能,不难理解,很多人看到了这个市场的潜力所在。于是乎,车载WiFi、行车记录仪以及汽车后市场的创业者层出不穷。从互联网音频的角度来说,传统电台仍然依靠线性播出,播出时段、内容质量等已经远落后于互联网时代的娱乐方式。尽管2015年上半年全国广播广告收入的数字为74.87亿元,相比于往年却减少了0.39%,和日益增长的互联网广告相比难免相形见绌,而不精准的广告也已经成为用户的痛点之一。对比来看,互联网音频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碎片化、多场景化收听需求,内容丰富度和盈利的多样性方面也有着不错的优势。可以说不管是在内容产出方面还是在盈利模式上,车载场景看起来都是一个十足的蓝海市场。

大致来看,目前互联网音频服务进军车载场景的方式有下面三种,一是和车企合作进行预装,不管是网络FM还是音乐平台都有所尝试,不过汽车中控的复杂度要远高于手机等数码产品,这一合作方式的成本无疑是最高的。二是和百度Carlife、苹果Carpaly等车载系统合作,比如说考拉FM、网易云音乐等已经入住百度Carlife的第三方应用平台,而目前这些车载系统还在市场哺育期。第三就是试水车载智能硬件,具有门槛低、兼容性好等特点,似乎是当前涉足车载场景的最佳方式。

扎堆背后的瓶颈:功能和内容

但低门槛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扎堆,不管是行业巨头还是创业者,在智能硬件元器件和解决方案日渐成熟的条件下,炮制出一款车载智能硬件好像并不是太大的难题。早期通过这种模式却也打开了一些市场,当玩家越来越多的时候,产品同质化的难题像一把利剑悬在了每一位参与者的头上。

对互联网音频服务来说,想要走出同质化的泥沼不得不在两个方面打破瓶颈,即功能和内容。先从功能上来说,很多车载智能硬件的产品形态大致相似,即插入汽车上的点烟器插座。核心功能都是通过智能硬件利用蓝牙或WiFi与手机配对,从而在手机上进行控制或播放手机上的内容。但这些产品的核心配置几乎相同,比如说网易不久前众筹上线的网易云音乐车载蓝牙播放器,和车听宝采用了相同的FM发射芯片,而为了提高竞争力,便取巧的选择在充电效率和做工上制造优势。更有意思的是,蓝牙已经逐渐成为汽车的标配,车载FM发射器注定会像黑胶唱片一样被历史淘汰,这大概也是网易云音乐车载播放器等产品用心打磨充电功能的另一个原因吧,至少在未来它仍然是一款值得信赖的充电器。

其实,互联网音频服务商的优势还在内容上,尤其在产品与创业者站在同一起跑线情况下。由于同行业的激烈竞争,各家在内容上可以用不遗余力来形容,就拿网络FM行业来说,各个平台都在积极笼络自媒体资源,在优秀主播身上下了不少的赌注,更明显的是,各类会议和大型活动,也多了网络FM们直播的身影。而相比于网络FM,音频平台在内容上的争夺要更加激烈,用户的付费习惯尚未成熟,为了内容又被迫延续在音乐版权上的烧钱游戏。从这一点来说,相比于多听FM和喜马拉雅等网络FM玩家,网易云音乐凭借自己的主播电台资源和庞大的音乐曲库,既可以和其他车载蓝牙播放器营造内容上的差异化,也为自己在和同行的竞争中有了更多的筹码。但是,在网易云音乐之后,QQ音乐、酷狗等一众玩家会甘心错过车载这个市场吗?或许各家只是把新一轮的内容竞争搬到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新的领域。

不难发现,功能和内容的瓶颈只会淘汰更多的创业者,各行业巨头们竞争关系并不会改变。而车载蓝牙播放器等或许只是一次试水,未来还有更多的产品在孕育之中。

寒冬下的无奈和生态布局的野心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来看,各家为什么要跨界做智能硬件?正如前面所说,车载产品只是在试水,还有其他平台在别的智能硬件产品上进行尝试。或许我们应该聊一聊这些互联网音频服务商的无奈和对生态布局的野心。

各家在内容上的动作还只是投入,作为互联网产品,而且是用户数千万甚至过亿的刚需服务,如何实现盈利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其实网络FM和音乐平台探索出的盈利模式比较相似,即广告和用户付费,虽然QQ音乐也通过版权分销获得了一定的收入,但并没有普适的价值。而不管是广告盈利还是用户付费,终究还是内容为王,刚开始是投入巨资购买版权,UGC内容兴起后,又纷纷转向原创。但广告盈利就意味着有更多的用户、更多的分发渠道。用户付费机制能够实现的前提也是比竞争对手有更庞大且优质的内容,以及更完善的服务来黏住用户。在2015年之前,这个盈利方式看起来是个死循环,智能硬件的逐渐普及似乎为互联网音频服务打开了一个缺口。

对互联网音频服务来说,智能硬件和传统硬件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硬件是用户连接内容,而智能硬件是用户连接服务。除了智能车载设备,智能耳机、智能音箱等都已经成为互联网音频服务商眼中的“宠物”。一方面,有了这些智能硬件产品,将增值服务与硬件打包售卖便成了可能,这也是一种用户付费机制,乐视等视频服务也正是这么做的。另一方面,通过软硬件结合可以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提高用户粘性。而且智能硬件所带来的用户群体也更广泛,比如说老人、儿童等非智能手机用户。另外,网易云音乐等进攻车载场景,就用户质量来说,也更容易转化为付费用户,这从其众筹十天筹集资金就超过100万即可看出。这些都为谋划更大的生态布局奠定了基础。

总的来说,车载智能硬件的火爆,或许可以帮助互联网音频服务找到更多样的盈利模式。可是,无论是什么产品都应该从用户需求出发,准备扎堆智能硬件的互联网音频服务商们,在前景和生态的利诱下,还需要思考的是理性带来的是突围,盲目跟风不过是群嗨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