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就是投机?体育创业在洗牌,体育投资也在洗牌
2016-11-21 10:14 投资 体育

这是人性,因为投资就是投机

在体育创业经历几拨转变后,很多项目淘汰,但也有一部分公司开始浮出水面;与此相对应的,体育投资也经历了这样的波折,在陷阱中不断洗牌:换办公室、没有募到钱、基金合作不畅、投资多数属于无底洞……

有一件事情小有感慨。

2015年6月,在我们准备出来创业时,在上海进行了一场路演活动,有两位创业者身上都带有青涩:这就是格斗迷的侯创业与弈客的傅奇轩。在路演上,他们表现得不够优秀,尤其对傅奇轩来说,作为律师的他这是第一次出来路演,第一次对公众说他的项目。事后证明,这样的不好表现只是个开始,此后这两个项目懒熊对接了很多投资人,但都没有一个好的结果。

他们在折磨中前行。一次又一次。

不过,他们都没有放弃,侯创业及其团队基本可以自给自足养活自己;而傅奇轩在小众的棋牌市场,与另外两个合伙人一起自己掏钱300多万元坚持到现在。好消息来了,一年后的今天,他们两个项目都拿到了千万元级别的融资。我很高兴,因为这是坚持的力量,很多时候大部分人都不看好你,包括投资人,但创业者就得证明他们的判断是错的——专注踏实做自己的产品从来都不会错!

恰恰相反,有一部分人开始“失踪”了,过去这部分人在我的微信朋友圈非常活跃,他们的项目也处于“风口浪尖”,深夜时他们给自己打鸡血,说自己的项目或者分析其他。没错,这就是体育创业者与投资人。从他们在社交媒体上的反应来看,尽管不能证明他们的项目死亡,但可以证明不活着了——公司官网、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都停止了更新。

春去冬来,季节在按照自己的规律更替着。当上帝将地球上的气温调整到30度左右时,草类植物减少,恐龙灭亡,人类开始统治世界。好的与坏的、善的与恶的、大的与小的、多的与少的、优秀的与卑劣的,所有存在都是合理的,只是我们在不同环境状态下接受的程度不同而已,比如创业,比如投资。

具体在体育行业,在连续两轮洗牌之后,体育投资也自然迎来了洗牌的过程

这也是合理的,因为在中国有一部分人投资就是投机,哪里有捷径就往哪里走,歪门邪道总比人间正道更吸引人。曾经的房地产如此,互联网如此,如今的体育行业也是如此。当然,政府等在各方面也在积极释放这种“投机的信号”,或许也只有投机才能拯救、甚至发展中国体育行业。我们看到,如今不管个人还是机构拥有多少财富,都会尝试进行投资。体育大热,从2015年初开始,很多资本都疯狂开始布局。

但我们得明白,不管你拥有多少财富与金钱,这些都是流动的,即使你身价上千亿,这些钱你只是替别人(或替上帝)暂时保管,早晚有一天是要归还的——金钱不是流动到这儿就是流到那儿,每年也会诞生数不清的财务自由者。过去的一年,我们也看到很多投资开始流动,有的死亡、有的停滞、有的创造更多财富,也使体育产业不断进行更替。

2015年,我遇到大大小小的机构与个人投资,他们拿出很大热情来投体育。比如,他们可能就四五个人,但在北京国贸这种豪华地段租下四五百平方米的办公室,装修豪华,潜台词是告诉创业者,他们有钱、牛逼,得让他们投资!还有投资人不管什么项目都砸了钱再说。但如今,这批人大部分都不见了,或者不出手了,他们的表现是:

换了办公室,找了一个特别寒酸甚至凑合的办公地点;

看不懂体育,压根不出手了;

把钱拿去理财也不投了,理财到期后再还给LP;

基本投了几个项目后关闭,跟期待的预期差距很大;

基金宣布成立后,压根就没有募资成功,属于空壳,自然淘汰。

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早期很多投资过于投机心理,他们看到体育行业火热了,对其发展有了一种乐观预估。所以很多基金设置的年限大多3+2,甚至是1+1。但在体育行业,必须得有长线准备,公司的发展很多时候低于预期,投资人得有足够的实力与耐心来等待,而不是一口就吃成个胖子。

最近,乐视体育也出现这个问题,想必大家都看到了,甚至很多人会讨论乐视体育的生与死。实际上,不管是支持生还是死的人,我们都可以换一种角度来看看,就是在未来10年,乐视体育到底在体育产业占比多大。

显然,在美国占比最大的是四大体育联盟,然后是围绕职业体育的媒体、周边产品等,以此掀起大众体育消费的热潮。

在中国同样如此,在未来10年,中国的中超、CBA等几大体育联盟也是最核心,这些能否成功才是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乐视体育只是其中一个活跃的公司,他活得好是榜样的力量;假如他们遇到什么问题,那也是商业的自然规律,并不会影响到体育产业的发展,也不会影响到投资人的基本信心——甚至我在想,中国体育产业想要发展起来,必须得有很多挫折,然后再出现稳重、经常反思的“乐视体育”们,不然这个行业太单薄了:资本从来都是投机的,乐视倒下了,苏宁站起来了;苏宁倒下了,千千万万乐视体育又站起来了......

而且,乐视及其乐视体育遇到问题,恰恰留给了很多创业者反思的机会,很多创业者动辄就谈布局与生态,实际上能够做好一个小产品难度已经非常大了。贾跃亭及其乐视令人敬佩的就是在BAT的夹缝中,还有能冲出来的可能,而且也只有这七八个生态拼在一起时,才有可能跟BAT对抗与抗衡。但在这种大生态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管理失控,产品研发跟不上的问题,所以乐视及其乐视体育不是创业者们的“成功学”,这种生态与野心切不可轻易模仿,甚至是复制

商业的归商业,交情的归交情,同情的归同情,多数时候,失败者是没有机会辩解的——如果公司都死了,同情还有意义吗?所以当问题出现时,我们绝不应该人云亦云,在体育行业我们始终得保持独立思考,因为只有这样才是对这个行业最好的贡献与包容——创业与投资都是如此

我曾经说过体育行业很多公司的三种商业模式是:熟、很熟、特别熟。不少投资人喜欢去投资源型的公司,不少创业者也希望去弄资源,但当这些资源握在手里时却不能转化成产品,并有为之付费甚至信仰的用户,那么再多的资源也没有用。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是好的产品,而不是那些华而不实的各种关系组合。因为曾经在房地产行业,我看到很多地产朋友在维护政府、银行、公安等资源,然后整天去跟他们喝酒搞关系,但政府领导一旦换届他们那种资源就基本结束了——有几个朋友,整天喝酒身体都垮掉了。

当然,如今的体育投资我们也得按照10年周期来看,在5万亿甚至10万亿的体育产业,到底哪些是核心、重点,那么就早点去做这些最重要的,而不是当下最火热的。这里面需要眼光、勇气,同样也需要智慧。

我还是那句话,体育创业洗牌没什么不好,创业者都是“耐操型”的,打倒在地上了,拍拍屁股就站起来了;站不起来的,躺在地上也没什么不好;体育投资也一样,死了一家又一家,也不会打击任何投资人的信心,而且有过这种经历后他们还会更务实一些,导致创业者与投资人都会踏实与专注,然后沉淀一些东西后,他们再开始新一轮疯狂——这是人性,因为投资就是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