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田大数据解读:菜比肉贵,所为几何?
2021-10-27 16:39 一亩田大数据

近日,走进各地的菜市场,各类蔬菜的价格均出现大幅上涨,在北京海淀的某社区超市,菠菜15.9元/斤,茼蒿12.58元/斤,真是堪比肉价。

有市民甚至晒出图来,以前做菜是菜多肉少,现在做菜基本就是肉了,青菜都成了点缀。

菜比肉贵

根据农业农村部行情价格监测报告(10月15-22日),19种蔬菜(大白菜、西红柿、黄瓜、青椒、油菜、菠菜、洋白菜等)平均价格为4.87元/公斤,比前一周上升11.6%,同比上升27.4%。菜花、茄子、菠菜、豆角和芹菜的价格环比涨幅较大,幅度分别为26.9%、20.3%、17.5%、16.8%和16.7%。

根据一亩田天机农业大数据显示,各类蔬菜品类的采购热度同样呈现快速上涨趋势,单从采购商平台联系数量来看,10.17-10.23日周,大葱同比上涨 128% 、白菜同比上涨 134% 、甘蓝同比上涨 45% 、萝卜同比上涨 50% 、鲜辣椒同比上涨 22%。

数据显示,河北、山东等主要产区的采购热度均呈现较高的增长。以白菜品类为例,各个产区日均20%以上的采购热度增长已经持续了近1个月。

为什么蔬菜价格涨不停呢?

一亩田大数据研究员根据对各个品类产地及市场的行情变化的持续跟踪,给出了解读。

第一,季节轮候。10月这一段时间本身就是蔬菜产地季节轮候的时节,北方蔬菜逐渐从旺季变为淡季,南方的菜品还没有跟上。每年都或多或少会出现这种暂时性的价格波动。平台上南部蔬菜大省,如云南、广东、贵州等地也大都会在11月份才能逐渐上市。

第二,降水因素。今年北方的一些主产区,山东、河南、河北等都多少经历了过多降雨的影响,对作物的产量、采收、物流运输等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今年一亩田河南暴雨救灾行动期间,就帮助过不少地里几乎绝收的菜农。

第三,流通格局。放眼全国整体的蔬菜流通看,这种价格的波动也是正常现象。很多蔬菜都是产地全国分散种植、销售半径也很长,呈现出大生产、大流通的现状,这么庞大的流通网络下,从天气变化、物流条件等大气候到局部的市场到货量、采购量等的变化,都会出现价格的波动。

对这种价格波动还是平常心。本轮价格波动其实也只是涉及少量蔬菜品类。

种植户挣到钱了吗?

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行情好,种植户却挣不到钱。本轮行情也不例外。总体而言,即使价格有提升,但是产量也出现减少,农户的总体收益还是没太多变化。

另外,市场和产地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让这种价格变化并没有直接从消费端传导至产地,让菜农受益。

像白菜品类,北京新发地价格稳定在1元左右,还呈现上涨趋势,有新发地的采购商反馈,北方个别产地价格仍然出现过0.1-0.2元左右的价格。这一方面是因为产地信息的滞后,对外界的价格和供需关系等信息缺乏敏感,另一方面也是种植户的销售渠道单一,只能“坐等靠”,等着别人上门来收。

“销售方式传统、信息不对称、渠道单一仍然是很多地区农产品卖难、农户增收难的重要原因,即使面对上涨行情仍然难以增收。”一亩田研究员介绍。

“希望产地种植户能充分利用一亩田这样的电商平台,多了解外部的采购商需求和价格信息变化,可以对自己的经营有很强的指导。另一方面,种植户也可以选择直接从产地发往批发市场,直接按照市场售价销售,这方面一亩田遍布全国几十个城市的批发市场代卖渠道可以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