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 IPO 模型 (附:我的每日阅读清单)
2016-12-12 09:41 IPO IPO模型

“你每天都看什么东西?你是怎么写出来那些文章的?”

本文由42章经(微信ID:myfortytwo)授权i黑马发布,作者曲凯

最近和各种朋友见面聊天都会被问到类似的问题,那就是:

“你每天都看什么东西?你是怎么写出来那些文章的?”

今天就统一作答一下。

上面这张图就是我所说的人生的 IPO (Input,Process,Output)模型,我曾经在几个月前的知乎 Live 中有完整的讲解过。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 获取信息输入-大脑处理-总结输出 的一个过程,对于我来说,写东西就是最终的输出。那么怎么写出来无外乎就是看 有什么输入 和 怎样处理。

信息的输入永远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一手信息——也就是完全通过自身得到的一手的信息,比如和人聊天、比如自己实际动手实践;另一种是二手信息——也就是直接汲取别人总结出的经验,比如看书、看博客。

而大脑处理的方式却有无数多种,这里就要提到著名的查理芒格的理论,他认为:每个人要理解这个世界,都需要自己找到底层的思维模型(mental models),这些思维模型应该是来自于不同学科和方面的,而大概 80 到 90 个模型就能帮助你处理 90% 以上的问题。

那么查理芒格所指的思维模型到底是什么样的?

比如上图,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复利模型”,也是查理芒格举例时最先提到的一个思维模型。

此外,常见的思维模型还有“幸存者偏差”、“奥卡姆剃刀”、“帕累托效应”等等。而我个人常用的有“控制变量法”、“极限法”、“决策树”等等。

(DuckDuckGo 的创始人曾经总结过上百个思维模型,36Kr 有翻译发表过,题目为“常用思维模式大全”,一共上中下三篇,感兴趣的可以直接搜索查看。当然,看来的终究不如实践来的好。)

再说回信息输入。除了不断与人聊天,我主要的日常输入方式就是阅读各种外文的文章。我认为中美两地的科技内容过去主要是“信息差”,即人们可以直接从美国文章中摄取信息并直接实践,谁快谁就赢了。而现在主要是“观点差”,国内科技相关的理论和评论文章的数量和质量都还远远不及美国。

以上这张图出自文章 “What do Elite Venture Investors Read Every Morning?”

是数十位美国 VC 投票选出的阅读源,越左边、面积越大的就越受欢迎,其中绝大部分也都是我一直在看的,内容确实都不错,所以可以相信这个榜单的有效性。

其中我最喜欢的几个是:

Mattermark Daily:专人手工挑选各个渠道中每天最好的几篇博客文章,做成选集发送,是低成本大量阅读美国精品内容的最好方式,关注了这一个就能每天读到十篇左右的好文章。

Stratechery:Ben Thompson 是我见过的写科技评论文章写的最好的人,每次的文章都很长,观点鲜明且言之有物,国内基本没有能够与之对标的人。

A16Z,Ben Evans:这是两个订阅源,但其实 Ben Evans 本人也是 A16Z 的合伙人。这两个订阅源都会每周发一篇周报,里面有他们自己写的或读的精选文章。

AVC:Fred Wilson 哪怕不算 VC 的鼻祖,也一定算 VC 里写博客的鼻祖了。他竟然拥有一个域名是 avc.com 的个人网站,简直站在 VC 之巅。AVC 也是日更,但更像是 Fred 的个人日记,会写一些非创投的东西。

Social Capital:这个是列表中没有但我个人很喜欢的,这家新基金是原 Facebook 的增长团队负责人做的,他们用很重数据的方式做投资,邮件订阅也是周刊,每周分享观点和好文章。

Medium:这是一个订阅平台,可以根据主题或作者来选择订阅,平台每天都会发一封邮件,偶尔会有一些好文章推荐。

其他的还有很多大家都可以自行探索。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就每周看我的 Weekly 栏目就好了(笑)。

写了这么多,我的文章是如何写出来的大家应该也明白了:

每周见十多个人、每天读几十篇文章作为输入;不断地思考和训练自己的思维模型来处理信息;再加上不断的以总结和分享为目标进行的整理产出。

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