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一个商品坑了中国7000亿,不满足,割地、赔款的要求都来了……
2020-04-29 10:53 澳大利亚

2靠一个商品坑了中国7000亿,不满足,割地、赔款的要求都来了……

作者| 猫哥

来源| 大猫财经(ID:caimao_shuangquan)

01

新闻看久了,你就会发现互相甩锅是目前的常态。

最近一个月,对新冠不够重视的地方都被狠狠打了脸。意大利、西班牙告急,紧接着英伦陷落,最后是美国后来居上:一个月内确诊了70多万,成了世界上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

眼看着确诊人数不断增加,这些损失惨重的国家打算找冤大头为自己的失误买单。

反应最迅速的美国,很早就动起了索赔的念头。有律所发起了对中国的诉讼,有议员提出了奇葩倡议,“总统该迫使中国减免一大部分美国债务”,把主意打到美国国债头上了。

印度的胃口也不小,张口就要中国赔偿20万亿美元,真不知道是怎么算的;

思路最清奇的是近几年没啥存在感的澳大利亚,不仅当地媒体扬言要向中国索赔,还真有议员打算让中国公司“割地”:

3月底的时候,澳洲的《每日电讯报》算了笔账,说疫情导致澳大利亚人均损失5000澳元,这笔钱应当由中国作出赔偿;

有国会议员受到启发,于是搞出了一个提案,不光要中国对澳大利亚进行“战争赔款”,还给出了“割地”的备用选项——考虑收回达尔文港和中国公司租用的土地作为补偿;

除了甩锅和索赔,就连城市间的友好交流也割断了。澳大利亚的沃加沃加市,就在投票后决定断绝与昆明市的友好城市关系。虽然市长随后道了歉,但这种神奇的操作还是挺招黑的。

最近这几年,澳大利亚的日子过得没以前顺当了,先是烧了场扑不灭的世纪大火,紧接着又碰上了疫情,在接连不断的降息尝试后,早就疲软的经济连续被按在地上暴打、再也看不到昔日的繁荣景象。

对视选票如命的政客来说,与其承认自己应对不力,远不如找个靶子把责任推出去轻松。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此类操作层出不穷,他们早就称得上是轻车熟路了。

02

作为一个在战后崛起的发达国家,澳大利亚的发展离不开英国和美国的支持。

在18世纪末期,澳洲本土只有寥寥31万左右的原住民,直到1788年,英国在澳大利亚建立了第一个殖民地,这片土地才开始真正有了现代历史。量大质优的澳洲羊毛挤占了欧洲本土羊毛的市场空间,靠着繁荣的出口贸易,日后方兴未艾的澳大利亚经济开始初露端倪。

1851年,墨尔本发现了储量丰富的金矿,这掀起了一波狂热的淘金潮。

在暴富的诱惑下,大量淘金者涌入澳大利亚,包括不少怀揣异国梦的华人和黑人,清一色的壮年劳动力。不到四十年的时间,全国人口从四十万猛增到了三百万,翻了近八倍。

除了数量众多的矿业人才,澳大利亚也搭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顺风车。1863年有了硝酸甘油炸药、1876年又有了有线电话,坐在矿山上的澳大利亚成了名副其实的“暴发户”。

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日本经济开始逐步恢复,澳洲的丰富矿产和农产品(000061,股吧)出口进入了长达20年的黄金年代。

那些年里,当局深感人丁稀落的不足,开始了大规模的移民计划。只要你是欧洲血统、身体健康无犯罪记录,就可以成为澳大利亚的移民,上百万人涌入。

1950年,以英国为首的几个英联邦国家还出台了英版的马歇尔计划——“科伦坡计划”。在美苏争霸的大背景下,澳大利亚开始接纳来自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学生和移民,人口接连上了好几个台阶。

人口流入、贸易繁荣,最终促使了澳洲跃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03

在澳大利亚的出口贸易中,矿石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资源丰富的铁矿石。

当今世上三家铁矿石巨头中的两个都得靠澳洲的矿山吃饭。在战后美国建立起的贸易框架中,担任原料供应商的澳大利亚赚了不少钱。等到了二十世纪末,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开足了经济发展的马力。从房改到基建,钢产量一日千里,不断增长的铁矿石需求又给澳洲的铁矿石贸易添了把火。

本来,国际铁矿石贸易体系里有一个长期的定价协议,牌桌上的供需双方势均力敌,所以十几年来价格能维持基本稳定。但看到中国加入进来后,澳洲又动起了小心思。

怎么才能多赚中国人的钱呢?他们想到的办法是涨价。

打从中国加入定价谈判后,铁矿石的价格就开始疯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累计上涨了337%。眼看着铁矿石疯涨,中信泰富在06年从澳洲人手里收购了名为SINO的中澳铁矿项目,结果却被坑得很惨,不仅上百亿的投资血本无归,十年后还被当地法院判赔了近300亿人民币的损失。

从2004年到2010年,中国钢企因铁矿石价格上涨多支出了7000多亿元,差不多是同期中国钢铁企业利润总和的2倍,约等于当时澳大利亚GDP的10%。

不过随着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以人民币计价的铁矿石现货和衍生品交易比重不断增加,再也不用做过去那个唯唯诺诺的冤大头了。

04

如果只靠卖铁矿维持生计,澳大利亚早就跌进资源诅咒的大坑里了。中东、南美、俄罗斯,不少后起之秀都倒在了这里,反倒是澳洲经济在长达27年的时间里从未有过衰退,堪称奇迹。

原因很简单,除了卖矿之外,他们还有个躺着赚钱的妙招——移民。

作为有着悠久移民传统的国家,澳大利亚有着一整套的吸收移民的优惠政策。除了受过高等教育的留学生和稀缺的技术移民外,钱包鼓鼓的商业移民也很受欢迎。

从2004年开始,每年平均有35万移民前往澳大利亚。旺盛的移民生意不仅催生了不少中介机构和就业岗位,还带来了数量众多的“新鲜韭菜”,无论是消费还是地产都获益匪浅。

在海外热钱的驱动下,澳洲房价持续上涨了55年,涨幅高达66倍,成为全球炒房客最爱之一。房地产占了澳洲GDP近9%,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是无需多言——

即使是在经济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澳洲依然保持着2.69%的增速。低廉的原材料和移民支撑的内需,托住了澳大利亚的“经济底”。

但在享受发展红利的同时,房地产带来的负面效果也同样显著。疯狂的楼市透支了当地人的购买力,不仅年轻人买不起房,不少工薪阶层也开始付不起高昂的房租。

以至于很多无家可归者在澳大利亚央行门外搭起帐篷,有人在帐篷上这样写道:“对于许多人来说,这才是他们在悉尼买得起的房子真正的样子。”

为了平息年轻人对房价飙涨的怒火,澳洲习惯性的把矛头对准了中国炒家。一边大幅增加房屋供应,一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打击炒房客,诸如收紧移民政策、增加海外印花税、房屋空置税……

但如此一来,外资投资暴跌了6成,中国买家对澳大利亚房产投资更是骤降至13亿美元,让出了第一宝座。没了出手阔绰的接盘资金,早就空心化的澳洲经济不可避免的开始动荡。

2018年,这个“只涨不跌”的楼市神话崩盘了。

在那一年里,澳大利亚的整体房价下跌了5.1%,跌幅甚至超过十年前的金融危机。早期在澳洲投资的富豪也开始有了撤离的打算,比如15年在悉尼购入豪宅的奶茶妹妹。

因为楼市下跌,2018年四季度三个月里,澳大利亚家庭财富蒸发掉1700亿美元,在房价暴跌的大背景下,这个号称人类史上最扛衰退的国家也要撑不住了。

2019年6日,澳大利亚降息25个基点至1.25%,这是澳大利亚近三年来的首次降息,一降就降至历史低位。

但在经济熄火的衰退里,降息是辆一开始就停不下来的过山车。等到2020年3月,澳大利亚的基准利率已经降到了0.5%,可经济依然没什么起色。

05

最近几年,经济难见起色、出口贸易也风光不再。

面对庞大的外债和疲软的内需,澳大利亚也不得不重新思考出路,幸运的是,与其发达国家身份匹配的教育资源成了救命稻草。

以2019年US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为例,前100名大学分布中,澳大利亚占7%,仅次于美国、英国,高居全球第三;而在2019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也有5所澳大利亚大学挤进了前50强。

在政府有意识的推动下,澳大利亚的教育出口产业越做越大。根据公开数据,整个2018年里,国际学生为澳大利亚创造了320亿澳元的收入,其中三分之一来自中国留学生。

考虑到留学家庭优渥的经济条件,留学生们不仅能直接带来教育收入,还能通过第三产业服务刺激当地产业发展。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澳洲很可能在2025年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留学目的地,相应的,每年进账的几百亿外汇也能缓解日益严峻的财政压力。

可在今年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下,澳洲过去二十多年的努力可能要化为泡影了。

2月1日,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即日起禁止所有在2月1日以后从中国飞抵澳洲的民众入境。禁令宣布后第二天,就有74名中国学生在澳大利亚机场被扣留。

为了能顺利返校复课,有人提了一个曲线救国的妙招:由学校提供7000块的补助,让中国留学生从第三方国家“偷渡”入境,这就避免了被禁入的尴尬处境。

然而14天的时间还没过完,莫里森在2月13日再次官宣:原定为期14天旅行禁令延长一周,2月22日之后是否继续,则要根据每周疫情评估而定。

虽然在不断的抗议和交涉后,一刀切的粗暴禁令松了口子。

但在漫长的拉锯过程中,本土的留学产业也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虽然政府也给了高校不少补贴和优惠措施,但仍然会减少将近两万多个工作岗位;

如果疫情持续下去的话,在未来的三年时间里,澳洲经济可能面临着高达600亿澳元的损失。

真到了那个地步,得跟咱们讹多少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