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云数据谭瑞忠:云计算不重要,企业数字化转型最重要
2018-12-16 19:33 谭瑞忠 华云数据 黑马社群大会

云的概念不是简单的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云的概念已经慢慢变成了怎么样敏捷。敏捷,不见得是IT层次的敏捷,是一个业务层次的敏捷。只有达到了业务层次的敏捷,中国才能实现全面的数字化转型。

创业家&i黑马讯(记者李夜)12月16日消息,由创业黑马&i黑马主办,旗下产业媒体数字观察承办的“2018企业服务产业独角兽峰会”今日在京举行,华云数据集团联席总裁、首席技术官谭瑞忠出席活动并发表演讲。

谭瑞忠在演讲中表示,“云的概念不是简单的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云的概念已经慢慢变成了怎么样敏捷。敏捷,不见得是IT层次的敏捷,是一个业务层次的敏捷。只有达到了业务层次的敏捷,中国才能实现全面的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的意义在于对客户、对企业业务的提升,而不是对IT信息化的提升。所以,怎样对企业能够有很深的业务提升?上云是必由之路。一定要把下面的基础资源完完全全用云的方式管理起来。一定要真正挖掘到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创新点。”谈及数字化转型,谭瑞忠认为。

以下为经创业家&i黑马编辑过的演讲节选: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云?

中国的企业为什么需要上云?

十几年前,云计算这个概念就开始炒作了,到现在还是蛮火的。我想跟大家提议一下,云的概念不是简单的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云的概念已经慢慢变成了怎么样敏捷。敏捷,不见得是IT层次的敏捷,是一个业务层次的敏捷。只有达到了业务层次的敏捷,中国才能实现全面的数字化转型。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在过去十几年,在云计算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看到很多公有云的成功者、很多私有云的开拓者,以及现在比较火的混合云。为什么中国企业对公有云的依赖没有像国外那么强?我们认为这是由于中国企业的现状造成的。举个例子,中国企业虽然对降低成本有很多的要求,但它的要求绝对赶不上美国、欧洲的企业。

反过来,中国企业对业务的敏捷有相当大的要求。为什么这样讲?从个人的经历来讲,虽然做了二三十年的IT,我从来不认为,现在我们还可以用IT的标准化、信息化的制约来要求企业业务。中国企业业务的推动力,开源比节流更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公有云作为一个相对标准化对企业云的解决方案,对中国企业来讲,并不是很适合。

过去,华云数据做了很多转型,包括从公有云向私有云的转型,再到现在混合云的。混合云有很多概念。有人讲混合云是私有云+公有云。实际上,从广义云的角度来讲,混合云的概念并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国外,有人提过一些反向混合云的概念。举个例子,像Google这样伟大的科技公司,在做云计算的时候,可以把公有云的环境私有化,这样就可以打通私有云里的应用和公有云的应用的连接。这是一种反向的做法。

你可能会意识到,这种做法可以帮助企业做一点点改进,但没有办法把企业现有环境统统打通。现有企业是什么样的环境呢?过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中国企业已积累成了现在很混乱的IT环境。

比如说裸机,有很多客户是不可能裸机的,有很多客户有不同的虚拟化技术,有KVM的技术、有其它厂商VM(Virtual Machine,虚拟机)的业务。它们也有不同的管理技术,比如IT管理、存储管理等。甚至有一些企业的业务部门,在所有的公有云上,跑它的应用。企业已经变成了一个完完全全混合的场景。因为在中国的企业,业务敏捷性的需求,不停地驱动着IT的混合场景。

所以,华云最近提一个正向混合的概念。如何从企业的现状出发,用这种云的概念来管理企业的资源。这种资源包括IT资源、传统的存储网络、传统的安全体系等,同时也包括其它的资源,比如应用、数据、企业协同等。

如何用云的方式来管理所有企业的资源,而且在一个混合的环境里?不管是不同的VM也好、公有云、私有云也好,都要统一管理起来。这就是华云提出的正向混合的概念。目的是,如何帮助企业能够从现状入手,继续支持企业业务的创新。

云服务提供商该怎么做?

云提供商、服务提供商、云厂商应该怎么做?华云作为一个例子,我们做了很多尝试。

第一,我们认为任何一个云服务提供商必须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和技术。产品是我们显示核心技术的方式,所以核心的产品很重要,但这种产品是不是可以用一种标准化的方式,交付给中国的企业客户。我们认为是不可能。

我本人此前一直在大外企公司工作,比如IBM、惠普,做了很多年的云计算。从国外的视角来看,标准化的产品是一个必然趋势,这些人或这些厂商,认为只要我有标准化产品,就能够帮助企业用标准化的方式降低它们的成本,就可以让企业来接受我的标准化产品。但这个逻辑在中国不适用。

反过来,像我刚才强调的,不要用标准化的IT解决方案来限制企业的业务发展。一定要反过来。

怎样通过一些标准化、有核心技术IT的产品,帮助企业的业务发展呢?定制化服务。华云一直凭借核心产品、核心IT、核心技术以及客户的眷顾、支持,来赢得我们在中国市场的一席之地。

中国云走向何方?

中国的云要走向何方?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简单分享给大家。

第一,技术融合。云计算、大数据或人工智能的市场是一个很好的市场。这个市场很大,而且在增长。

在这种小场景里,技术创新一定会有的。过去十几年,当时我代表IBM推广云计算的时候,就在讲什么叫云计算?为什么网络计算不是云计算?为什么虚拟化做不到云计算的能力?后来慢慢发现,这种概念型的东西都被技术创新颠覆了。

到现在,我感觉到过去传统的讲法—IaaS、PaaS、SaaS—这种对云计算的定义也在被颠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有很多其它的AI智能出现了,慢慢地把这种概念型的东西打破了。

那现在是一个什么场景呢?技术融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从客户角度来讲,它不在乎是IaaS、PaaS或SaaS,它需要解决业务敏捷性的问题。所以,技术融合是一个云服务提供商需要帮客户在后面解决的事情,而不是推到前面。

包括现在的超融合,也即技术和存储的融合,也是一个创新。将来,还有哪些创新呢?比如容器,容器会跟虚拟化并行存在。裸机的环境也会并行存在。不同的公有云、不同的私有云都会并行存在。这是一个现状。企业会按照这个现状往前发展。作为IT厂商、作为云计算厂商,我们也需要按照这种方向继续发展。

最后,行业的汇聚。为什么提到行业呢?在中国这样环境里,我们不是在讲云计算,云计算不重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才是最重要的。什么叫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跟信息化不一样。原来,我没有这种理解。我做了20多年的IT,一直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小儿科的概念。

后来,我在通用电气,在一个工业公司做了两年工业互联网,真正地深入到一个行业,突然发现数字化有很深的内涵。数字化的意义在于对客户、对企业业务的提升,而不是对IT信息化的提升。

所以,怎样对企业能够有很深的业务提升?上云是必经之路。一定要把下面的基础资源完完全全用云的方式管理起来。

但同时,一定要想到怎样通过对客户应用的管理、打造,以及通过对这些应用中,企业产生的一些数据的分析、挖掘,能够真正挖掘到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些核心创新点。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如何做到这一点?从一个云厂商的角度来讲,一定要深入到某一些行业,甚至某一些行业里的细分领域,真正通过数字、通过应用、通过利用云的资源、云的特性,帮助企业挖掘它的特点,实现它的数字化转型目标。