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风口论”并无不妥,但没把握住本质
2016-05-04 21:44 风口 互联网本质

所有竞争都必须回归到产品的原点,产品或服务才是创业者的护城河。

黑马说:

自从雷军说了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句话与互联网思维一样大红大紫,成为无数企业、创业者顶礼膜拜的真理和正能量。同时,李彦宏认为,风口论是充满投机思维的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很危险。那”风口论“有无不妥,它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本文为您揭晓。

文|龚进辉 

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明星创业者和投资人,雷军的“风口论”在创投圈广为流传,一度被视为创业者的圣经,万万没想到,曾经深信不疑的创业者开始把矛头指向“风口论”,指责雷军忽悠,加上李彦宏、贾跃亭等大佬“煽风点火”,一时之间,“风口论”成为众矢之的,大量误读也让雷军憋屈不已。

迫于无奈,近1年来,雷军多次在公开场合为“风口论”辩解,最近一次是在上个月绿公司年会上,“你见过一个27年永远在IT潮头的机会主义者吗?我这个人是以执着见长,以坚持见长,过去的5、6年时间,如果小米取得一点点成绩的话,只是因为台风,我说我自己是猪而已。”

不过,在智能手机行业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小米的光环日趋暗淡,2015年销量不及预期给雷军沉重一击,他已经不能像前几年那般愉快地做猪,到底是风力减弱还是猪变肥飞不动?想必只有雷军心里最清楚。我们不妨顺着雷军做猪心态的变态,来还原“风口论”的真正本质。

雷军“风口论”并无不妥,但未直击本质

“站在台风口,猪也能飞起来”,这是雷军在小米如日中天时总结的创业心得。从小米发展轨迹来看,雷军眼中的“风口论”核心是选择一个肥大的市场并在最佳时机进入,这与其深信“选择比努力重要”密切相关,“不能只顾埋头苦干,不去抬头看路。应该花足够时间研究风向,研究风口,这样你成功的概率要大很多。”雷军曾表示。

同时,雷军还反复提及“风口论”的前提——1万小时定律。他认为没有任何一个成功者不经过一万小时的苦练,那些在空中飞的猪不止练了1万小时,可能练了10万小时以上,他在创办小米前已经在互联网行业浸淫21年之久。

所以,不难看出,雷军“风口论”的本质是顺势而为,外界只看到他做出正确选择,抓住中国每年4亿部换机大潮的风口强势杀入,而没看到他践行1万小时定律,为创办小米长期修炼内功。傅盛曾爆料雷军对小米崛起的看法,“傅盛,你知道吗?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情,其实本质上不是在于你多强,而是你顺势而为,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

站在雷军角度看,小米在国产手机行业地位的变迁,恰恰有力证明了“风口论”的正确性。即便今天小米没有2014年表现抢眼,但其出货量缓慢增长、叱咤手机行业仍是不争的事实。不过,雷军“风口论”具有局限性,只适用于小米及其生态链公司,不能得到广泛应用,根本原因在于其未直击风口的本质。

至于李彦宏直言“风口论”充满投机思维,称15年来始终处于风口之中,被风口吹得难受,贾跃亭也批评风口论者都是机会主义者。在我看来,不能说李彦宏理解错误,而是双方看待问题角度不同,李彦宏把风口理解为创业机会,与雷军定义的“肥大市场+最佳时机切入”不同,前者普遍存在,后者是小概率事件。其实,“风口论”被玩坏,与媒体、行业的“推波助澜”密切相关。

风口本质:企业为用户提供独一无二的价值

我认为,“风口论”陷入舆论漩涡,根源不在提出者雷军,而在于践行者。在资本市场的“教唆”下,不少创业者没有审视自身优劣势和市场行情,盲目选择热门行业杀入,结局要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淘汰出局,要么在资本寒冬下难以为继。这股创业热潮本质是一种投机行为,其动机是赤裸裸的逐利,始终受制于资本,丧失创业初心注定走不远。

2010年团购在国内兴起,鼎盛时期全国涌现出6218家团购网站,经过千团大战的洗礼,3年内团购网站死亡4670家,今天只剩下新美大、百度糯米、拉手、窝窝等极少数玩家。2015年掀起互联网金融浪潮,P2P企业峰值达4000多家,结局要么跑路,要么倒闭,外界预测2016年底90%的P2P企业将阵亡,未来存活下来且活得滋润的玩家寥寥无几。

2015年上半年O2O行业风起云涌,推拿、洗车等各种上门O2O层出不穷,补贴战、价格战开道,导致市场被催熟和泡沫化。由于缺乏用户忠诚度和清晰的盈利模式,年中股灾给大热的O2O行业浇了一盆冷水,下半年形势急转直下。投资人转向理性,没有核心竞争力的O2O企业在资本寒冬下成批倒下。

如果创业者一味把失败归咎于错误听信“风口论”,而不检讨自身原因,那显然不恰当。值得注意的是,智能手机行业与团购差不多同一时间兴起,彼时雷军刚创办小米,鲜少有人知道其存在,雷军也没有提出“风口论”,结果团购行业爆发比智能手机更早更猛烈,2010年12月全国团购网站数量猛增至1726家,这与“风口论”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创业者盲目扎堆热门行业的结果。

在当前中国创业环境下,创业者很难在市场、技术、营销建立强有力的竞争壁垒,以手机行业为例,在小米的带动下,2012年互联网手机名声大噪,盛大、360等互联网公司和中华酷联纷纷布局,电商铺货、四核处理器、社会化营销成为手机厂商的标配。

事实上,所有竞争都必须回归到产品的原点,产品或服务才是创业者的护城河。风口的本质是企业为用户提供独一无二的价值,形成用户选择你而不选择对手的理由。如果产品或服务本身对用户没有价值,补贴再凶猛也没有任何意义。

制造风口是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唯一出路

不少创业者可能困惑,他们清楚地明白产品的重要性,也想为用户提供独一无二的价值,成为风口的猪,但外部大环境根本不允许,不可避免走入同质化竞争的死胡同。即便占据先发优势做猪,也会被蜂拥而至的竞争对手削弱,从风口跌落摔得很惨。

似乎这是个无解的难题,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企业从创办第一天起就必须想清楚自身存在的意义,只关注企业内部运营,而忽略竞争对手和用户需求等外部因素,这无疑是个危险的举动。当然,具备竞争思维和用户思维只是走向成功的基本条件,为避免身陷同质化竞争泥潭,创造引领潜在用户需求是唯一破局方向。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有一句经典名言,“企业唯一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这与创造并引领用户需求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何创造顾客?归根结底是深耕风口,这里的风口不是雷军常说的顺势而为,而是徐廉政提出的为用户提供独一无二的价值。要知道,企业的责任是清晰定义产品价值,并顺应用户观念成功占领其心智。

创造顾客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iPhone。2007年,乔布斯发布第一代iPhone,尽管算不上完美之作,但难以阻挡其成为划时代的革命性产品,触摸屏和时尚设计一举颠覆用户对手机的认知,智能机取代功能机成为用户购机的首选。2008年横空出世的唯品会亦是如此,使品牌特卖深入人心,创业3年多便成功登陆纽交所,3年股价上涨69倍,成为资本市场的“妖股”。

反过来说,如果企业能够清晰定义为用户创造独一无二的价值,借助定位理论对潜在用户完成价值塑造,那就可以制造风口,进而创造顾客,这也是企业认清自身使命和战略方向的体现。否则,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参与感、免费等所谓互联网思维精髓,只是空洞的宣传口号,禁不起市场检验,无法帮助创业者从红海中杀出重围。

企业都想为用户创造一种价值,但容易忽略用户的视角,始终无法得到用户认同。如果能针对对手寻找到正确、独一无二的价值,并形成正确的商业模式落地,企业就能够制造风口。显然,“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古老的道理在商业社会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